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陈李济”药厂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94
【字号】    
   标签: tags:

“北有同仁堂,南有陈李济”,在中国的医药宝典中,“陈李济”占有特殊的一页。据考究,在全国的制药行业中,“陈李济”是最早建立的企业之一。
  
“陈李济”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当年创业,还有这么一段传闻。
  
公元1600年岁末,广东省南海县商人陈体全,收得货银回广州。船到广州后,他匆忙上岸,货银遗落在船上,被一位名叫李升佐的同船旅客拾获。李升佐也是南海县人(西樵区李村),颇谙医道,在广州大南门已末牌坊脚开设一间中草药店。李升佐虽是商人,但并不因财昧义,乃在码头久久等候,终将遗银璧还失主。陈体全感李升佐高义隆情,品德诚实,意欲酬报,被婉言谢绝,于是他诚恳提出,拿出遗金半数,投资于李经营的中草药店。李升佐谦辞再三,终不能却,只好应允。于是,两人用红柬写下合伙文书,曰:“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样”,并将其店号定名为“陈李济”,寓“陈李合作,同心济世”之意。从此,“陈李济”这个字号就在广州创立起来。
  
“陈李济”创立之后,念念不忘“同心济世”的立店宗旨。每每夏日来临,“陈李济”就在路边设茶缸,免费供应茶水。民国初年广州大浸水,很多房屋倒塌,大量市民无处栖身,“陈李济”就出钱煮粥,并拿出浸水中抢救回来的药品施与灾民。
  
陈李合资后,以济世为办厂宗旨,以“古方正药”标榜,精选上等药材,严格配方,做到“工艺虽繁,不减其工,品味虽多,不减其物”。李升佐致力于搜集古代固有成方、验方,选用上乘药材原料,悉心研究炮制技术,终于以精湛的工艺,制成多种别具一格的古方正药。
  
清朝初年,“陈李济”的产品已在国内颇有声誉。为了扩大影响,他们每年趁学子赴京应考之机,运送大批产品至京展销。蜡丸,这种独特的药品引起人们的注意,那神奇的疗效更使它逐渐赢得了声誉。学子们考完试回到各地便以京都见闻来传播“陈李济”的蜡丸,并视为珍品馈赠亲友。从此“陈李济”蜡丸便名闻遐迩,成为“广药”的代名词。
  
有一次,同治皇帝偶患感冒,腹痛、吐泻不止,御医合议,建议试服“陈李济”出品的“追风苏合丸”,果然奏效。皇上大喜,遂钦赐“杏和堂”三字为封号,同时钦准该厂储藏用作原料的“旧陈皮”为贡品,多年向朝廷进贡。因此,在清同治年代,该厂又称为“陈李济杏和堂药厂”。“杏和堂”这一封号,在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商标法”时,该厂便将“杏和堂”三字组绘成盾型商标,立案注册,沿用至今。
  
清末民初,“陈李济”药厂便能生产膏、丹、丸、散、油、酒、茶、锭八个剂型,主要产品有琥珀抱龙丸、追风苏合丸、附子理中丸、全鹿滋肾丸、湿病紫雪丹、天王补心丹、救急通关散、万应如意油、参茸卫生酒、万应午时茶、太乙紫金锭等,其中以首创的各种蜡壳药丸声誉最高。
  
后来,“陈李济”业务蒸蒸日上,在上海、香港、新加坡设有分店,实现了“同心济世”的初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都一处烧麦馆坐落在繁华的前门大街36号,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有名的百年老店之一。
  • 全聚德烤鸭店创建于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现保留的老店门面建于光绪14年(公元1888年),是全聚德历史的见证。
  • 杭州“雅扇”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闻名遐迩。王星记扇庄的创始人王星斋,祖籍绍兴,世居杭州,制扇工艺为家传。王星斋自幼学艺,20多岁时已成为制扇名匠,后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在杭州开设王星斋扇庄,夫妻自设作坊制扇,以选料优、制作精赢得顾客。王妻陈英铲贴的泥金“满斗”式花扇,风格独特,曾被选为“贡扇”,受官绅文士喜爱,遂于光绪二十七年在北京杨梅竹斜街设座庄批发。
  • 苹果西打电锅猪脚。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 黄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龙年,岁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龙子、龙女,生肖属龙。然而,黄历新年和十二生肖并非华人专属,不同国家对于生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中亚国家哈萨克,今年的生肖是蜗牛而不是龙,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就变成属蜗牛了。
  • 秋风起兮,七夕节又将来到。牛郎(牵牛)、织女与中华儿女相伴几千年,有情有义的婚姻,相许相牵的爱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七夕的一年一会,让人感叹之外,也让我们反思什么吗?
  • 黄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阳。“端午”处于纯阳之端。民间有俗谚“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为夏令时节防瘟辟毒的启动日。端午节的节俗很多,来源久远,背后蕴藏丰富的文化典故。一起来文化寻根:回顾端午节的九大节俗与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