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怎樣生 就怎樣死

李家同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我們怎麼樣生,也就會怎麼樣死。「生死」就是這麼簡單。

最近「生死學」似乎忽然變成了熱門話題,我也開始去閱讀了一些有關生死學的書,我發現這些長篇大論的書都不容易懂,裡面用了不少哲學味道濃的名詞。我常想,如果這本書我看不懂,一般人也大概不會看得懂。可是人人都要面對死亡,不應該是非常深奧的學問。

前些日子,我到美國去出差,在美國的一個星期中,我注意到報紙上每天都有芝加哥伯納丁樞機主教逝世的消息。當然是新聞,可是每天報紙和電視都報導有關他的葬禮,仍令我十分訝異。

這位大主教在去世前六個月時,得知他得到了癌症,而且是末期性的,只有六個月可活,他立刻坦然接受這個事實,而且也在主日彌撒中向教友宣佈這個消息,他同時告訴教友,他將在剩下的日子裡寫完他一直想完成的著作。他的聲明毫無怨恨之情。

不要想什麼偉大的計劃……

伯納丁主教以後開始以一個病人的身分,從事安慰其他病人的工作,每次他去醫院都會和其他病人開始交談,也努力地安慰他們。不知多少人寫信給他,很多都是癌症末期的病人,他也都一一親自回信。他說,他的傳教區域沒有了疆界,他傳教的對象,也不再限於天主教友。

大主教正式葬禮之前,有好幾次各種形式的追思儀式,有一次,芝加哥的神父齊聚在主教座堂內,聽聽大主教的臨終告別,他告訴神父們,不要想什麼偉大的計劃,而應該隨時隨地給周圍的人關懷與愛,他勉勵神父作平凡而有愛心的神父。

而最有意義的是,芝加哥猶太人相當多,在葬禮之前,猶太教信徒來到這所天主教堂,以猶太教的禮儀追思這位天主教的大主教。據我所知,這不僅是芝加哥的第一次,在全美國甚至全世界,都是第一次。伯納丁大主教在生前全心致力於種族間主持社會公義,也一直促進各種族間的互相諒解,因此猶太教徒對他有深度的懷念。

人生有意義,絕非和他的社會地位有關。

大主教的葬禮完畢以後,他的靈車行經芝加哥的貧民區,沿途擠滿了民眾,數以萬計的黑人在寒風中對大主教表示他們的敬意和懷念,也是因為大主教生前一直替窮人爭取他們權益的緣故。

怎麼生,就怎麼死!大主教能夠勇敢的面對死亡,只因為他已度過了有意義的一生,所謂有意義,絕非和他的社會地位有關,而是因為他一直注意社會的公義,一直致力於社會的和諧,更加身體力行地關懷病人和窮人,這種人,自然不怕死亡的到來。

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的,在死以前,我們每個人都要被迫看一場紀錄片,紀錄片裡會詳盡記下我們的一生,如果我們一生都在行善,如果我們一生都在使別人快樂,我們當然會平安滿足的說,我這一輩子活得有意義,我可以走了。我們怎麼樣生,也就會怎麼樣死。「生死」就是這麼簡單。@(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的工作日誌上寫得一清二楚。人是有自由意志的。行善或行惡,都是人自己的事,你如立志做好人,就可以成為好人,你如冷酷無情,實在不該怪別人。
  • 那些可愛的瓷娃娃到那裡去了?我不敢問,因為答案一定是很尷尬的。
  • 在英文,「約翰陶士」代表無名氏的意思,至於他的住址和電話,他一概都不填,我們問他,他就是不肯回答。
  • 我看不出人是白人,還是黑人。對我來講,我只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 我仍然認為節儉是美德,我希望經濟學家們能設計出一種建築在節儉上的經濟體系。
  • 我太太說「老頭子,麵只能吃小碗了,錢卻要拼命地賺,我問你,我們賺這麼多錢有什麼用?連吃都吃不下了。」
  • 老張的葬禮,來了一大票名醫,他們都面容嚴肅,我們這些人看了這麼多的名醫,更加深一個疑問,為什麼老張走得如此之快?
  • 一位記者介紹一個台灣富有家族的墓園,這個墓園背山面海,氣派非凡,記者說所有的風水師都說這個墓園風水好,難怪他們如此有錢
  • 小小地球之上,富翁與乞丐共存,是一件羞恥的事


  • 希望我們的小學,國中、高中以至於大學能夠毫無保留地接受盲人學生,使他們能像普通同學們一樣地接受教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