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機緣如金

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8日訊】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時候的老年人在教育年輕人時,總是苦口婆心,勸善不止。然而,人世間有許多人為自己的觀念所阻,對他人的勸善良言不以為然。其結果是有心聽勸者事半功倍,化解了人生中的劫數或磨難,一意孤行者慘遭碰壁,錯失了人生中最寶貴的機緣。昔日釋迦牟尼佛及基督耶穌那樣的大覺者下世度人,不為人世間的冷漠與真假善惡所惑,自始至終所做的也就是一心勸善而已。其結果是敬佛信佛者為自己種下了修佛的機緣,得法後勤而行之的人修成正果;信神而修心的人也有緣進入耶穌的天國,沒有信仰的人則錯失機緣,在六道輪迴中或為人或為畜,渾渾處世飽受苦難而無法解脫。

相傳古時候有父子倆一同穿越沙漠。在經歷了漫長的跋涉之後,他們倆都疲憊不堪,乾渴難忍,每邁出一步都異常艱難。這時父親看到黃沙中有一枚馬蹄鐵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那是沙漠先驅者的遺留品。父親慈祥的對兒子說:「把它撿起來吧,一定會有用的。」兒子卻一副不屑一顧的眼神,看了看一望無際的沙漠——有什麼用呢?因此兒子不以為然的搖了搖頭。父親見狀什麼也沒說,只是彎腰拾起了那枚馬蹄鐵,繼續前行。

終於他們到達了一座城堡,父親用馬蹄鐵換了200顆酸葡萄。當他們再次跋涉在沙漠中遭遇乾渴時,父親拿出了酸葡萄,邊走邊吃,同時自己吃一顆還丟一顆在地上——兒子每吃一顆酸葡萄便要彎一次腰去撿。

本來拾一枚馬蹄鐵只要彎一次腰,但是這個兒子放棄了這個機會之後卻不得不彎上100次腰來彌補他自己的過失。一樣無足輕重的小東西,到了關鍵時刻就可成為化解困厄與窘迫的金鑰匙。一件不屑去做的小事,機緣一錯過,有可能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目前,在世界各國都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世人面對法輪功學員講真相的活動時,不顧法輪功學員的一心勸善,或不屑一顧拒絕真相,更有甚者惡語相向,他們即將失去的就是無比珍貴的機緣,而那機緣正是生命走向未來的金鑰匙。@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出生為人,最大的困惑莫過於無法確知自己生命的來源。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為何而死?這是人心中最想知道卻又無法解決的疑問。因此,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哲學家、思想家以及人世間的聖人與賢人都曾經不懈的探討過生命的來源。關於人類真正的生命本源,雖然在科學界有許多假說,卻沒有令人十分信服的定論。
  • 古語說:「得人心者得天下」,縱觀在中國歷史上曾經長治久安的賢明君主如唐太宗等人也都是深得人心的有德之士。相反,以武力兵征天下、以血腥的暴力維持其統治的殘忍暴君如秦始皇、隋煬帝等人則是極其短命的。孫子兵法中說:「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在《三國演義》中蜀國丞相諸葛亮以超人的智慧和忍耐力對南方的蠻夷孟獲七擒七縱,最終使對方口服心服,徹底清除了蜀國在南方的隱患。由此可見,古往今來的大智慧者都懂得以德服人。以暴力作惡者則雖能逞兇於一時,但是卻不能長久存在於世間。
  • 由於人的眼睛只能看到物質世界的表面現象,所以它捕捉到的信息並不一定是正確的。人的其它感官也有其局限性,即使是經過大腦過濾的信息有時也未必是準確無誤的。世人受現實社會中的觀念所阻礙,往往認為通過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事物才是實實在在的,眼睛觀察不到的東西就完全不相信,其實人的視野只能看到物質世界的局部,而且許多時候看到的都是假象。
  • 公元64年羅馬帝王尼祿火燒羅馬城,並嫁禍基督徒,這是羅馬帝國歷史上對基督徒的第一次大迫害。與這段歷史的細節十分相似,中共惡黨為鎮壓法輪功學員製造借口,在公元2001年1月23日自編自演了震驚中外的"天安門自焚"慘案,並且動用全國的輿論工具向海外發佈消息,面對全世界的公眾誣稱5名法輪功學員在天安門廣場自焚,自此對中國國內的法輪功學員進行了更為慘烈的信仰迫害。
  • 自從佛教東來,中華民族就接受了佛教中因果報應的思想,古代的中國人大都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從古自今,現實生活中善惡有報的實例不計其數。因為善惡必報是天理,所以從皇帝宰相到市井小民,從來沒有做了壞事最終沒遭到報應的。雖然奸賊秦檜也曾經一時權勢顯赫,一手遮天,但是因為他設計陷害忠良、枉殺好人,死前遭報身生背瘡,死後又被塑為鐵像跪於岳墳之前,千年遭受萬人的唾罵就是一個明證。善有善報的實例也是數不勝數,人世間的真誠與善念最終都得到福報。
  • 人世間雖然有許多著名的專家與學者,但是這些專家與學者卻沒有能力和智慧預測和擺脫大自然的災害。當地震、火山爆發或海嘯發生之前,看起來遠沒有人類強大的各種野生動物們早就悄悄的溜到了安全的地帶,只有自以為聰明的人類無法察覺到災害的即將到來。人世間並不是沒有料事如神、能準確預測未來的高人和奇人,然而達到這種境界的高人和奇人都不是人世間的專家和學者,大都是經過修煉之後變得與世無爭的棲身於山林寺廟中的隱士或世外高人。在中國歷史上也有憑借後天的修煉而在世間建功立業者如姜子牙、孫武,諸葛亮等人,他們百戰百勝的大智慧其實都是早年後天修煉的結果。
  •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儒教思想之中,「仁」字在「仁義禮智信」中占首要地位。「仁」字左邊是一個「人」字旁,右邊是一個「二」字,它的涵義是人活在世間,必須要珍惜生命並且要與他人有共生共存之心才能稱得起仁者。日本有一個著名的作家吉川英治曾經在他的作品中寫到:「不珍惜他人生命的人,也決不可能珍惜自己的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因此珍惜生命應該是宇宙萬物的天性。其實何止是人類,即使是動物與植物也具有珍惜同類生命的天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