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罚恶酬善

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为官做人之正道,应当以忠直公正清廉当作自己分内之事,若是为了以权谋私,则是心术不正。

人的一举一动都在神明的鉴察之中,言行怎么能不谨慎呢?况且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功名利禄是命中注定的,惟有多行善事,严守本分才能使福分增加;若是侥幸贪图利益,只是徒然丧失了自己的本分和福分,为自己造下罪业,遭到神明的呵斥和责备。以下是宋代的两个故事。

侯鉴在江夏当县令的时候,与一位僧人有旧交,每有闲暇,就去拜访这位僧人。在他每次来拜访的时候,僧人都早已准备好了茶具相迎。可是有一次侯鉴去拜访僧人,僧人却没有摆好茶具,侯鉴奇怪的问是怎么回事?

僧人说:“侯公每次要来,土地神必事先通知我,所以我才预先做好准备。可是您这次来访,土地神却没有事先通知,所以我才来不及准备,以至于招待不周。”侯鉴听了很震惊,就拜托僧人请问土地神缘故。

当天晚上,僧人就梦到土地神对他说:“侯鉴本来应该当宰相,我属他管辖,所以常来通报。最近他接受了一位姓胡的六十两银子贿赂,因此而冤枉的断下了一件案子,天庭已经削去了他宰相的职位,他的官职只能做到监司,和我已没有统辖关系了,所以我才没有通报啊!”

僧人以实情相告,侯鉴非常惭愧,后来果然官只做到监司,且很快就被解除官职了。

同朝的范俨是仁和地方的人,在壮年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担任郡县的地方官,后来升到卿佐的官位。他为官数十年每天都必定会想到,要如何才能够忠于君王?福泽百姓?自己的言行举止一点都不敢苟且,即使是在没人见到的地方,仍然保持自我惕励的状态。

他敬信神佛,喜读经书,凡事顺乎自然。他经常对周围人说:“人生在世,就像一场戏一样。当锣鼓响起的时候,表现各人剧中的生旦丑末等角色,然而时光瞬间即逝,有如幻化,就像朝露和闪电一样的迅速啊!有什么好贪求的呢?惟有天道永恒,佛理才是最奥妙的真理,你们都应该勉励行善啊!”

范俨晚年更加一心向道,后来得了善果。他的子孙也都品德高尚,被举荐在朝廷做了官,福惠一方。

当官二十多年,范俨每天一定会思考怎样效忠君王,泽被百姓的方法;对于自己的视听言动,一点都不敢随便,即使处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仍然保持战兢惕励的状态。

等到儿子长大之后,他便辞官归隐。他的儿子,不善治家,范俨也不因此操心顾虑,只是说:“人生在世,只不过是暂时寄居的旅客而已,在这短促的人生旅途中,我还有什么好贪求的呢?”

从此以后不再涉及世事,清心寡欲的修炼,每天念诵佛经;有空就打坐修炼。佛法就是最真最上的奥妙真理,只是在于世人至诚精进,心心相续,念念不间断罢了。

上天造就了生命并赋予了每一个生命良知本性,至于能否致良知,那就是每一个生命的选择。行善就能得福,行恶即将得祸,如果改过向善,就能转祸为福。上天是赏善罚恶赐福降祸的主宰,人心是善恶福祸的根源所在。

真正聪明的人乐心向道,原本不是为了求福。若是为了求福才为善,那么心就已经是涉于私了。惟有凡事尽己之责,顺应天道,而没有丝毫的觊望希求之心才是正理。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古代教育主要就是儒家教育。孔子杏坛讲学,门徒三千,开创儒家教育的先河,奠定了儒学的基础。
  • 英明的君主都有三怕:一怕身居尊位而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二怕得意时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三怕听到了至理金言而不能践行。
  • 中国古代的教育分为民办和官办,或称公学、私学。民办主要是指私塾,一些落第秀才,开科讲学、授课教徒。兴办教育成为读书人的一条重要出路,既解决生计,又培养人才,更促进教育的发展。
  • 中国历代圣贤明君无不恪守天道,以道德教化人民,使国泰民安。
  • 阴贵人的母亲和弟弟都被强盗杀死,光武帝很痛惜,封她的另一个弟弟做宣恩 侯,并叫来她的哥哥阴兴,打算...
  • “匏”也叫葫芦,早在远古时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开始用葫芦制作乐器,用这种乐器演奏的音乐称为“匏乐”,亦称“葫芦乐”
  • 萧意辛与妯娌们在一起,大家在争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丈夫的宠爱。萧意辛说:“用邪法不如用礼法。”
  • 陆玉珍家中有两个婢女,有一天,准备吃午饭时,婢女来喜端着汤送进来,结果一不小心将碗摔到地上,热汤撒在陆玉珍的手上、衣服上,来喜害怕受到责骂而哭了起来....
  • 人们把朋友之间重情重义的生死之交,称为“生死交情,千载一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