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日記(120)

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1944年11月25日

日本人的進攻,對中國來說,真是一場軍事大災難。桂林失守了。在柳州的美國空軍基地—美國在華南的最大基地—炸毀了。成億美元的貴重裝備被破壞了。隨著桂林、柳州兩處空軍基地的陷落,通向盟國在成都、重慶、貴陽所設的最後幾個空軍基地的道路就打通了。陳納德的航空隊拼命打擊日本的突擊隊。

中共領導之所以要締結條約是為了進行欺騙,因而對履行條約甚至連樣子都不裝一裝。

毛澤東在竭儘全力阻止國民黨向西挺進,以便在協助美軍登陸作戰的幌子下,自己可以撈到武器和彈藥。

中共軍隊用這些物資裝備起來之後,就會開始按他們自己的計劃行動,奪取大城市和戰略中心,同時加緊對蔣介石的抵抗。這樣,毛澤東把趕走侵略者的“麻煩”寬宏大量地讓給盟國,將來也許還要讓給蘇聯。為了爭取統治這個國家,他寧可去同蔣介石打仗。

如果靠美軍登陸作戰的這個方案,由於某種原因而不能實現,那麼,中共領導人也會憑他們自己的人力物力,以及他們從未完全排除過的蘇聯援助,堅持貫徹他們的計劃的。

對毛澤東的人來說,華北那就不用提了。這是中共的保壘,他們都把它看作是他們的私產。

萬一攫取全國的計劃失敗,毛澤東就打算在華北建立起他自己獨立的主權國家。為此,毛澤東一定會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如果“美國的”和其他的方案都實現不了,中共領導的旁邊還擱著蘇聯備用呢。他們把希望寄托在這個“兄弟的共產黨”的支持上。毛澤東曾明顯地暗示說,這種支援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蘇聯不會對這一地區的局勢漠不關心的。
———-

我的工作日排得滿滿的,看來已經達到飽和點了。但是,我還得把更多的工作塞進工作日去。幾乎沒有留下什麼時間睡覺了。

我對著鏡子照照—兩眼通紅,滿臉皺紋,鬢角斑白,我這個剛剛四十歲的人,看起來足有五十歲了。

1944年12月1日

斯退丁紐斯是美國新任的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因病辭職。

查爾斯.戴高樂到了蘇聯。

據傳,羅斯福在重慶的私人代表唐納德.納爾遜,已擔任中國政府的經濟顧問一職。這個事實本身,表明了中國在美國政策中所居的地位。顯然,美國想取代英國和日本在中國的地位,同時又假中國政客們之手,對蘇聯設立一道新的“防疫帶”。
———-

盟國擊潰法西斯德國之後,會集中經濟和軍事力量來打垮日本侵略者。毛對此十分清楚。

中共中央主席急於利用美國來站穩腳跟,以便立即突然襲擊蔣介石。美國人知道毛澤東的真正意圖。他們不大可能給他提供武器。但是,赫爾利和魏德邁之流,倒是很想消除蘇聯對中共的思想影響,而成為特區和全中國的政治指揮。

毛像個商販似的,估量了蘇美雙方的情況,斷定蘇聯在戰爭中元氣大傷,不能很快就參加遠東戰爭。此外,他通過與美國軍事觀察組周旋,能夠給國民黨施加壓力,保障他的軍隊和基地的安全。同美國人可能發生分歧之處,只是有關對國民黨的態度問題。(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