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

游干桂
【字号】    
   标签: tags:

  每次听到“小丑”这首歌,就想及我那七岁的儿子,他啊!其实什么都好,就是喜欢扮演“小丑”。在家里老爱打姊姊、学蜡笔小新掀她的裙子,或做出各种“款式”的鬼脸。

  幼稚园的老师也有所埋怨,说他极端喜欢恶作剧,例如,用东西丢女生,有时则把蟑螂放进同学的书包里,甚至把沙子放入别人的饭中。

  “警告”与“处罚”似乎发生不了太大的效果。像几天前我就痛打他一顿,但昨天他又旧态复萌了,你说我该怎么做,才能制伏这孩子?

★观念交流道

  六年前我也曾治疗过这样的小病人。

  第一次和那位小朋友会谈后,便发现他极为聪明,他之所以喜欢作弄同学,是因为老师所教的内容,都太简单了,很无聊啊!

  经过“智力测验”之后,果不出其然,智商高达一四七,是一位资赋优异的孩子。我当时建议那位母亲,多买一些孩子喜欢的书籍、玩具让他阅读、玩耍,或让他学做感兴趣的才艺。三年后。他变得一切正常,现在是一所中学的资优生,同时学得一身好才艺。

  我并非表示“小丑”儿,个个都是天才宝宝,但极有可能,应拨冗带小孩子去接受智能方面的检定,如果真是资优生,可别对他寄望太深哦!否则仍旧会揠苗助长。平常心观之吧!只要能供他所需要的,就已相当称职了。

  有一部分的小丑行为,则是起因于企图寻求父母的“关心”与“注意”。这似乎意谓着父母常忽略小孩子的存在。应该自我修正,例如:每天拨些时间陪陪孩子,更有必要教导孩子一些正当吸引他人关心的方法,例如,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即予以鼓励和赞美,当他顽皮捣蛋时,则给予忽略。

  以愚蠢可笑的行为来转移别人的注意,企图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也是孩子经常使用的“高招”之一。善用“第三只眼睛”──看清楚问题的内在涵意,而非表层的意义。当孩子弄破一个杯子,而展现小丑行为时,应该选择“幽默”。打个比方:“那杯子‘跌’得很凄惨啊!”这是良性示范!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幽默风趣。

摘自: 游干桂著作《别让童心去流浪》一书@(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翠的爸妈快要离婚了!前天小翠告诉我这个二十一世纪、九十年代最恐怖的消息。我问她:“为什么会变这样呢?”她说她自己也不清楚,但猜得出来,一定跟她弄坏那只刚买回来的大恐龙有关;再不然就是她偷捏弟弟两下,所引来的后遗症;或者她太顽皮,使得爸妈不得不分开。

  •   倘若上帝愿意安排一个不睡觉的狂欢活动,我家的杰敏一定会第一个报名。哎!
    你可能不敢相信,杰敏还经常问我:“人为什么要睡觉?”言下之意是“不睡觉
    的感觉真好”。
  • “对抗”我们家的小宝,已成了我回家以后的第一件重要大事,我先生说,我在制造一场“亲子大战”,其实并非如此啊!实在是小宝太过叛逆了。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上篇我们讲了2个故事,2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安全学校联盟计划”中所谓的“性别认同”而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别认同”是什么?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编入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对幼教教师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而当幼儿园对儿童灌输这些观念时,却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关系攻击,是通过解除友谊、排挤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进行的威胁。父母们常常惊讶地发现,关系攻击可能会出现在三岁孩子的身上。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被朋友推开的经历可能完全令人费解,并在日托或幼儿园引发焦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