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千年古村落 建筑似“布达拉宫”

font print 人气: 358
【字号】    
   标签: tags:

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一座隐藏在深山中的千年古村落和西藏布达拉宫颇为相似。这个依山而建石头村落,有着江南式样的吊脚楼,仅剩的17口人几乎全部是古稀老人。据当地文物部门调查,村后有座镇山大王庙,里面供奉了七尊石像,石像的背后有一些磨损风化了的文字记载,落款是金承安五年(1200年),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

古村落建筑似“布达拉宫”

据大陆媒体报导,属于山西阳泉市盂县梁家寨乡的大汖村座落在一整块山体上,依山就势,由下而上,形成了独特别致的造型。村中约有院落(石楼)几十个,每座院落、每个房间,都由大小不等的石头用黄泥砌就而成。步入其中,会让人产生一种迷宫般的错觉。整个村落与身后的青山融为一体。

报导说,大汖村落是二零零五年在一座山的山坡上被发现的,它的分布面积大概是22000多平米,有院落大概是40余处。

当地文物部门调查发现,村里一座被毁的庙,庙里头还存着几座石制的神像。在一尊最大的石像背后发现了有关的文字记载,上面标注的年代是金代承安二年,距今大约1200多年。

大汖村的整个院落建筑风格非常特别,基本是上下二层的造型。这里的建筑风格有点像南方的干栏式建筑,看似连接,其实各自分离,上下参差却实为一家。

大汖村村民韩满怀说,这个村建造在一整块大石头上,再用小石头垒砌。二层楼上又建三层楼,一层比一层高,远看神似西藏的布达拉宫。

村中夜不闭户

这个隐藏深山的千年古村很少被人涉足,暂时还没有被外界的喧嚣尘埃感染,还完整保留了山西盂县古老的传统与民俗。

这里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民风纯朴,热情好客,村中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至今还保持着原始的古风古貌。与村民们相处,总有一种不吐不快,无所顾忌的安全感。

村里现在只有17个人居住,最大的八十八岁,最小的也已五十多岁。韩满怀说,村里原来有360口人,现在只剩下17口老人,年轻人都已不在村子里居住了。17口老人靠村里种着几亩地维持生计,水果瓜菜,设备齐全,老人们都过着非常平静的生活。

村民说村子里的人很少得病。村子里没有医生、没有药店,也没有商店,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在傍晚时,几个老人们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聊天。

韩满怀说:“这里到处都是原生态,吃的是无公害,住的是千年房,喝的是天然水。这里的水特别好喝,茶壶用二、三十年,壶底都不生锈。”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胡同原为蒙族语,即小街巷。胡同称呼始于元代,多数的这些小巷在元、明和清朝的时候被建造,北京胡同是明清的典型民居..................
  • “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这是清代李静山赞誉北京什刹海夏季风情的一首诗...............
  • 北京钟鼓楼建于元代至元九年,原名齐政楼,寓意取齐七政(日、月、木、火、土、金、水)。
  • 北京钟楼始建于元代,元大都时期这里是万宁寺的中心阁,阁内悬钟,故称钟楼。
  • 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
  • 玉泉“水清而碧,澄洁似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
  • 四合院的大体布局是,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正如古人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 有着中国“最圆”乡村美誉的菊径村地处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古坦乡。她是个典型的水环山绕型的村庄,溪河成大半圆型, 绕村庄将近一周,四周为高山环绕,新修的柏油公路沿着河流呈现圆弧型绕村而过,一些木板桥与公路相连。如果不是公路开发,打破了村庄的宁静,这里绝对是一个世外桃源。
  • 中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组日前在江西发现一奇特样式古建筑,该建筑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吴城乡,是一幢清代建造的砖木结构家宅,大门朝东,开于房屋的东角一侧,“歪门邪道”形状怪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