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579)

第五部第一卷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一 聖安東尼郊區的險礁和大廟郊區的漩渦(2)

  聖安東尼街壘是個龐然大物,它有四層樓房高,七百尺寬。它擋住進入那一郊區的一大片岔路口,就是說,從這端到那端,它連續遮攔著三個街口,忽高忽低,若斷若續,或前或後,零亂交錯,在一個大缺口上築了成行的雉堞,緊接著又是一個又一個土堆,構成一群稜堡,向前伸出許多突角;背後,穩如磐石地靠著兩大排凸出的郊區房屋,像一道巨大的堤岸,出現在曾經目擊過七月十四日的廣場底上。十九個街壘層層排列在這母壘後面的幾條街道的縱深處。只要望見這母壘,人們便會感到在這郊區,遍及民間的疾苦已經到了絕望的程度,即將轉化為一場災難。這街壘是用什麼東西構成的?有人說是用故意拆毀的二座五層樓房的廢料築成的。另一些人說,這是所有的憤怒創造出來的奇跡。它具有仇恨所創造的一切建築——也就是廢墟的那種令人痛心的形象。人們可以這麼說:「這是誰建造的?」也可以這麼說:「這是誰破壞的?」它是激情迸發的即興創作。喲!這板門!這鐵柵!這屋簷,這門框!這個破了的火爐!這只裂了的鐵鍋!什麼都可以拿來!什麼也都可以丟上去!一切一切,推吧,滾吧,挖吧,拆毀吧,翻倒吧,崩塌吧!那是舖路石、碎石塊、木柱、鐵條、破布、碎磚、爛椅子、白菜根、破衣爛衫和詛咒的協作。它偉大但也渺小。那是在地獄的舊址上翻修的混沌世界。原子旁邊的龐然大物;一堵孤立的牆和一隻破湯罐;一切殘渣廢物的觸目驚心的結合;西緒福斯(1)在那裡拋下了他的岩石,約伯也在那裡拋下了他的瓦碴。總而言之,很可怕。那是赤腳漢的神廟,一些翻倒了的小車突出在路旁的斜坡上;一輛巨大的運貨馬車,車軸朝天,橫亙在張牙舞爪的壘壁正面,像是那壘壁上的一道傷疤;一輛公共馬車,已經由許多胳膊興高采烈地拖上了土堆,放在它的頂上,轅木指向空中,好像在迎接什麼行空的天馬。壘砌這種原始堡壘的建築師們,似乎有意要在製造恐怖的同時,增添一點野孩子趣味。這一龐然大物,這種暴動的產物,使人想起歷次革命,猶如奧沙堆在貝利翁上(2),九三堆在八九上(3),熱月九日堆在八月十日上(4),霧月十八日堆在一月二十一日上(5),萄月堆在牧月上(6),一八四八堆在一八三零上(7)。這廣場無愧此舉,街壘當之無愧地出現在被摧毀的巴士底監獄原址上。如果海洋要建堤岸,它就會這般修建。狂怒的波濤在這畸形的雜物堆上留下了痕跡,什麼波濤?民眾。我們好像見到石化了的喧囂聲。猶如聽見一群激進而又隱蔽的大蜜蜂,在它們這蜂窩似的街壘上嗡嗡低鳴。是一叢荊棘嗎?是酒神祭日的狂歡節嗎?是堡壘嗎?這建築物似乎振翅欲飛,令人頭昏目眩。這稜堡有醜陋的一面,而在雜亂無章之中也有威嚴之處。在這令人見了灰心失望的一堆混亂物中,有人字屋頂架、裱了花紙的閣樓天花板、帶玻璃窗的框架(插在磚瓦堆上等待著架炮)、拆開了的爐子煙囪、衣櫥、桌子、長凳以及橫七豎八亂成一團的連乞丐都不屑一顧的破爛貨,其中含有憤怒,同時又空無所有。就像是民眾的破爛、朽木、破銅爛鐵、殘磚碎石,都是聖安東尼郊區用一把巨大的掃帚掃出來的,用它的苦難築成的街壘。有些木塊像斷頭台,斷鏈和有托座的木架像絞刑架,平放著的一些車輪在亂堆中露出來,這些都給這無政府的建築物增添了一種殘酷折磨人民的古老刑具的陰森形象。聖安東尼街壘利用一切作為武器,一切內戰中能夠用來射擊社會的都在那兒出現了,這不是一場戰鬥,而是極度憤恨的爆發。在防衛這座稜堡的短槍中,有些大口徑的槍發射出碎的陶器片、小骨頭、衣服紐扣、直至床頭櫃腳上的小輪盤,這真是危險的發射物,因為同屬銅質。狂暴的街壘,它向上空發出無法形容的叫囂,當它向軍隊挑戰時,街壘充滿了咆哮的人群,一伙頭腦憤激的人高據街壘,擁塞其中猶如蟻聚,它的頂部是由刀槍、棍棒、斧子、長矛和刺刀形成的尖峰,一面大紅旗在風中劈啪作響,到處聽得到指揮員發令的喊聲、出擊的戰歌、隆隆的戰鼓聲、婦女的哭聲以及餓漢們陰沉的狂笑。它龐大而又生動,好像一隻電獸從背部發出雷電火星。革命精神的戰雲籠罩著街壘頂部,在那裡群眾的呼聲像上帝的聲音那樣轟鳴著,一種奇異的威嚴從這巨人的亂石背簍裡流露出來。這是一堆垃圾,而這也是西奈(8)。
  (1)據希臘神話,西緒福斯(Sisyphe)原是科林斯王,為人殘忍苛刻,死後在地獄中被罰推一巨石上山,到了山頂,巨石滾回山腳,還要再推上山。
  (2)奧沙(Ossa)和貝利翁(Pelion)是希臘的兩座山,神話中的巨人想上天,就把奧沙堆在貝利翁上面。
  (3)九三指一七九三年,這一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達到高潮。八九指一七八九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開始。
  (4)熱月九日即一七九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吉倫特派與王黨勾結,組織反革命叛亂,處死羅伯斯庇爾等二十二人。八月十日指一七九二年八月十日巴黎人民起義,君主政體被推翻。
  (5)霧月十八日即一七九九年十一月九日,拿破崙由埃及返法,推翻督政府。一月二十一日即一七九三年一月二十一日,法王路易十六被處死刑。
  (6)萄月十三日指一七九五年十月五日,保王黨暴動分子進攻國民公會,拿破崙指揮共和軍擊敗了保王黨人。牧月一日指一七九五年五月二十日,人民起義反對國民公會,要求肅清自熱月九日後一直存在的反動勢力。
  (7)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一八四八年巴黎二月革命,宣佈成立第二共和國。
  (8)西奈(SinaiD),在埃及。《聖經》記載,上帝在西奈向摩西傳授十戒。

  正如我們以前講到過,它以革命的名義進攻,向什麼進攻?向革命。它,這街壘,是冒險、紊亂和驚慌,是誤解和未知之物,它的對立面是制憲議會、人民的主權、普選權、國家、共和政體,這是《卡瑪尼奧拉》向《馬賽曲》的挑戰。

  狂妄而又勇敢的挑戰,因為這老郊區是一個英雄。(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馬呂斯這一整天腦子裡燃著一爐火,現在又起了一陣風暴。這風暴發生在他心中,但他覺得它在他的體外,並且把他刮得顛顛倒倒。他彷彿覺得他已遠離人生十萬八千里。
  • 馬呂斯以為自己搞錯了,他以為這是周圍那些不尋常的事物在他精神上引起的一種幻覺。他向前走了一步,想要退出那街壘所在的凹角。「馬呂斯先生!」那聲音又說。這一次他聽得清清楚楚,不能再懷疑了,他四面打量,什麼也看不見。
  • 馬呂斯履行他的諾言。他在那冷汗涔涔的灰白額頭上吻了一下。這不算對珂賽特的不忠,這是懷著無可奈何的感傷向那不幸的靈魂告別。
  • 珂賽特在離開卜呂梅街以前,不是沒有試圖阻擾。自從他倆一道生活以來,在珂賽特的意願和冉阿讓的意願之間出現分歧,這還是第一次,雖說沒有發生衝突,卻至少有了矛盾。
  • 冉阿讓走向那面鏡子。他把這幾行字重讀了一遍,卻不敢信以為真。他彷彿看見那些字句是從閃電的光中冒出來的。那是一種幻覺。那是不可能的。那是不存在的。
  • 冉阿讓直到目前為止還不曾在考驗面前摔過交。他經受過可怕的試探,受盡了逆境的折磨,法律的迫害,社會的無情遺棄,命運的殘暴,都曾以他為目標,向他圍攻過,他卻從不曾倒退或屈服。
  • 在這以前,冉阿讓在他那樣的心境中是對誰都不會說一句話,也不會答一句話的。這時他卻按捺不住,主動向那孩子說話了。「小孩兒,」他說,「你要什麼?」
  • 冉阿讓拿著馬呂斯的信回家去。他一路摸黑,上了樓梯,像個抓獲獵物的夜貓子,自幸處在黑暗中,輕輕地旋開又關上他的房門,細聽了一陣周圍是否有聲音,根據一切跡象,看來珂賽特和杜桑都已睡了
  • 伽弗洛什在認認真真砸爛了麥茬街的那盞路燈以後,他轉向了老奧德烈特街,沒有遇見一隻「老貓」,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把他能唱的歌曲盡情地全部唱起來。
  • 觀察社會疾苦的人可能會提到的那兩座最使人難忘的街壘,並不屬於本書所述故事發生的時期。這兩座街壘是在一八四八年那次無法避免的六月起義期間從地下冒出來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