殷明輝﹕定靜齋報話(三十八)

“警察斂財”估吃霸賒
殷明輝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0日訊】 据2003年11月8日《成都晚報》第12版中國· 時政新聞版以“中國‘首富警察’栽了”為題的報道說:該警察“擁有千万資產強行高息放貸走私、重婚五毒俱全”其人“雖然只是個處級干部,可當地老板几乎沒有不怕他的;雖然只是個警察,可他卻擁有几千万元的資產——他,就是遼宁省鞍山市公安局稅偵分局局長林福久。這位中國‘首富警察’因為涉嫌經濟犯罪惊動中紀委并被當地檢察机關逮捕。今年50歲出頭的林福久從1990年至1998年擔任鞍山市人民檢察院駐稅務局檢察室(以下簡稱稅檢室)主任,1998年至2003年任鞍山市公安局稅務偵察分局(以下簡稱(稅偵分局)局長。林福久在稅檢室當主任時,辦起了利達實業開發公司。1994年5月31日,利達公司借給A公司200万元,林福久要A公司每月付息5万元。利息付到還差25万元時,A公司因業務耽誤了几天,林福久便指使几個人持槍威脅A公司老板馬上交款。‘我借款200万元,卻還了320万元!’A公私老板告訴記者。‘林福久曾經借給百貨大樓一位老板700万元,僅一年時間,連本加利變成了1500万元!’一位知情者說,‘林福久還借給某厂厂長200万元,一年后得還他360万元。鞍山市中心一酒店老板開了一家出租車公司,開業那天,林福久找到老板王某:‘兄弟,你公司開業了,大哥送你几盆鮮花吧。’隨后,几盆鮮花被送到該公司。又過了几天,林福久找到王某,‘兄弟,那几盆花得給錢啊。’‘多少?’王某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不多,就10万元’。‘好……吧……’王某說他當時差點哭了出來。一位看守被查封的林福久建造的老年公寓的老先生說:‘老林的一盆花值10万元,你信不信?’1996年,鞍山市某KTV公寓十分火紅,有人出价193万元准備收購該KTV公寓,林福久獲知后找到老板,硬要170万元買下。老板迫于其淫威,只好同意。結果,林福久只付了150万元。半年后,林福久又以不盈利為由,將公寓以原价150万元強行退回。1994年,林福久購買了一部手机,沒用几天就強行以5万元的价格賣給了一位老板,几天后又強行要回手机,然后以5万元的价格再次賣給某證券公司經營部一位經理,沒過几天還是以同樣手段以5万元強行賣給某集團董事長。一部手机在林福久手里僅几天工夫,就能賺到15万元。2002年年末,林福久涉嫌經濟犯罪問題被舉報到中紀委。2003年4月,鞍山市紀委介入林福久案件。2003年6月,林福久被拘捕。到目前為止,林福久涉嫌索賄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走私、重婚等罪。”

定靜齋主曰:警察是以代表政府執行公務,維持治安,并負有除暴安良責任為天職的公務員。《詩經》上說:“赳赳武夫,公候干城”詩中的武夫即相當于現在的軍警,詩中的公候即是當時的政府。譯成白話即是威武雄壯的警官啊,你是保衛國家的棟梁。在中國大陸,只要穿上警察服裝,便是端上了“鐵飯碗”,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概由政府包干到底,政府對警察的待遇是相當不錯的。所有這些优越性都是一般國民求之不得、艷羡不已的事情。溯自改革開放以還,大陸市場開放,商潮涌動,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演變成全民經商的局面,故有“工農兵學商,一齊來經商”之諺。其始也,由于政府并未對把握生殺予奪實權的軍政界人員嚴加限制,故出現亦政亦商、亦軍亦商的只有中國大陸才有的畸形怪胎。這股洶洶濁流對于大陸善良百姓實在是一場空前的長時期的災難。在這段非常不體面的歷史時期內,大陸的部分警察利用國家賦予的權力,再說明白點,憑著身上穿的那身警服,頭上戴的那頂大蓋帽,手中握的那根警棍,狐假虎威,假公濟私,瘋狂漁肉百姓,詐取不義之財,成為斂財能手和怕見陽光的暴發戶,這不能不歸咎于“改革開放”初期的政策制定者。其實象林福久這樣的警察到處都是,大到京城里的公安部副部長、省城里的公安局長,小到基層的派出所所長、管段干事,在巧取豪奪,伸手抓錢方面,他們那一個不是鉤牙利爪,三頭六臂的角色?彼等殘民虐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俱是打著“國家”或“執法”的招牌而干著中飽私囊的罪惡勾當的。國家長期為他們提供庇護場所和活動舞台。國家專政机器組成部分之一的公安机關甚至給他們下達過罰款創收的具體指標。這些因素都是部分惡棍警察有恃無恐,胡作非為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呲牙咧嘴的部分惡棍警察手中不斷地揮舞著那根可以將人擊倒的電警棍,故大陸善良百姓即使猝然遭受其莫名恐嚇,敲詐勒索,也只好任其宰割,敢怒而不敢言。故我們每天都可以見到“以罰款為已任”,在市面上游來蕩去的偽“人民衛士”,每天可以看到開著警車在城鄉追奔逐北,象老鷹叼小雞似的追繳可怜兮兮的靠出賣苦力維生的人力車夫的座車。我們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警察作著這樣的表演,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和听說類似的掠奪事件在我們身邊不斷地發生著……故警察在公眾印象的排名名單上,只能排在倒數前几位上。需要說明的是,類似林福久這樣的警察在中國大陸尚多有之,林警察也不見得就能穩坐“首富”交椅。林警察的惡行比之江湖上的“黑老大”更要坏出許多倍,人們受了黑道人物欺侮尚可報官伸冤,黑道人物雖然凶險,畢竟怕見官。故俗語有“大爺二爺都怕見太爺”之說。林警察身兼紅黑二道,表紅里黑,冠冕堂皇,人們受了他的欺侮,著了他的道道儿,只好忍气吞聲了。

定靜齋主曰:“共和國”的真正敵人不是民間异議分子,也不是社會上的“三無人員”和普通犯罪分子,“共和國”的敵人恰恰是平時被國家寵慣坏了的“食君之祿,悖君之事”的類如林警察那樣的“共和國衛士”及大大小小,貪得無厭的碩鼠蠹魚。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華西都市報》2003年10月10日第9版國內新聞版載:我國每年有20萬人自殺 八成自殺者患有抑鬱症--報道說:「10月10日是第12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活動的主題是『抑鬱影響每個人',記者近日瞭解到,我國每年有20萬人以自殺方式結束生命,而其中80%的自殺者患有抑鬱症。據專家介紹,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輕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鬱症、孤獨症、焦慮症等心理障礙病人像感冒一樣普遍。精神疾病在我國疾病總負擔中的排名位居第一,精神病患者已達1600萬人,接受治療的人數卻只佔全部病人的20%。」據此,專家向人們開據了快樂人生處方。「多年從事心理疾病預防工作的心理專家李寧,開出了一劑『快樂人生』良方:一是從完善個人性格入手,塑造成一個相對健全的人格,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二是多層次、多角度考慮問題,切忌遇事完全主觀化;三是要善於幫助別人,樂於助人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幫助。李寧認為,預防心理疾病可以歸納為『人活一生快樂為先'這一主題,盡量忘卻煩惱,一個人無論財富多寡,年齡大小,都有權利而且應該選擇快快樂樂過好每一天,『快樂人生'才能體現生活的高質量。」
  • 據2003年9月29日四川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文摘週報》轉載的《法律與生活》2003年第9期上半月陳傑人先生的文章"2004修憲:公民權利的夢想"一文載:"8月11日,新華社發佈了一條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開會確定,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於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要議程之一,就是討論修改憲法的建議……'圍繞即將到來的2004修憲,學術界和普通民眾的呼聲不少:私有財產的保障、遷徙自由的恢復、國家賠償原則的完善、違憲審查機制的建立……有專家指出,無論是學界還是普通民眾的意見,其實大家關注和呼籲的問題'本質上是相同的',那就是應該通過修改憲法,加強對公民權利的保護。"
  • 據《華西都市報》2003年10月7日第2版要聞版報道"河南省汝陽"10· 1"特大投毒案告破 飲水機商下毒蓄水池"報道說:"經過當地警方連續5天4夜的艱苦排查,河南省汝陽縣'10·1'特大投毒案於10月5日晚告破。犯罪嫌疑人曹前進已被警方拘留。他對投毒事實供認不諱。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10月1日凌晨,河南省汝陽縣自來水公司的蓄水池被人投放了有毒物質。縣自來水公司當即關閉,42位中毒者被迅速送往醫院接受治療。住院治療者已於3日晚全部康復出院。一度中斷的自來水供應也於3日上午恢復正常。據汝陽縣公安局介紹,曹前進今年27歲,與其妻在汝陽縣城開了一個經銷純水機的鋪面,自今年7月開張以來生意一直不好。曹想起純水機說明書上講,純水機的一項功能是"可以過濾有毒物質",包括農藥。他想,如果在縣城的自來水裡加點異味,可能全城的人都會買他的純水機,那他的生意就做大了。於是他跑到洛陽關林買了20瓶總重6·6公斤的'3911'農藥,於9月30日晚11時將農藥投進縣城自來水公司一個蓄水池,導致這一惡性事件的發生。"
  • 據《華西都市報》2003年9月2日第3版國內新聞版報道:江蘇"張二江"被判無期。報道說:"2003年8月15日,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原主任(正廳級)周秀德接到了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宣判結果: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周秀德自被捕以後一直緘口不語,以為這樣就可以讓辦案人員無從下手。他卻怎麼也沒料到,判決書會來得那麼快,檢察官們以零口供將他定了案,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高干在世人的唾棄中開始了他的漫漫鐵窗生涯。周秀德今年61歲,曾先後任鎮江市政府副秘書長、揚中縣委書記、鎮江市副市長。1990年起任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主任。在其任供銷社主任期間,受賄14·76萬元,貪污848萬元。自從被捕以後,周秀德就認準一條:只要自己什麼都不交代,檢察院就拿他沒辦法。因此,不管辦案人員問什麼問題,周秀德要麼一問三不知,要麼大呼冤枉,說自己是清白的。如此零口供下,檢察官們通過從外圍尋找證據,仍掌握了他受賄的犯罪事實。和很多腐敗官員一樣,有了權力、金錢的周秀德也不甘心'在一棵樹上吊死'。在周秀德歸案以後,檢方發現了他的40多本日記本,這裡面記錄著他和上百個女人之間的交往,其中不乏荒淫之詞。"
  • 據2003年9月11日《成都商報》A8國內版載:"本報訊 大連有一個'組織賣淫'的團伙,其組織者首先挑選'艷色美女',而且年齡越小越好,'幹完活'之後,組織者再把賣淫女領到美容院進行處女膜修復,而後,再以'處女'的名義為誘餌,高價向嫖客兜售,週而復始。據悉,這是發生在大連的首例'修復處女膜'賣淫案。近日,大連市中山區法院審結了這起罕見的介紹賣淫案件。大連曾經有一個'友好髮型設計室',很有名氣,位於大連市中山區友好路上,這個髮型屋的門臉不大,但生意特別紅火。老闆叫尹春紅,34歲,女。2002年1月裡的一天,一位搞房地產生意的老總,對尹春紅吐露:想玩點新鮮刺激的。他說;'我們做生意中,暗地裡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如果嫖一個處女,見紅,就會有三年的鴻運。'尹春紅覺得這是發財的良機,就找到以前在她店裡打工的徐麗麗(化名),二人一拍即合。於是,兩人四處尋找想靠賣淫掙錢的處女。之後兩人又想了一個妙計,找一些賣淫女,免費為其進行處女膜修復,然後,再高價介紹給大款們。不久,徐麗麗等人就物色了6個'青春美少女',其中四人為在校學生。尹春紅迫不急待地通知'買主'來髮型室。每次當嫖客露出滿意的表情,表示看貨滿意後,這個骯髒的交易就算定下來了。徐麗麗將賣淫女帶到大連市一家頗有名氣的美容院,進行修復處女膜的手術。據悉,每次手術費用都在千元以上,這些費用先由徐麗麗墊付。尹春紅規定了交易的價格:每人每次一萬元。事後,嫖客會與尹春紅交易,將事先商量好的一萬元錢交給他。尹春紅將賣淫所得除了用於支付處女膜修復術的費用及分給賣淫女少部分外,剩餘部分由尹春紅、徐麗麗等人瓜分。"
  • 据《成都商報》2003年9月11日A8國內版轉載的《重慶經濟報》報道:"為保障雙方在戀愛中的最大利益,昨日,一對熱戀中的男女來到重慶匯邦律師事務所,要求律師為他們擬訂一份'戀愛合同'。合同雙方是26歲的李俊和22歲的周雪梅。合同包括七章,共15條。涉及的內容囊括了戀愛的各种情況,詳細列明了約會形式、約會內容、戀愛費用支出、保密、違約責任等要求。在第八條保密中寫道:雙方均要對戀愛全過程中發生的事情嚴格保密,除非對方同意,不得向第三人透露。如果一方違反上述保密義務,另一方除有權要求違約方支付相應金額作為違約金;如果一方給另一方造成的實際損失無法用金錢彌補,則違約方應按受害方的要求補償直至足以彌補實際損失。李俊和周雪梅說,半年前兩人正式确立了戀愛關系。然而,与此同時,她經常從報上、電視上看見有些戀人在分手后,視為仇人,互相曝光對方隱私的事。周雪梅萌動了擬訂合同的念頭。"
  • 据《華西都市報》2003年9月2日第3版國內新聞版以醒目大號標題報道:"上饒原市委書記自殺謎團重重"報道提要說:"江西省上饒市原市委書記、市長余小平8月26日凌晨突然在家中自縊身亡,其遺體已于8月29日上午火化。在昨天下午舉行的江西省縣級以上領導干部電視電話會議上,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提到了余小平自殺事件,他說現在情況不明,案情會在一定時候一定范圍內通報。"報道說:"据知情者透露,在余自殺前,江西省委已決定將余調离上饒,同時決定對余立案偵察。余自殺前一天,省委某領導親赴上饒,找余單獨談話。記者采訪上饒一些官員,他們對余小平的評价比較一致:口才好,能几個小時不用講稿;邏輯思維強,講話無廢話;對數字熟稔于心,如數家珍;精明能干,點子多,作風硬朗,對下屬頗為嚴厲,人人懼之。有人認為,他是上饒市歷任市委書記里最強的。一名老干部掩飾不住自己的失望:'我們對他和上饒今后的發展寄予厚望,想不到……'"報道接著說:"記者從上饒市委了解到,昨天下午,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在江西省縣級以上領導干部電視電話會議上通報了余小平自殺事件,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指出應加強對干部的教育。据悉,孟建柱在余小平自殺事件通報完后說,干部有問題就接受調查,有委屈就通過正當途徑反映,不能一死了之……"
  • 定靜齋主曰:大陸"神州五號"載人飛船首次升空并獲成功的好消息著實讓所有媒體興奮忙碌了好一陣子,差一點儿又要弄得舉國若狂了,就連秉性客觀冷靜的科技工作者及航天專家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信口開河地對國人講述起"芝麻開門"、"天上掉餡餅"似的充滿浪漫情調的故事來了。
  • 据《華西都市報》2003年10月16日第二版要聞版載:"全省組織系統自查'官商'423名"報道說:"記者昨日獲悉,今年下半年以來,省委組織部在全省組強織系統開展了"鏟除不正之風,嚴肅組織紀律,堅持公道正派,建設正气机關"作風整頓建設。全省各級組織系統敢于動真,敢于碰硬,敢于揭露矛盾,敢于抓那些無人敢抓、無人敢管、無人過問的突出問題,作風整頓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7月以來,省委組織部以達縣錯誤任用干部和超職數配備干部案件為突破口,嚴肅查處一批干部群眾反映強烈的人和事,推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制,開展"官商分离"行動,清理出423名"官商,對那些确實不适合在組織部工作的組工干部,堅決調整交流出去。与此同時,為了揭去組織部的神秘面紗,省委組織部大力推進建設開放的組織系統工作,率先建立了組織部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向社會發布組織工作情況,解答社會各界對組織工作的疑問,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据了解,這次作風整頓建設在全省組織系統引起強烈反響,深刻触及組工干部自身,許多組工干部深感震憾:"以前都是我們去檢查別人的思想問題,現在命革到了自己頭上。"
  • 據《華西都市報》2003年9月26日第10版國內新聞版以大號標題報道:"我國每天300人死於車禍·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已經連續10餘年遙居世界第一"報道全文如次:"從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數首次超過5萬人,至今已增長到10萬多人,我國(未包括港澳台地區,下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已經連續10餘年居世界第一,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是居於世界第二位國家的兩倍。如果在現有交通管理體制沒有大變化的條件下,估計到2015年至2020年,我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可能會達到最高峰值。我國已經進入道路交通事故的高發時期。以"萬車死率"(每1萬輛車的交通事故死亡率)為例,1999年我國萬車死亡率為15.45;而同期美國是2,法國是2.5,日本是1.3,韓國是8.2。2002年,我國的萬車死亡率為13.71,雖略有下降,但依然大大高於發達國家及某些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交通事故已經成為各種事故中的"第一殺手"。在2002年的各類事故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所佔比例為78.5%;2003年上半年,這一比例為76.3%。按照2002年交通事故死亡10.9萬人計算,每天約有300人死亡。事實上,我國現有的交通事故中還有"8種情況"不屬於統計範圍。目前,世界上大約有80%以上的國家對交通事故死亡率限定在傷後30天內死亡者,而我國則限定在7天之內。此外,在廠礦、農場等自建的專用道路以及住宅樓群之間的道路上;施工作業路段;鐵道路口與火車相撞等7種情況下,發生事故均不在統計範圍之內。如果按照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的算法,我國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還會上升。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分析,造成當前交通事故高發有五大原因:一是一些人交通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比較淡漠,違章現象比較普遍;二是道路交通工具構成複雜,給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三是公路安全設施相對滯後,一些險路、危橋長期得不到有效 治理;四是道路運輸企業多、小、散、弱,不重視安全生產,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五是一些地方和單位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不重視,道路交通管理措施不落實,一些執法隊伍素質不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