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與書摘:《月光下‧文學的海》序 不學詩無以言

黃碧端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近一兩年,偶有朋友留意到聯合副刊上有一個新的文學專欄,叫《半月文學史》。有一位跟我提到時還加一句:作者叫個怪名字,沒聽說過。我暗叫聲慚愧。因為以往沒用過筆名,要招認都有些心虛,彷彿做了什麼盜名欺世的事。

這事要回溯到2003年7月,我把寫了十七年的聯副專欄停了。那是我承乏台南藝術學院(台南藝術大學前身)的第三年,每天校務倥傯,南北奔忙,自覺在時間、心情兩缺的情況下,若不能做常態的社會觀察者,實在不宜繼續「處士橫議」下去。聯副的主編陳義芝兄被我一說兩說,也就一邊叮囑專欄不寫稿子還是得常給,一邊「勉予同意」了。

我本來是個沒人催稿就沒作品的人,如獲大赦之餘,哪還記得「稿子得常給」的叮嚀。大半年下來,義芝看我一個字也不繳出來,開始反悔,常常來耳提面命要我「歸隊」。這便是2004年7月,也就是《黃碧端專欄》停筆一整年後,我重新在聯副寫《半月文學史》的緣由。

雖然考慮的出發點是,一個資料性為主的專欄比較不必一氣呵成,零星空檔也可以利用,但其實也知道這只是「美好的想像」。每天工作和行程繁冗如縷,要維持定期交稿,談何容易!再想到一年前才公開「告別」,忽焉「復出」,也有點靦顏,因此跟義芝商量用個筆名,隨時準備不告而別。筆名叫「山間行草」,什麼意思?我跟義芝掰了個理由:

我的生活真像在山間行草:
南藝在烏山頭,

我除了出沒校園,

每星期有時南來北往達三、四次

──「行草」是山間漫走,也是紙上疾書……

義芝覺得這名字雖古怪,也還有趣,於是開始了我在「山間行草」名字背後寫《半月文學史》的這兩年歲月。

也確如自己所料,這兩年,常常時間到了交不了卷。累積該超過五十篇,結果卻只寫成三十二篇。虧得義芝和聯副編輯同仁,永遠耐心十足地表示諒解。然而也到底有了三十二篇,竟可以彙整成書了。這些札記文字,因為要和《半月文學史》的設計呼應,每則都盡量取材於和當月有關的文學人事,也盡量出之以清楚易讀的書寫;篇末的「記事」則是把歷史上跟當月有關連的重要文學事件或歷史大事作一點排比,延伸正文的關切面。

寫作過程中,出入於史籍篇章,固然是溫故知新,往往也更是面對逝者如斯,憬然心驚的感覺。──很多文學人事,初讀或初識還在少年,此刻重溫,人生卻已是去日苦多,霞色入眼。而和我自己的「文學青少年」時代相較,書的閱讀如今已被無數不同形態的耳目之娛和訊息來源所取代,知識「分眾」形成、「大眾」退位,人際也漸無共同語言的對話空間。

然而我總固執地相信,來自好的文學作品的影響,是人的提升的最關鍵力量──因而也是一個社會提升的最關鍵力量。孔夫子的話:不學詩無以言。我們這個社會,言語的沈淪和價值的紛亂,部分正源於好文學不復能為我們的人格奠基、言語增華。

文學如海,我的紛忙日程只容許靜夜時分的閱讀和書寫。也因一向是晚睡的夜貓族,寫《半月文學史》,舉頭看見的,多數是窗外的月光。這本小書題為《月光下‧文學的海》,是一個泅泳於文學大海的人,把她拾得的貝螺珍珠拿來獻曝的一點紀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北市兩廳院的兩幅畫作「川原膴膴」、「谷口人家」,數月前遭人蓄意破壞,兩廳院藝術總監平珩和台南藝術大學校長黃碧端今天簽約合作,兩幅畫作將交由台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助理教授張元鳳領導的團隊修復,預計於明年十二月二十日完成。
  • 多年前,與許祿寶教授共同在交大EMBA設計策略管理課程中,接受許教授的建議,將1997年《哈佛企管評論》中金偉燦(W. Chan Kim)及莫伯尼(Renee Mauborgne)合著的價值創新(Value Innovation)論文首次納入教材。這是我與「藍海策略」的初遇,沒想到因此種下主編本書的因緣。
  • 不曉得你有多少個親友,曾經或是正在面對「憂鬱症」呢?

    當憂鬱症就如同我們在街上所看到越來越多的便利商店,也許我們該警覺,會不會哪一天,自己或是我們所關心的人也會進去一趟?

  • 事情開始於一年多前的一個晚上,我開車上建國高架橋,收音機裡,廣播節目女DJ剛好在談一個中學資優生自殺。

    她憐惜孩子的遭遇,但話鋒一轉,她把所有人都痛罵一頓。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媒體、以及在訪談節目發表高論的專家。正是這些人聯合失職,才逼一個年輕的學生走上絕路,這些人早該閉嘴幹活,否則誰知道往下還會有多少學生跳樓……

  • 這是一本有別於坊間談性、談兩性溝通的書;而是一本以男性觀點,赤裸揭露兩性問題及男性內在的私密對話。以男性的觀點來看問題,是要讓男性了解自己內在的苦悶;也讓女性了解男人的傷。無須改變或對抗,只要能接受和了解,女人就能成為智者,引領男人一起成長。
  • 今天早上接受中廣吳瑞文訪問的時候,他在節目中問我要選播的二首歌曲,為什麼要選「感恩的心」與「奪標」(My Way)?
    我當時回答說,回想這一生,我真的好感恩。
  • 高智晟承傳了母親的善良、勤勞和堅忍。他做律師,常常是免費為最底層窮人打官司。他走在燈火輝煌的大街上,心想著那些還在苦難中掙扎的人們,所以他告訴妻子,「我覺得我跟這個社會是隔開的,我融入不到這個社會當中。因為我掙的錢越多,我的當事人的苦難越多。」
  • 爸,書終於要出版了,我花了好多時間重新認識您,拼湊您,書寫與刻劃您,您又重新活過來了,活在我們的心裡,活在臺灣的歷史與未來裡…
  • 話說唐憲宗皇帝元和十三年,裴度領兵削平了淮西反賊吳元濟,還朝拜為首相,進爵晉國公。又有兩處積久負固的藩鎮,都懼怕裴度威名,上表獻地贖罪:恆冀節度使王承宗願獻德、隸二州;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願獻沂、密、海三州。
  • 惠琴最不想去的就是那個地方──鬼仔山。 但她不得不去。 半年的颱風帶來了不少山上的斷木,那一陣子總有人爭先恐後到海坪上搬回濕漉漉的漂流木。惠琴也跟去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