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林聰惠石雕

文、圖/徐正毅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去花蓮旅遊行程中,魏導遊特別安排我們參觀林聰惠石雕工作室。

林聰惠先生已於幾年前過世,在花蓮市區,有許多景點都有他的石雕作品。如花蓮火車站前的作品「人之旅」,美崙山步道公園「母與子」,文化中心「至聖先師孔子」。

林先生生前的工作室在道路旁,他的一些遺作還留存在樹林內的小屋和花園裡,從中可以看到,他的風格從早年的精雕細琢,到晚年掌握每塊石頭的肌理,看似當今聞名於世的木雕大師——朱銘的風格。可惜的是,林聰惠先生不幸英年早逝,不然,他的作品也會和朱銘大師一樣,為人所爭相收藏。

在逐漸荒蕪的花園中,經年風吹日曬,林先生的石雕作品因欠缺保養而損壞,我們感到十分惋惜。據魏導遊說,花蓮文化局曾計劃興建林聰惠石雕紀念公園,但不知何故中止了。

「生命有盡,藝術無窮」,有朝一日,林聰惠石雕紀念公園若能夠興建起來,這將是花蓮人的驕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百貨公司的一樓大多販售化妝品,化妝品的銷售占百貨公司的營收很大的比率,每個攤位的販售員,無不穿著打扮得十分美麗,服務態度也得講究,必須維持笑臉討人喜歡。
  • 公司附近有家餃子館,由一對韓國華僑夫婦經營多年,有一段時間常在那兒吃午餐,因為日久彼此熟識,知道他們還是我大學校友,因此常以學長學弟稱呼。
  • 中央研究院位處南港的山邊,除了和研究學術有關的人員,平日很少人會前往。其實中央研究院內有不少地方值得去參觀,歷史文物陳列館就是其中之一。
  • 這回和好友林君同搭一部車,由他引導,在眾多急駛而過的車陣中,我們放慢車速行駛在路的邊側,可慢慢欣賞東北角的海岸美景。

    好友知道梗枋漁港附近有家好餐廳,雖然到達時是上午11點,未到一般用午餐時間,我們決定進去享用午餐。

  • 白天上班運動機會少,因此開始在晚餐過後,和內人一塊在住家附近散步,把散步當成運動。

    以往較少晚上出門,因此在散步時,總有些新的發現。

  • 三五同學會成立近20年,長年來往,彼此就有著兄弟一樣的感情,一位同學老家在宜蘭頭城,他的母親過逝了,同學相約,前往頭城同學老家,參加他的母親的告別式。
  • 二十年來這棟大樓變化很大,從經營百貨到電訊公司,而後變成汽車展示場和餐廳,唯一不變的是,大樓近四維路騎樓轉角路口那一攤糖炒栗子的小販,風雨無阻地守著這個據點。
  • 上回從礁溪經濱海公路回台北,匆匆一瞥,看到岩岸上的老松在風中搖動,那驚豔的經驗,催促我再前往一遊,能更貼近觀看它。
  • 花東縱谷沿著台九線兩旁是廣闊的稻田,秋收之後,在農業局的構思和補助下,農戶們撒下油菜花的種子,到了冬季,一大片的金黃嫩綠油菜花田;日前在電視報導中,感受到縱谷的美麗,突發想前往一遊之念。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