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石吉:懂得去「捨」,怡然自「得」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6日訊】週日看完電影後,走在台中的街道,柔和的微風中吹著涼爽的氣候,我在風中聞到了秋的氣味和滿心的喜悅。

人總說年輕就是要追求夢想、努力實現理想,但是當我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越來越發覺生命中有許多事是無法預料的。我們不知道將來會與誰共度一生,也不知道生活是否都能一帆風順,更不知道生命何時會結束?而社會迅速進步的腳步令人緊張不已,讓自己更有份挑戰性,因為代表需要更多的努力、更認真,於是,累積努力與認真,讓優秀自然而然產生。

成長是一種學習「捨」的過程。為讀書求學「捨」去玩樂悠閒,為了理想「捨」棄睡眠時間,為了永恆價值「捨」掉交際應酬,每天都在想如何追求精進的學問而奮力不懈;然而,這麼做真的能讓人得到真正的生命價值嗎?

我覺得,不「捨」不得,這裡的「捨」,是一種「懂得輸、懂得贏」,一種「以退為進」的希望奮進之心;「捨」是追求精神靈魂的「得」,只要不放棄理想,就能面對追求過程中更多的磨難與挑戰;不放棄夢想,就能讓人看見在風中飄搖的希望靈光;不放棄願景,人生就能追求生命的真正意義;不放棄真誠真意的自己,讓我感受到生命真實真心的存在,更想把握住每一個今天,迎接每一個耀眼光芒的明天。

喜歡讀書寫作練書法思考,透過沉澱淨化心靈,誠如自己思索的,讓「思考產生力量,力量散發熱誠,熱誠塑造美夢,美夢成就願景」,猛然覺醒,逝去的時間何其多,未來呢?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困難重重也要勇往直前,因為生命不容佇留,活著為了什麼?至少讓生命精采,發光發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以有限的時間,追求永恆的可能。」

古云:「好學深思,博大寬宏,心平氣和,謙和自信而又目光遠大的人永遠容易成功。」除此,我想說要能「挺」得住挫折,「耐」得住困頓,「忍」得住煎熬,跟自己的內心世界強勢激勵,務期達到既定的目標與夢想,淮南子說:「功可彊成,名可彊立。」「人要比氣長,不是比短視近利」,慢慢地,看到自己追求的目標一步步靠近時,心中百感交集,發現越接近目標,越覺得自己以後的挑戰更大更多。

人生只有一回,像一個單程票的人生旅程,此去只有往前邁進,只有前程,沒有回程,只有越趨近於完美的人生,讓人生留下美好的記憶,足以珍藏心靈,珍藏記憶,珍藏一生一世。

人生的推進不容猶豫不決,人生的旅程,該「捨」去不必要的「得」,割「捨」不必要的「得」,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戰與磨練,正所謂:「大捨大得」,問題是,我們是否累積足夠的「勇氣」(courage),足以有「勇氣」去面對「捨」的內心交戰;能像古人所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其中「勇者不懼」不就是「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的從容寫照嗎?

真正的「勇者不懼」,那是經過歲月洗禮後的看透人生百態,風雨飄搖總會雨過天晴,難道大自然的經驗不容我們學習借鏡嗎?

你會懼怕看不到的未來嗎?未來並不可怕,可懼怕的是你的一顆心,一顆動搖不定的心,如果如此,你只怕又要浪費很多時間,去彌補這舉棋不定的本心,問題是,事過境遷將發現,你已經沒有時間的籌碼去揮霍了。

人生不容重來,生命不容駐留,「捨」需要勇氣,你「捨」得嗎?當你得「捨」時,你是「得」後的「捨」,是真體悟;問題是,你「捨」得嗎?這裡牽涉到生命的學問,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盡,非常不容易阿!這裡我不好妄下斷言,全賴讀者朋友去心領神會,如何才能達到真正的「天心月圓」呢?@(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常常太執著於馬上看得到的成果,卻不知真正的精隨在潛移默化之中,古人寫詩常云:「功夫在詩外。」當然啦!要達到這種的層次需要努力的磨練功夫,有的人窮其一生無法「水到渠成」,想必缺少的是那份「熱誠」的事外功夫,能心領神會除了要有良好的修養外,「悟」的功夫更是其中的核心。
  • 「澹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荀子說:「真積力久則入」,可見,寧靜沉默是一種思維的累積與轉變,不容小覷,因為它足以撼動人心,而且也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就像宇宙剛剛形成時,比分子還小,可是經由靜靜地膨脹了幾十億年,形成今天的宇宙浩瀚規模,足以應證一件事,「千里始足下,宇宙起微塵」,難道不是嗎?
  • 有人認為和顏悅色、忍讓無爭、寬恕容忍與從不惡言厲色,就是十足的懦夫行徑;殊不知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有人更誤以為凡事忍耐,含垢受辱,承認過錯及接受責罰的人,不消說,應該就是懦夫了吧!事實上,在衡量自身條件尚無絕對必勝把握時,暫時的忍辱負重是必要的,而死不認錯,往往是怕負責任,才是真正的懦夫。
  • 友誼有如一個陶杯,在每天滿著茶水的調養下,它日益潤澤,但許多時候我們常不自覺的把它放在一旁,以致它黯然失色。
  • 時間管理的真諦,並不是要妳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而是要妳選擇對的事情來做,甚至,要妳少做一點不必或不該做的事情,把人生的每一分鐘過得輕輕鬆鬆。
  • 我在拙作【和你分享五句真心話】這篇文章中,第一句話談到:「優秀是一種習慣。」
  • 我們工作一方面為了生活,因為常做事情,頭腦才會反應很快,思維才會通透靈光,遇到問題會想辦法克服,然後就習慣了,以後不管碰到任何困難、任何問題,都可以馬上處理,很快解決。
  • 在這裡,成功的積極語言思維就大有可為的。一個人進行積極語言思維訓練後,自知能力可以明顯提高。例如,朱建軍先生的「意象對話」技術就能提高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的敏感性。自己在一篇拙作篇名【優秀是一種習慣】,如果以一般的邏輯推理而言,「優秀」比「不優秀」的人生更為精彩豐富,你想當哪一種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