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劇—河北梆子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12日訊】
河北梆子是我國河北省主要戲曲劇種。過去曾有京梆子、直棣梆子、衛(指天津衛)梆子之稱,1952年始定名為河北梆子。流行於京、津、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山東諸省部分地區。它是在清代中葉由傳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逐漸演變而成的。唱念以北京語為基礎。腳色行當分類及其表演程式,與京劇大體相同。生行中以須生為主,生腔蒼勁悲壯;旦行中的青衣以唱為主,激越高亢,花旦即著重做工說白;花臉淨腔粗獷豪放。但淨生行乃獨具一格,即:須生扮相,花臉唱腔,兼用生、淨兩行表演程式,是河北梆子的一個特殊行當。唱腔板式有慢板、二六、流水、尖板、哭板等等。伴奏樂器有板胡、笛子、笙及打擊樂器。傳統劇目約有五百餘出,時裝戲二百多個。

圖文轉載於世界藝術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香港賀年大型節目第一炮是一年一度的新春花車巡遊匯演,今天下午在中區添馬艦與灣仔海傍一帶舉行,共有十二輛設計精緻的花車和三十多支表演隊伍參加,吸引二十五萬名市民和遊客到場觀賞。但部份遊客表示,來香港主要是旅遊,不打算購物。參加2月1日遊行的傳統戲劇演員。(AFP)
  • 京劇是流行全國、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劇種。它的前身為徽調,通稱皮簧戲,曾一度稱為“平劇”,後該稱京劇,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清乾隆年間徽調進入北京,吸收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劇目、音樂曲調、表演方法和一些民間曲調,演變發展而成。
  • 昆劇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昆山腔或昆劇,流行於江蘇昆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昆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 越劇是江南流行較廣,深受群眾歡迎的地方戲曲之一。發源於浙江一帶,即古越國所在地,故名越劇,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是由說唱藝術“落地唱書”發展而成的。
  • 粵劇是我國南方一大劇種,流行於廣東、廣西及港澳、東南亞華僑聚居地區,唱念均用廣州方言。它以“梆簧”為基本曲調,同時又保留昆、戈、廣腔並吸收廣東民間樂曲和時調。
  • 川劇:戲曲劇種。流行於四川全省及雲南、貴州部分地區。在戲曲聲腔上,川劇由高腔、昆腔、胡琴,彈戲和本省民間燈戲組成。原先各種聲腔均單獨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以來,由於經常同台演出,形成了較多的共同風格,清末時統稱“川戲”,後稱“川劇”。
  • 平劇流行於北京、天津和華北、東北各省,約有七十多年的歷史。它源自河北東部一帶的“蓮花落”,並吸收京劇、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樂和表演發展而形成的。這個劇種從農村進入城市後,受到話劇和京劇的影響演了許多新戲,擅于表現小市民生活。
  • 在講階級鬥爭那些年代,他思想極左,做過許多錯事,打過許多人。但這是他一個人的過錯嗎?他沒有文化,完全出自樸素的階級感情,黨叫他幹啥他就幹啥,黨讓他怎麼走他就怎麼走。
  • 教堂雪白又晶瑩, 浪漫玲瓏獲好評。 遠眺西山空曠遠, 鹽田阡陌景鮮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