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百问百答

“孟宗竹”的由来为何?

font print 人气: 55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9日讯】孟宗竹生长于高海拔山区,不但长得俊秀素雅,而且是高经济作物。那么为什么叫“孟宗竹”呢?

孟宗是三国时代江夏人,传说他少年时父亲身亡,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母亲年老、身体不好且常常生病,有一次母亲告诉孟宗,她想要喝新鲜的竹笋汤。孟宗想,现在正是严冬时节,上哪儿去找鲜笋呀?
孟宗明知现在不可能有竹笋,但还是找遍了附近所有的竹林。孟宗找了好久,找不着竹笋,而生病的母亲又要喝新鲜竹笋汤,孟宗又急又愁,情急之下,他跪下来对着竹林放声大哭,并乞求上苍,只希望能让他有竹笋煮汤给母亲喝。

孟宗哭了好一会儿后,突然听到嘎嘎作响声,原来是在他的眼泪洒过的土地上,正有东西在慢慢的往出冒。不久,孟宗看见嫩笋了,嫩笋还在不断的向上长。
孟宗见到这情景真是太高兴了,猜想是上天怜悯他才送他竹笋的。孟宗立刻将眼前的竹笋摘回去做汤。母亲喝了竹笋汤以后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了。

后来这种竹子就被称为“孟宗竹”;而笋子则称为“孟宗笋”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上巳节”的主要内容原为祓禊,在暮春三月举行,所以也称之为“春禊”。晋以后,三月上巳祓禊的活动逐渐有了变化,人们除了祓禊袪邪,传达对天地的虔诚敬仰外,文人雅士还开始饮宴赋诗。这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曲水流觞”的活动了。
  • 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护驾感人肺腑的故事,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宠妾骊妃为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想陷害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重耳,重耳为了逃避骊妃的迫害,而被迫逃离晋国。
  • “清明”是节日,也是节气的名称。作为节日的“清明”与作为节气的“清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上来看,清明节是从“清明”这一个节气演变而来的,在二十四个节气中,只有“清明”和“冬至”两个节气演化为节日;从区别上看,节气只是时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风俗习惯和纪念意义。
  • 传说古代在没有墨的时候,写字和画画很不方便。周宣王时,有个叫邢夷的人,他很擅长绘画。
  • 满清末年清政府颟顸无能,朝政腐败,然而清政府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骄纵自大,闭关自守。当时欧美列强日渐壮大,并把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 黄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龙年,岁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龙子、龙女,生肖属龙。然而,黄历新年和十二生肖并非华人专属,不同国家对于生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中亚国家哈萨克,今年的生肖是蜗牛而不是龙,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就变成属蜗牛了。
  • 秋风起兮,七夕节又将来到。牛郎(牵牛)、织女与中华儿女相伴几千年,有情有义的婚姻,相许相牵的爱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七夕的一年一会,让人感叹之外,也让我们反思什么吗?
  • 黄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阳。“端午”处于纯阳之端。民间有俗谚“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为夏令时节防瘟辟毒的启动日。端午节的节俗很多,来源久远,背后蕴藏丰富的文化典故。一起来文化寻根:回顾端午节的九大节俗与故事。
  • 端午“五红”、“十二红”的养生饮食,都是观察时令,巧用时鲜,以促进身心健康的传统中医的养生方法,同时五行养生的原理也在其中体现。不管时代怎么推进,注重天人合一,顺应节令过生活,上天自然赐给人最鲜美的生活滋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