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生活(230)日式炸麻糬

作者﹕文、圖/邱榮蓉
font print 人氣: 205
【字號】    
   標籤: tags:

隔壁的日本料理店有一道「日式炸麻糬」,非常美味好吃;外型方方正正、大小如一的甜點,看起來很像平常吃的「炸豆腐」,實際上一口咬下去,滿嘴的花生糖粉和外酥內軟的口感,混合的香甜滋味在嘴裡縈繞開來……霎時覺得這不起眼的食物如此美妙,讓人記憶深刻、很難忘懷。

第一次吃日式炸麻糬,是有回進店裡吃咖哩飯,看見櫃台處貼了一張手寫的新菜單,裡頭就有這個商品。喜歡嘗鮮的我,吃罷鹹的咖哩飯,正好用甜的炸麻糬來平衡一下味覺。

「日式炸麻糬」給我很特別的第一印象,它盛裝在全黑色、造型有點彎曲的長淺盤,盤底鋪上一層黑糖漿,讓剛炸好的麻糬藉著黑糖鋪底的沾黏性,不會左右晃動。黑糖漿的香濃和淋在麻糬上的大量花生粉,讓綿密口感滲入了黑糖獨有的香味,滋味和平常吃的花生粉麻糬完全不同!

驚艷之後,念念不忘美味,為滿足味蕾及作畫,某日我又上隔壁點了一分外送,特別交代店家不要用外帶紙盒盛裝,務必要用原先放日式炸麻糬的盤子端送至我家。為了展現豪邁大器的花生粉景象,我將原本的黑色長盤改以白色取代,另外加了一杯熱茶在畫裡當配角。一口香濃滑膩的炸麻糬、配上一口熱茶,這真是日常生活裡簡單又平實的享受啊!

「日式炸麻糬」和另一種我愛吃的「燒麻糬」有些相似。以前我住在台北赤峰街的那幾年,有一家遠近馳名的燒麻糬店就在附近,我每次去光顧,總看見老闆娘挨在熱油鍋邊,以手掌將糯米粉揉勻搓成圓球狀,再一個個將麻糬球送進熱油中浸泡,等客人現點再以濾網撈起來,將多餘的油分瀝乾,用簡單大方的咖啡盤裝起來,一樣要淋上很多花生糖粉,同時還會貼心地送杯免費的熱紅茶過來。

前幾日在網路上意外發現,也有人用去邊的「白土司」麵包來做「日式炸麻糬」。作法是先將麵包泡在鮮奶中,再將泡過鮮奶的麵包撈起來,用手指揉捏成一段段的圓長型。最後放進油鍋裡去炸,一樣要淋上很多花生糖粉就能入口了,只是這樣用白土司做的炸麻糬我還沒有嚐過呢,也許哪一天心血來潮就試試看吧!@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尤其一些小小的攤位棲身在商家的騎樓底下,幾張低矮的桌椅圍坐著食客,在寒冷的冬夜裡端著熱食的景象,那一盞盞的黃光點綴著人們舒緩的笑顏,真是備覺溫暖啊!
  • 其實我的手藝除了「包水餃」外,還有烹飪、繪畫、人像素描、寫作、書法、玩部落格、玩「烏克麗麗」……這些對我都不困難,除了能「自得其樂」、「自我提升」外,還能走出家門去教學分享;這成了我在湯湯水水的生活中,另一個實現夢想的心靈出口……
  • 如今年歲漸長,我發現不論吃什麼,「味道」已不是真正重點了,反倒是味覺帶給我「思念的記憶」,能夠縈人心扉…
  • 不論是紅燒魚、醋溜魚、清蒸魚,為了吃出「連年有餘」討個吉利,大半的家庭年夜飯吃中段,大年初一吃頭尾,這樣就是連年有餘的有頭有尾了。
  • 與外頭「車水馬龍」的「不夜城」相比,每回透過我的店窗看見對街的景物,總覺得「時光錯置」了?有一種緩慢的氛圍在對街靜靜散發出獨特的懷舊風格,常讓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童年時光。
  • 那天晚上,趁我家小館打烊後到隔壁吃「咖哩豬排蛋包飯」,端上桌是色香味滿盤的美食。吃的當下我後悔沒帶速寫本子,真該留下美食的影像。
  • 每個眷村都有好幾十戶甚至上百戶的人家,各自的眷村裡倒是有一間專屬於我們孩子心目中的「糖果屋」——村裡唯一的一家「小雜貨舖」!
  • 我從小就愛吃青椒,尤其愛吃母親料理的「青椒炒牛肉」,嫩滑細緻的牛肉絲和清脆香甜的青椒,外加一點黑胡椒和蒜頭末,顏色美麗又香味四溢的感覺,就是一道非常下飯的家常菜。
  • 所以我一上課先給孩子們「心理建設」,向他們說明在畫畫的世界裡,人人就該畫的不同︰「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就算是雙胞胎,還是有微小的差異,只是別人看不出來罷了!」
  • 有些人習慣先用相機或手機拍照存檔,這樣方便上色的參考依據;我卻不喜歡圖檔被既定的色彩限制,喜歡透過眼睛觀察、消化,再用自己內化的美感來呈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