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連載】望南春與冬(5)

朱執中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4日訊】「爸,早安!吃早餐啦!」這帶磁性嬌嫩聲線直透李朗心房啊!他貼心的愛女美娘走出辦事房,父女倆併肩朝飯廳走去。「爸,我有件事要講給你聽。」「你講嘛!」「這週星期一,我們高一級語文課姚老師給全班一個好難好難的作業,叫做『自由採訪,選寫新聞』,就是要大家學做一回記者,可我們沒有這種經驗,社會上識人又少,你說難不難?」「難是難,可這是個創新的教學方法呀,讓你們聯繫生活學語文學寫作,學習效果不是更好嗎?」「是的,不過要減少困難,我想請爸幫幫忙!」「行,說說看。」「近來,我就常念著,朗記布店為甚麼要擴充營業?我想用這作為新聞題材,請你這個老闆接受我一次採訪!」「沒問題,可你這十六歲小丫頭,主見倒不少。」李朗說罷,一雙亮而凝神的眼睛緊瞧著紅紅白白長有小酒窩純美臉龐的愛女哈、哈、哈笑將起來,心頭暗喜,這女兒唸初中三時,就曾獲得初中部作文比賽冠軍,師生紛紛讚她是才女呢﹗

  父女倆對笑著走進長長的飯廳,李朗見兩個剛升初中三,相貌有九成似的雙胞胎幼兒,正坐在大圓紅木餐桌前用功,心中又掀起一陣歡愉,看髮型才能一下分清誰是誰,留著短髮平頭的三兒李文,正揮動毛筆寫字,留著花旗裝(本地方言)揩上少許進口髮臘梳得油亮噴香的四兒李軒正低頭看書,口唸英文單字。兩人太專心,一時未能分神向父親請個早安。這可是李家遵祖訓形成尊老的家規,一清早見父母或其他長輩,得叫聲「早晨」,一家圍桌吃飯,後輩在提碗動筷之前,得柔聲喊句「爸、媽食飯」或「爺、嬤(廣東方言,意思祖母)食飯」,雖然繁瑣拘束,卻有助於家庭、社會形成長老有序的人倫關係。當下,李朗率先問四兒阿軒,「你真勤,早飯前還抓緊時間讀書,很好!」「爸,早晨,今日班裡英文小考,我昨晚複習過了,有些字、詞還不太熟,趁空多記它幾遍。」李朗點點頭又朝三兒問寫甚麼?李文道過早安,右手提著毛筆答﹕我正要完成媽媽剛剛交下來的緊急任務呢。便用左手舉起已寫好的一張短小紅紙,上面亮著墨黑的「開工大吉」四個筆劃頗為遒勁的字。父親又問還有其它麼?「有兩張:『上落平安』、『施工順利』。」「噢!阿文你可懂這三句話的意思?」「爸,我不大懂呢。」「它們既透露你媽對裝修工人施工安全的關心和期望,也祝願『朗記』擴充工程能圓滿完成,這是你媽對我家事業素來善心細心的新表現,她想的真周全!」阿文聽罷連連點頭,在旁靜聽的美娘和阿軒也各有所思。一會,阿文剛把後兩句也寫上紅紙條,都在餐檯中央併排展出。給貨架補上二十多匹布之後,李巖也步入餐廳吃早餐,同父親弟妹一起觀賞還閃著墨光的十二個大字,連讚三弟的字寫得好,李文樂得笑瞇瞇。在李朗家,那個成員在工作或學習上有優異表現,都會受到長幼的共同讚美,潛藏著一股鼓勵上進的家風。

  這時,主婦淑貞在廚房協助五嬸料理好餐點,兩手捧著兩大碟疊得高高熱氣騰騰的包子踏入餐廳,美娘、阿軒眼快,快步上前從母親手裡一人接下一碟,轉身放在檯上。接著,五嬸又端來一鍋石虎鎮聞名早點甘蔗、茅根、黃豆粥,揭去蓋子,一陣香甜粥味便瀰漫開來。連管家五嬸在內、一家七口坐將下來,邊慢慢喝著熱粥邊吃或鹹或甜的包子,大小都吃得斯文淡定,沒有發出啜、啜之聲,也都吃得津津有味,人人不覺浸沉在幸福溫馨的氣氛中。李家成員長年形成主動互通重要或有趣信息的習慣,早餐、晚餐人齊,餐桌旁便成為他們互通與交流的重要場地,沒設主席,誰、包含五嬸,誰先打開話盒都行,今日,李朗先開口:「美娘,今日大裝修開工,為擴大營業又要趕緊辦訂貨手續,你剛才說要採訪我,我想先扼要地給你講講,不清楚的今晚再問問我,可以嗎?」「爹,當然可以。」特別喜歡中文課的李文,不知底細便急問道,「姐,幹嗎你要採訪爸爸?」「是語文老師佈置我們學習當記者,採訪、寫作一條新聞。」「呵!原來如此。」

  美娘迅即在面前打開筆記本,右手拿著筆,左手端著包子:「爹,請講!」她這一聲,把一家人的眼神吸引過來。李朗說:「我們『朗記』為甚麼要擴大營業?具有哪些條件?簡單說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抗日勝利一年多來,石虎鎮商業逐漸興旺,四周鄉下也連續兩季好收成,民眾買布做新衣人數增多,我們布店銷售布料也大增,零售增加了三成,批發增長四成多,市場需求增多,構成『朗記』可以擴大營業的重要前提。」美娘停筆說:「許多商業名詞我不懂,比如零售、批發,是甚麼意思?請你解釋一下,語氣稍緩一點,我還未學速記呢。」李朗心想女兒才十六歲呢,便一一滿足了她的要求。「第二、可分三點:1﹑朗記長期堅持『貨真價實、薄利多銷』營商宗旨,留住大量老客,吸引眾多新客,積累了擴營的必要資金; 2﹑具有營運經驗與管理人才;3﹑建立了較穩固的買與賣的商業網;第三、朗記從商二十六年,自布貨朗到今日的布店,一直享有國民政府提供的自由買賣的權利和環境。這是朗記成功不可缺的社會條件。美娘,這三方面就是它可從「布店」擴大為「布莊」的三大因素。這就是你要採訪的新聞主題所需的材料。你說是嗎?」「我想是吧。不過我對你的分析還是半懂半不懂,等我消化吸收後,也許就能寫出一條新聞了。」李朗點點頭:「準會是這樣,有不懂,放學後再問我吧。」「爸,好呀。」一直靜靜地聽的妻子淑貞,突然接上話說:「美娘,依你爸剛說的這篇生意經,他這個泥腿子倒有點像個大學教授了!還不謝謝。」「爸,謝謝!謝謝!」又高興地喊道,「我可有作業交給姚老師哩!」母女倆的一來一去,引得席上各人哈哈笑了起來。 (未完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洗手間裡,我在洗臉池前磨磨蹭蹭,忽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鏡子裡,一個戴黑墨鏡的在向我微笑!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兒。「方明,這兒沒監控。」這熟悉的聲音讓我心驚肉跳!他摘下了墨鏡——My God!是他!
  • 在醫院見到了杜紅,也看到了她那位一直昏睡的將成為植物人的男朋友,我真是無話可說了。這個剛畢業的法律研究生,不諳世道,跟預審死磕,結果被一手遮天的小預審整得被律師所解聘、男朋友被打成重傷。我塞給她一萬元——杯水車薪,在這昂貴的醫院裡支撐不了幾天。這錢還是我向母親借的,我目前在國內的現金,為還人情債已經花的差不多了。
  • 徐隊一愣:「說點兒『人話』你聽不懂啦?非得讓我說『黑話』是不是?方明,收拾東西!」我終於聽到了這句久久企盼的「自由令」——坐牢四個月,我就聽不懂「人話」了?非得用「地獄的語言」翻譯一下!我已經成了標準化的大陸囚徒了!
  • 忽然牢門口鈴鈴作響——徐隊拿著鑰匙當鈴鐺晃。「又講課呢,方明?」他說著開了鎖,裝模作樣地說:「放學了,你走吧。」這是著名小說《最後一課》裡的最後一句話,他用的也是小說中那老師悲涼無奈的語氣。又開玩笑了。我馬上改為笑臉迎了過去,「徐隊,又提誰呀?」
  • 原來膾炙人口的「諺語」竟是半個世紀的騙局!應該是「小河有水大河滿,小河沒水大河乾」——大河的水是小河流匯過去的!人民富足了,國家才富強,西方民主社會就是這樣;而中共顛倒是非的「諺語」竟能騙了幾代大陸人——一味壓榨、搜刮人民,紅產階級打著國家的名義中飽私囊,給嗷嗷待哺的人民剔出點牙縫裡的剩飯,這就是黨的溫暖。
  • 「十萬搞定!後來都是預審教我的口供、教我的逃跑路線。他是讓我舉報一個『專門轉移朝鮮人出境的團伙』,其實就是一個韓國大飯館。預審給我換了身好衣服,明著安排我去求那兒的韓國老闆幫我偷渡,讓我給老闆打個欠條,然後他們好去抓那個老闆,逮個現行。他們四個人在大門外守著,兩個在裡邊吃飯,我裝著找老闆,從後邊兒的廁所窗戶跑了。」
  • 不到二平米(平方公尺)的廁所煥然一新——這就是布什總統給老江打電話,給我們爭來的「人權」!只是鋪鑲了磁磚,安了可以洗涼水澡的淋浴,換了個四十W的燈而已。沒幾個月,七處就要搬到昌平了,臨走還費錢幹這個——「廁所人權秀」!這足以讓老江給布什回話時吹得天花亂墜了。
  • 小周可以選擇別的抗爭方式,可以低低頭出去,去宣揚他的FLP 「公平——邏輯——證實」的理念,可這個昔日的基督徒,把《啟示錄》銘刻在心,選擇了一條殉道的路——不,他抗爭了,曾經從死神的魔掌中甦醒過來了,是那個男大夫,硬把他推向了殉道的路——撒旦!不折不扣的撒旦!
  • 「反基督,也是預言文化中常用的一個比喻,比喻敵對基督一樣的善的信仰。現在黨的元首姓『江』——六劃;他的權杖——共產黨的『共』——六劃;專門迫害信仰的機構——六一○公室,這就是六六六。」心裡還在疑惑,還真沒有比這解釋更貼切的了。我又問:「《啟示錄》還預言啥了?」
  • 大家正無聊,小周向我提了個非常抽象的問題:「方哥,判斷問題的時候,你們教過思路的順序沒有?就是看問題先看什麼,後看什麼,怎麼看?」「全面看唄,能歷史地看最好。」小馮說:「看事實唄!」小周一笑,說:「小馮,如果誰上來就讓你『看事實、看事實』,很可能他在騙你呢!你看了『事實』,被騙了還不知道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