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楼外楼”菜馆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眸。“这副楹联说的就是杭州西湖著名菜馆–楼外楼。她坐落在景色清幽的孤山南麓,面对淡妆浓抹的佳山丽水,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山光水色之中,熠熠生辉。这座已有150多年悠久历史的名菜馆素以“佳肴与美景共餐”而驰名海内外。
  
楼外楼菜馆始建年代有清道光、同治、光绪三说,一般多认为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一说比较可靠。此楼业主是一位清朝的落第文人,名叫洪瑞堂。他与妻子陶氏秀英自双亲亡故后由绍兴东湖迁至钱塘,定居在孤山脚下的西泠桥畔,以划船捕鱼谋生。因夫妻双双是从鱼米之乡的绍兴而来,在烹制鲜鱼活虾方面有一技之长。先是捕鱼虾选佳者烹制出售,后来想到西泠桥一带无饮食店,便在略有积蓄之后,在俞楼与西泠印社之间开了一家规模不大的菜馆。
  
楼外楼菜馆的得名也有数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店主从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得到启发而取名为“楼外楼”。另一种说法是因菜馆建在近代著名学者俞曲园先生的俞楼前侧,洪瑞堂就到俞楼请先生命名,曲园先生说:“既然你的菜馆在我俞楼外侧,那就借用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叫做‘楼外楼’吧!” 亦有人以为兼有此二意。但这几种说法都为楼外楼菜馆增添了些文化情趣。
  
楼外楼烹制的菜肴素以选料严谨、制作精细、烹调精湛、时鲜多变、风味独特而著称。四季佳肴,不胜枚举,尤以名菜“西湖醋鱼”独树一帜,并有“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之说。西湖醋鱼名扬中外,可是用料却极普通,就是很平常的活草鱼。而且不用一滴油,也不用什么特殊的调料,全凭烹饪制作的功夫。而烹饪制作,也很简单。用娴熟的刀功把整鱼拉上几条刀口,严格控制火候,在三四分钟内把鱼烹熟,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淡水鱼中只能算中下等的草鱼,用这样简单的方法制作出来,吃起来肉质却特别细嫩,鱼香中能吃出螃蟹的鲜味,比其它方法制作的都好吃。
  
此外,“宋嫂鱼羹”、“东坡肉”、“龙井虾仁”、“叫化童鸡”、“蜜汁火方”、“蟹黄橙”、“鳖蒸羊”、“西湖莼菜汤”等亦颇驰名。杭州人有种习俗,凡有宾客,必到楼外楼品尝杭菜风味。外地游人玩西湖,不上楼外楼,似乎没有真正领略杭州的美味佳肴。故多年来,中外名流及世界各国旅游人士慕名来食者不可胜数。而且,来到楼外楼,不仅可品赏佳肴美味,还能领略西湖风光之美,凭窗眺望,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三潭印月等西湖胜景,尽收眼底。@(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有同仁堂,南有陈李济”,在中国的医药宝典中,“陈李济”占有特殊的一页。据考究,在全国的制药行业中,“陈李济”是最早建立的企业之一。
  • 耳朵眼炸糕是闻名海内外的天津地方风味小吃,它选料精良,制作精细,风味独特,与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并称天津食品三绝。
  • 奎元馆面店(简称奎元馆)为杭州著名的百年老店,亦是中国最大的面馆。奎元馆创业于清代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原在杭州中山中路三元坊,现在中山中路官巷口。创办人系安徽籍人士,姓名无可考证。该店虽几易其主,但其经营面条的业务始终未变,且以历史长、规模大、特色鲜明而饮誉国内外。
      
  • 张小泉,安徽黟县人,从小随父学制剪刀手艺。其父张思家有一手精制剪刀的好手艺,后与子在黟县开设张大隆剪刀铺,自产自销“张大隆”剪刀,因剪刀钢火好,耐久用,深得好评。明末清初,战争频繁,张小泉迫于生计,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带子张近高来杭,在当时繁华的吴山山脚下大井巷搭棚砌灶锻打剪刀,招牌仍为“张大隆”,成为杭州张小泉剪刀店的祖店。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 黄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龙年,岁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龙子、龙女,生肖属龙。然而,黄历新年和十二生肖并非华人专属,不同国家对于生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中亚国家哈萨克,今年的生肖是蜗牛而不是龙,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就变成属蜗牛了。
  • 秋风起兮,七夕节又将来到。牛郎(牵牛)、织女与中华儿女相伴几千年,有情有义的婚姻,相许相牵的爱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七夕的一年一会,让人感叹之外,也让我们反思什么吗?
  • 黄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阳。“端午”处于纯阳之端。民间有俗谚“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为夏令时节防瘟辟毒的启动日。端午节的节俗很多,来源久远,背后蕴藏丰富的文化典故。一起来文化寻根:回顾端午节的九大节俗与故事。
  • 端午“五红”、“十二红”的养生饮食,都是观察时令,巧用时鲜,以促进身心健康的传统中医的养生方法,同时五行养生的原理也在其中体现。不管时代怎么推进,注重天人合一,顺应节令过生活,上天自然赐给人最鲜美的生活滋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