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打工小故事

子泠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30日訊】對于大多數中國留學生來說,“打工”這個詞并不陌生。對于我,一個出身于大陸工薪階層的留學生,當然也不例外。這几年熬過來,除了當時銀行的保證金和開始時必需的生活費,沒有顏面再向父母伸手要他們那換成歐元就更所剩無几的收入了。

我的第一份工是來德國的第二個星期在勞動局找到的。當我在一家大醫院向女同事學習怎樣用各种清洁劑和不同的抹布又快又好地打掃衛生時,心里很是委屈。從國內令人羡慕的職業,淪落到此,落差太大了。初到异鄉,還沒來得及認識一個國人和問問便宜的電話卡在哪裏買、如何經濟的生活,就先品嘗了“洋下鄉”的滋味。結果可想而知,几個小時之后我就辭職不干了。在電梯里,希腊女同事勸我說:“你明天再來吧,多干几次就好了。為了生活,這活儿我已經干了18年。”惊詫之餘,我還是決定离開這份當時認為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工作。但几個小時的經歷使我明白,為什么德國這么干淨,有多少清洁工為此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其中大多數是外國人。

小時候,曾經有一個幼稚的愿望,就是嘗試盡量多的工作,積累丰富的人生經歷,然后當作家,因為很多作家都是這么走過來的。不經意中在德國實現了一半。在短短的五年中,我打過不少工,比如在辦公室打雜、在工厂的流水線生產零件、政府食堂、學校咖啡廳、旅館、飯店、老人院、給地毯商店吸塵、在幼儿園作清洁工、在軟件公司校對等等。這些經歷是在國內讀大學時不曾有的,其中有苦有樂,既賺到生活費又了解了德國社會和不同階層的人。
記得在德國餐館打工時,出了不少笑話。一次我上樓梯時把湯灑了出來,樓下的一位老太太告訴我:“您的圍裙太長,被踩住了。”我才恍然大悟。德國人很夸張,一點湯,要盤子套盤子,一個比一個厚、重,湯卻只有中間一點點。別人能一次端好几樣,連面包帶正餐,我得多跑几趟。有時送一盤意大利面條加點菠菜泥,真想不通這么簡單的東西怎么那么貴,又有什么好吃的。還有一次我在樓上把菜端到客人面前時,一只叉子飛了出去,落到下面廚房的頂上。一個月之后,我被解雇了,實踐證明我不适合這份工作,我自己也接受了這個事實。一個人不可能什么都适合,這是很自然的事,不必勉強自己和別人。

還有一次,在老板的建議下,我請他和另一位男同事(公司就兩個人,都是單身)來我宿舍的公用廚房吃飯。吃完后,那一個說有事先回去了,老板留下來和我繼續聊天。越聊越不對勁,他竟然表示要借宿,說連牙刷都帶來了。作為一個中國女孩,我當然不能上他的當,象西方人一樣和他玩這种游戲。我給他講中國的傳統,并暗示這不可能。最后他只好灰溜溜的走了。不久之后,我以考試忙為由辭去了這份工作。

作為學生,我最“喜歡”的工作是在大公司的流水線當工人,因為這樣賺的錢最多。當然也很辛苦,要輪流上早、午班,工作也非常簡單和無聊。開始時,我只管埋頭工作,結果同事抱怨我太快,他們跟不上。因為他們都干了几十年,如果每天都象我們小年輕這樣拼命,几年下來身體就垮了。所以不能太緊張,按部就班就行,關鍵是要保證質量,少出錯。后來碰到友好的同事,可以和他們多聊几句,時間過的要快些,但是要同時完成好工作任務,還要小心工頭的檢查。如果飯碗丟了,可是后悔莫及。這樣的工作本來就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一定要珍惜。有一個學生剛開工就遲到了好几次,馬上被炒了魷魚。

老人院的工作,干過的都知道苦,又臟又累。試了三天,才知道相比之下打掃衛生算是好的了,看來比這“糟糕”的工作一定還不少。當然這都是主觀判斷,有的人也許就适合某些我們難以承受的工作。

《北京人在紐約》,《上海人在東京》等描寫留學生生活的作品問世十几年來,留學潮有增無減。但是父母不再相信孩子來電話的報喜不報憂,而是會經常問問:“還有沒有錢花,需不需要父母資助。別的地方可以節約些,吃飯可千万別省,注意休息,別累坏了身體。”國外也不再是想象中的淘金寶地。留學生活是苦,但是在國外,我們學會了獨立生活和處理問題。相信每一個留學生,都有一番體悟和經歷。

如果听到同學抱怨說找不到工作,我會對他們說,如果真的沒有錢生活時,就會逼著自己找到工作。其實有人的地方就有工作,找到合适的員工對于公司來說也是一件幸事。說實話以前在國內,還真的有些瞧不起那些干低等工作的人,現在已不這樣想了。只要是正當的工作,不分貴賤,憑自己的雙手生活,會更加珍惜所擁有的一切。@(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幾天聽知情人透露:一個偶爾的機會,他們幾個為了生計在外打工的木工、泥工和油漆工在北京平樂園地鐵處找事做,一個正需要請人做泥工、木工、油漆工的人找到了他們,達成協議後,一輛將窗玻璃蒙得嚴嚴實實的昌河式面包車將他們從地鐵出口處接走。由於車窗蒙得嚴實,(車內看不到外面,外面也看不到內面)只知道從北京海澱區出發往西南方向跑了半個多小時,稀裡糊塗到達了地點。下車後門前崗哨林立,進去看只見是一個很大的農場的樣子,有六、七棟六層以上單元式的樓房,估計可住一千多人的,都是住家的。接待他們的是一個干部模樣的人,規定他們“在此地不准亂跑、亂走動,不准談論和詢問與做工無關的事,只管做好工,把好質量,工錢好說。”
  • 台中縣一名十七歲的陳姓高二學生,上課時會經常睡著,由於次數頻繁,經常被老師提醒,老師主動瞭解,發現這名學生並沒有打工,應該沒有打瞌睡的因素,建議他就醫,結果,醫師診斷發現,這是一種猝睡症,患者會突然睡著,不適合開車等有安全顧慮的行為。
  • 2003年11月,有北京、深圳、新疆3家中介公司,在尚不具備對外輸出勞務資格的情況下,在黃陂區李集鎮方安村招收赴沙特打工民工,理由是新疆的聯祺公司在沙特承包有排水、王宮工程等。終日勞苦、用汗水尚難得溫飽的農民,把此當作翻身的機會。
  • 前几天﹐我的承德朋友小孫到北京找工作打工﹐想掙點錢﹐我對他說﹐北京騙子公司太多要注意別上當﹐講多了小孫也記不住﹐我就讓她記住一點別把自己的錢給別人就行﹐就上不了當。
  • 5月13日下午,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地區發生百年不遇的暴風雪,造成15名正在野外作業的物探人員死亡,其中13名爲甘肅籍打工青年。據蘭州晨報報道,此次暴風雪爲青海省百 年不遇。海西州安監局局長焦文介紹,5月13日,中石油東方物探青海物探217隊組織了8個小組共70多名物探人員前往位於茫崖鎮 的柴達木大烏斯工區進行野外作業。下午5點左右,該地區突然遭遇沙塵暴和暴風 雨雪,氣溫驟然下降,作業區能見度極低。物探隊立即緊急撤離,由於作業面範圍較大,道路被雨水沖毀,物探隊在組織雇工撤離時,無法及時找到全部的作業人員。至14日淩晨2點,搜尋組發現6名物探人員死亡,4點左右,又找到9名死者的遺體。目前,已有15名物探人員死亡,13人不同程度受傷。死亡人員中多爲甘肅籍民工。附甘肅遇難者名單永昌縣新城子鎮毛家莊村的趙殿虎、西灣村的李泰吉、北村的趙宗智;甘肅省敦煌市郭家堡鄉七號村的高豐俊、沙洲鎮的尚曾陽;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插崗鄉插崗村的楊如德、喬陸次、楊三周;甘肅省民樂縣洪水鄉的馬強山、民連鄉龍山村的李長友;甘肅省古浪縣的楊忠慶;甘肅省山丹縣霍城鎮劉莊村的朱濤、新莊村的陳平新。
  • 彰化女中一名黃姓女學生,因父母親離異,從小就被棄養,長期與外婆相依為命,因經濟困難,儘管利用空閒打工仍三餐不繼、面臨輟學,今天由慈善單位與校方發動募款活動,希望協助黃同學能度過難關完成學業。(李河錫報導)這名住在彰化縣員林鎮的黃姓女學生,因父母親離異,從小就被父親棄養,母親又改嫁,只能長期與外婆相依為命,不過黃同學相當上進,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第一志願彰化女中,然而個性獨立的黃同學,面對經濟困難,是利用所有空閒時間來打工賺取學費外,幾乎是經常三餐不繼、面臨輟學,經縣議員張雪如發現後,會同多個慈善機構與校方,發動募款活動,共計募得約十萬塊,然而乖巧的黃同學,除了留下學費所需之外,其他的又轉贈給校方充當清寒獎學金,令學校老師大為感動與讚賞。黃同學則表示,希望藉由社會的溫暖支持他繼續努力,如果有一天有所成就,絕對會將這份溫情與關懷擴大的傳送出去。
  • 人們都說農民工是城市的弱勢群體,他們究竟有多弱? 全國一億的農民工, 他們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據調查,孩子龐大的教育開支、較高的打工生活成本、改善住房條件的渴望是影響農民工生活消費的三座大山。
  • 【大紀元5月2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日電)重慶大足縣北禪村針對土地開發放補償金訂出莫明其妙的規定,要求外出務工女子想領?
  • 重慶市大足縣北禪村二社最近出臺了一項古怪規定,外出打工的未婚女子要想領到土地轉讓補償金,要先到醫院作「貞潔鑒定」。經鑒定仍是處女的,才可享受補償金。
  • 〔自由時報記者周富美╱台北報導〕同樣是「爺爺」,命運卻大不同!七十二歲的孔爺爺年輕時隨軍隊來台,多年來靠賣雜貨、打工維生,沒想到因高齡失業流浪十多年,沒有健保卡,也無法申請低收入戶,人安基金會今年3月發現他綣縮在地下停車場一角,處境堪憐,暫時幫他找住所,也希望民眾捐助發票,協助安置台灣的「遊民爺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