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581)

第五部第一卷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

二 在深淵中如果不談話,又幹什麼呢?(1)

  暴動,在地下進行了十六年的教育!到了一八四八年,比起一八三二年六月便精煉得多了。因此麻廠街的街壘和我們前面所描述的兩座巨大的街壘相比,僅是一張草圖,一個雛形,但在當時,它算是很可怕的了。

  安灼拉親眼看著那些起義者,他們充分利用夜晚的時間,因為當時馬呂斯對一切都不聞不問。那街壘非但進行了修理,而且還擴大加高了兩尺。那些插在舖路石塊縫裡的鐵釬,好像一排防護的長槍,從各處搬來的殘物堆積在上面,使這些混亂的外形更加複雜化。這稜堡的外表是亂七八糟的,可是朝裡的這一面卻很巧妙地變成了一堵牆。

  他們修復了用舖路石堆砌的台階,藉以登上象城堡一樣的牆頂。

  街壘的內部也整理了一番,出清了地下室,把廚房改成戰地病房,包紮了傷員,收集了散在地上和桌上的炸藥,熔化了彈頭,製造了子彈,理齊了包紮傷員的碎布,分配了倒在地上的武器,打掃了稜堡的內部,收拾了殘餘物品,搬走了屍體。

  死屍被堆到還在控制範圍內的蒙德都巷子裡。那兒路面早已是血跡斑斑了。屍體中有四具是郊區國民自衛軍的士兵。

  安灼拉吩咐把他們的制服收放在一邊。

  安灼拉勸告大家睡兩小時。安灼拉的勸告就是命令,可是只有三四個人接受。弗以伊利用這兩個小時在面對酒店的牆上刻了下面的題銘:
  人民萬歲!

  這四個字是用釘子在石塊上鑿出來的,到一八四八年,在這堵牆上還能看得很清楚。

  那三個女人趁著夜間的暫時停火乾脆溜走了,這使那些起義者鬆了一口氣。

  她們設法躲到鄰近的一所屋子裡去。

  大部分的傷員還能繼續作戰,這也是他們的意願。在那臨時成為戰地病房的廚房裡,用草荐和草捆舖的墊子上面躺著五個重傷員,其中兩個是保安警察。保安警察首先被敷藥包傷。

  在地下室裡只剩下黑布蓋著的馬白夫和綁在柱子上的沙威。

  安灼拉說:「這裡是停屍間。」

  在這間屋子的內部,一支蠟燭的暗淡光線在搖曳著,那停屍台放在柱子後面進深處,好像一根橫樑,因此站著的沙威和躺著的馬白夫,好像形成一個大十字架。

  那輛長途馬車的轅木,雖已被炮火轟斷,但依然豎立在那兒,可以在上面懸掛一面旗幟。

  安灼拉具有那種說到做到的首領的作風,他把已犧牲老人的一件被子彈打穿了的血衣掛了上去。

  開飯已是不可能了。沒有麵包,也沒有肉。街壘中五十來個人,在十六個小時內,很快就把酒店裡有限的儲存物吃得一乾二淨。到一定時候,堅持著的街壘不免要成為墨杜薩木排了。大家免不了要忍饑挨餓。六月六日,在這個斯巴達式的日子的凌晨,在聖美裡街壘中,讓娜被那些叫嚷要麵包的起義者圍繞著,她對他們說:「還要吃?現在是三點鐘,到四點鐘我們都已經死了。」

  正因為沒有吃的,安灼拉禁止大家喝酒,他不准大家喝葡萄酒,只定量配給些燒酒。

  他們在酒窖中發現了封存完好的滿滿的十五瓶酒,安灼拉和公白飛檢查了這些瓶子。公白飛走上來的時候說:「這是於什魯大爺的存底,他以前是飲食雜貨店的老闆。」博須埃提出看法:「這肯定是真正的好葡萄酒。幸好格朗泰爾睡著了,否則這些瓶子就很難保住。」安灼拉不理睬這些閒話,對這十五個瓶子他下了禁令,為了不讓任何人碰,為了使這些瓶子像聖品似的保留著,他吩咐放在躺著馬白夫公公的桌子底下。(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馬呂斯履行他的諾言。他在那冷汗涔涔的灰白額頭上吻了一下。這不算對珂賽特的不忠,這是懷著無可奈何的感傷向那不幸的靈魂告別。
  • 珂賽特在離開卜呂梅街以前,不是沒有試圖阻擾。自從他倆一道生活以來,在珂賽特的意願和冉阿讓的意願之間出現分歧,這還是第一次,雖說沒有發生衝突,卻至少有了矛盾。
  • 冉阿讓走向那面鏡子。他把這幾行字重讀了一遍,卻不敢信以為真。他彷彿看見那些字句是從閃電的光中冒出來的。那是一種幻覺。那是不可能的。那是不存在的。
  • 冉阿讓直到目前為止還不曾在考驗面前摔過交。他經受過可怕的試探,受盡了逆境的折磨,法律的迫害,社會的無情遺棄,命運的殘暴,都曾以他為目標,向他圍攻過,他卻從不曾倒退或屈服。
  • 在這以前,冉阿讓在他那樣的心境中是對誰都不會說一句話,也不會答一句話的。這時他卻按捺不住,主動向那孩子說話了。「小孩兒,」他說,「你要什麼?」
  • 冉阿讓拿著馬呂斯的信回家去。他一路摸黑,上了樓梯,像個抓獲獵物的夜貓子,自幸處在黑暗中,輕輕地旋開又關上他的房門,細聽了一陣周圍是否有聲音,根據一切跡象,看來珂賽特和杜桑都已睡了
  • 伽弗洛什在認認真真砸爛了麥茬街的那盞路燈以後,他轉向了老奧德烈特街,沒有遇見一隻「老貓」,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把他能唱的歌曲盡情地全部唱起來。
  • 觀察社會疾苦的人可能會提到的那兩座最使人難忘的街壘,並不屬於本書所述故事發生的時期。這兩座街壘是在一八四八年那次無法避免的六月起義期間從地下冒出來的
  • 聖安東尼街壘是個龐然大物,它有四層樓房高,七百尺寬。它擋住進入那一郊區的一大片岔路口,就是說,從這端到那端,它連續遮攔著三個街口,忽高忽低,若斷若續,或前或後,零亂交錯
  • 聖安東尼的街壘暴跳如雷,大廟郊區的街壘鴉雀無聲。就可怕和陰森而言兩座稜堡各不相同,一個狂暴怒吼,另一個卻以假相欺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