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醫師與病人

文/徐正毅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我的外甥和外甥女有的在美國、有的在台灣的醫學院學習成為醫師。從他們一路走來的過程,知道成為一位醫師,尤其成為一位專科醫師,所接受的訓練是不分晝夜、十分嚴格的。也因為嚴格的訓練,練就一套讓病人能夠解脫病痛的功夫。

隨著年歲漸長,接觸醫師的機會也愈多,從接觸不同的醫師中,也有不同的感覺。

有些醫師因為長期做同樣的工作,因此對於病人的態度,好像看到一塊蛋糕(A piece of cake)一樣稀鬆平常,一天看診數以百計,甚至數百計,可能這位醫師是熟能生巧,隨便一看就知病情吧!!

有些醫師則視病如親,對於每位求診者,不厭其煩的檢視、問診,也因平均每位病人看診的時間較長,看診的人數較少,因此他的收入也會少一些。

健保制度使得醫師的收入是以看診人數計算,而忽略了看診的品質,這可能是健保制度的盲點吧!!

我對醫師中能堅持醫德、仔細問診而犧牲收入者,表示更加敬重。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碗什錦麵,是我在求學階段,考試表現好的時候,父母給我的獎勵。當時那家麵店,店面一半是由店家的兒子賣豬肉,另一半則是一家小小的麵店,一大碗湯麵內容是當時少見的幾片豬肝、豬肚、花枝和肉片,還有兩尾蝦子。一碗麵常常是由家中幾個小孩共同分享。
  • 南京東路5段有家西點麵包店,大姊來我家時,常去那兒買些西點當伴手。就這樣地,20多年來,我時常吃這些西點當早餐。
  • 先叔是我的授業師,他不但教我如何做生意,並且讓我懂得吃的藝術。我自行創業後,還一直和他保持著類似長輩,又像兄弟一樣的往來。懂得吃的人,最好也懂得做菜。

  • 上班時候午休用餐時間短,尤其工作繁多,只能就近餐館吃盤飯或來碗麵,隨即趕回工作。

    常去的一家餐廳是賣著廣式粥、湯麵和盤飯的店。老板娘和夥計們動作迅速,讓我們不用久候,而且盤飯中的燒腊水準頗高,鮮蝦雲吞料好、實在。因常去用餐而和店中人員逐漸熟識。有時吃得太快,老板娘還會好言相勸,要我細嚼慢嚥。

  • 幾年前,由蘇澳到花蓮,經過蘇花公路,正值冬季陰雨天,在迷霧中盤延於公路上,十分驚險,至今還留著那絲不安的感覺。
  • 經以前大學同窗,目前在中央研究院作研究的同學介紹,認識一位名作家,她也在中研院做研究。

    我曾經為她的一本書——《童年往事》畫插圖,後來她的舊作——《斷掌新娘》要再出版,也拜託我為這本書做插畫。

  • 老家在板橋後站的紅磚樓房,是先祖父所建,後來先祖父搬到台北市,由先父承接。先父過逝得早,幾乎沒有留下什麼遺物。倒是先祖父在日據時代到台灣光復後幾年的一本日清帳,雖經幾次搬家,尚留存在我的身邊。
  • 我們一行人搭乘五部九人座小巴士上山,從中山高速公路下三義交流道,在車亭休息站和林為道先生會合,跟隨他的車子,向山上開去,經過河床,小心地在山路盤旋,最後終於來到大安溪上游的「象鼻部落」。
  • 我們一行40人從苗栗深山的「象鼻部落」下山,往後龍海邊前行,到達水尾村的小學休息。
     
    上回來到水尾村是5、6年前的事了,當時受邀到一位社團好友的故鄉,享受半日愉快的午後,這回我們前來打算重享昔日的好時光。
  • 女兒要去竹科上班了,在竹科園區旁租了間套房,開始布置她平日工作回家休息的小天地。

    首先她在家中的儲藏室內,尋找出她所需要的一些小東西,如碗、盤、水壺、水果刀等等,這些小東西都是放置多年而且是全新的,有的是出國時買回來,有的是股東會或百貨公司周年慶的紀念品。趁此清倉,也節省購置費用,女兒懂得惜物,是她的優點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