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說:女孩小馨(2)

作者:宋唯唯

女孩小馨的故事。(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走過長橋,便是十字路口,街頭的第一幢貼著櫻桃紅瓷磚面的小樓,便是秦思雨的家。隔牆緊緊毗鄰著一排長長的兩層門面房,說起來,小馨和秦思雨是鄰居,小馨的爸爸是個剃頭師傅,門面房的那間理髮廳,便是爸爸的生意。他是個殘疾人,一條腿被鄉村庸醫治成了麻痹症,自幼不良於行。

挨著理髮廳一溜兒過去,有裁縫店,雜貨鋪,藕丸魚糕店,鐘錶電器修理鋪。都是這條街上的老生意了,門沿搭著門沿,煙火氣、布頭氣、油腥氣,醬辣氣,焗油膏和頭油的氣味,穿梭交織在一起,成了小城的基調。

此時,小洋樓上,秦思雨的小弟弟正站在二樓的陽臺上,勾著腦袋,認真地等著她們回來。他是一個小光頭,腦後蓄著一條松鼠尾巴似的小辮子,一雙眼睛白多於黑,時時刻刻都備著瞪人的架勢。看見小馨她們走過來,他身子探出來趴在欄杆上,笑嘻嘻地叫她們的名字。兩個人誰都沒有抬頭,敏捷地一下跳到臺階上,隨後,一朵唾沫便飛了下來。秦思雨尖叫起來,她扔下書包,衝進大廳,噔噔噔上樓去教訓弟弟。

小馨的家是一式兩層的那種。下面寬敞的門臉是用做生計的,順著一道窄窄的樓梯蹬上去,半截閣樓算作住家,有床鋪和箱子。推開後窗,便可看見臨街的長河。

爸爸的理髮廳是小城裡頭最誠懇的那種,牆上鑲了平白的大鏡子,吹風機、剃鬚刀、梳子、髮油盒、髮夾,都乾淨老實地排列在鏡子前。他的顧客多是鄉下的農夫,中年婦女,剃光頭的老頭和剛剛出生的刮胎毛的嬰兒。此時,爸爸正在給一個中年人剃鬍子。看見她進來,笑眯眯地問道:「放學啦?小馨?」

小馨嗯了一聲,徑直朝後頭的廚房去,打開水龍頭洗手,窗臺上擱著一隻綠色的肥皂盒,她捏著那一小塊香皂,反反覆覆地搓著手。爸爸在外頭叫著她道:「鍋裡頭有熱著的糕。洗了手要記得先吃,再寫作業。」小馨在背心上擦一擦水珠,揭開鍋蓋,裡面溫著水,一隻小碟子裡盛著三塊圓圓的紅豆糕,白色的米漿裡藏著甜蜜的豆沙。小馨吃了一塊,又吃了一塊,把碟子放回去。她想讓爸爸也吃一塊。

那個顧客剃完了鬍子,躺到按摩床上,爸爸開始給他做周身按摩。小城裡有數不清的面目曖昧的按摩院,爸爸的按摩手藝,是最最物美價廉的,他無師自通,對著書每天研習,學會了按摩穴位和推拿,憑著辛苦掙錢。他圍著按摩床,一跛一跛地走動,弓著腰,費力地在那個肥滾滾的人身上抓穴位。他老實的臉上陪著笑,殷勤地答著客人的閒話。那個人傲慢地問著他的孩子幾歲了,老婆是哪裡來的。爸爸卑躬地笑著,一一作答。他說:「我的女兒今年八歲了,她讀書成績是班上最好的。她在幼稚園的時候,就天天戴回家一朵大紅花。現在上小學三年級了。老師一來我家理髮,就直對我誇獎她,說她成績好,品德好,樣樣都好。」他的聲調不免有了些得意,接著說道:「老師說了,以後你這個小馨,只要你肯好好培養,包管是最有出息的人,和她一般大的孩子,呵,沒有誰比她更懂事的。」顧客哼哼哈哈地聽著,漫不經心的應答也變得幾分肅然起敬了,在這個儒風盛行的小城裡,一個家裡的孩子會讀書,那是最應該受人尊敬的。那個人說:「那就要恭喜你了,三跛子夥計,你的日子是先苦後甜啊。」他說:「我認識你都十幾二十年了,你起先挑著一副剃頭挑子進城的時候,我還記得,你那是才十歲的娃娃,靠供銷社的牆搭一個棚做生意。後來你就有了一間門臉。等到三十幾歲了,居然還討了一個老婆,又生了一個丫頭,好賴成了一戶人家了呀!」他說:「你雖然又窮又可憐,可是你的老婆,漂亮是沒得說的,你女兒,這麼一說,將來準是你的靠山。所以,你雖然是個殘廢,也是個有福氣的啊。」

爸爸謙卑的臉上生出滿足的笑,逐一地點頭稱是。還誠懇地說著「就是就是,承您的吉言。托您的福。看您說到哪裡去了!」這樣的客套話。小馨坐在竹椅上靜悄悄地聽著,她小小的心窩裡湧起無邊無際的難過,她覺得爸爸真的好可憐,是一個最可憐的爸爸。他的外號叫作三跛子,他從農村來到這個小城裡,是個面色稚嫩的少年,只有一副剃頭挑子隨他漂泊。剃頭挑子是多麼風雨飄搖的一條謀生路啊。經過了很多年,他才娶上了媽媽,媽媽是一個高傲而憂鬱的女人,她從遙遠的,小馨和爸爸從來都沒有去過的地方飄流而來的。她從不和爸爸多說話。只有小馨,是世界上最看得起爸爸的人。可是,小馨來到世上才八年,她慰藉不了爸爸從前那數十載的苦難。小馨難過地想:我要是早點投胎到媽媽的肚子裡,爸爸就不會那麼苦了。(待續)@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們是一對小兄弟,生活在平原上一個叫做潘渡的小村落裡。哥哥叫潘霄霄,弟弟叫潘喬喬。有一條長長的水波粼粼的大河,從很遠很遠的地方流過來,經過台上的人家。河上曾經走著很多很多小船的,如今都不見了,因為划船的男人們都出門打工去了。
  • 他們回到家,隔壁的丫頭念珠兒蹲在她家菜園裡縟草,籃子裡裝滿碧綠的刀豆。太陽曬得她一身的油汗,小臉埋在瓜籐的大葉子裡。頭上纏繞的紅綠色的絨線,乍看以為一朵花開,再看才知道是那個丫頭的辮子。
  • 漸漸暗下來,台上的禾坪上跑滿了熏艾草的煙氣,耕了一天地的水牛就愜意地站在艾蒿的煙霧裡,小蚊子團團地在頭頂上飛。家家戶戶的炊煙裡都散發著新麥飯芳馥的甜香氣。媽媽正在瓜籐前摘南瓜花,金燦燦的小花朵綴在黃昏的籬笆上,整整一個夏季都勤勤懇懇地開著,花苞兒連蒂掐下來,放在鐵鍋裡炒一炒,盤裡碗裡都開滿了花。霄霄埋怨媽媽說:「一天到晚燒伙燒伙的!我們今天都吃了八九餐了,你這時候又燒伙!」孩子們就是這樣的,正經吃飯的時候不見人影,他們玩得餓了,就飛快地跑回家,拿飯杓往粥盆裡舀一瓢粥,仰起脖子一口倒下去,繼而飛快地跑了,照他們看來這就是吃了一餐。
  • 夏三伏天,按著平原上的風俗,出嫁的女兒都要歸去娘家歇暑的。所以,宵宵和喬喬每年夏天,都會坐船去下江的外婆家,住到梨子黃的時節。然而,在孩子們的記憶裡,那是多麼遙遠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啊,坐船去下江的日子,是枝繁葉茂的時光裡的一簇,今年夏天來到時,他們都已經忘記了去年夏天的故事了。
  • 二天,小舅舅領著他們去果園出梨子。繁枝密葉間掛著一隻隻青皮大梨子。往年梨樹底下外婆總要點上豆子,夏天裡的樹葉本來就不透光,再生著一行行矮矮的綠豆苗,孩子們從來不敢進來,總怕裡面有蛇。今年呢,梨子樹下乾乾淨淨,乾燥的白土平平展展,赤腳走上去,不知幾多愜意!小舅舅和他們躺在樹底下的草蓆上,欣賞他的女朋友的照片。女朋友是一個鵝蛋臉的少女,穿著一身水紅裙子,一雙眼睛清凌凌的,抿著嘴微笑。小舅舅問:「覺得麼樣呢?你們看呢?」
  • 樣快樂的日子轉眼間就過到了八月底,他們要回潘渡去啦。說到要上學,兩個孩子又激動起來,他們又風風火火地催著媽媽,回家吧回家吧!彷彿留在外婆家,9月1號那樣令人振奮的日子就永遠到不了似的。於是,他們依然在一個清晨出發,啟程回家了。小舅舅一路送到船碼頭,笑嘻嘻地叮囑外甥要戒煙。兩個孩子在跳板上作勢用力一蹦,跳到船上。回頭再看小舅舅,他獨自一人站在高高的碼頭上。
  • 臘月十六到了,一整個白天,霄霄和喬喬就守在渡口,看著寒風裡從江面上飄來的船,上岸的人群裡都沒有爸爸。黃昏裡他們回家來,媽媽在堂屋的火堆上做飯,冬日,每家每戶的樑上都懸著兩股麻繩,掛著兩隻鐵鉤,吊上一隻水壺,下頭是烘火的火塘,人們圍著火喝茶,閒話。吃飯便吊一口雙耳小鐵鍋,臘肉是現成的,切下去,舀一杓紅釅釅的辣醬,加水,煮開了,下些水靈靈的青蒜,菠菜,紫菜苔。大人們難得這樣輕閒,便端了一個小酒盅喝點酒,小孩的筷子在裡頭胡攪蠻纏良久,末了卻悻悻地夾出一根光光的肉骨頭。媽媽說:「人這時候該在路上了,今晚可能就該到家了。」
  • 深秋,地裡的莊稼穀物都熟了,媽媽忙碌得彎下腰就沒功夫直起來。她披星戴月地割完田裡的稻穀,棉花又要趕在秋雨來到前,從枝頭揀起來。棉花田長長地一壟一壟,從這個村子連到另一個村子,媽媽天不亮就起來了,在灶上點燈燒飯,她吃過了,將飯菜給孩子們溫在鍋裡,腰裡繫著一個圍裙便下田去了,霜天的殘月,待出太陽才漸漸褪去。雪白的棉花一朵朵從棉托上摘下,殼底的棉絮,一絲不苟地摘淨。一整株花纍纍的棉花,便須得摘上半個時辰。常常是一青天過去了,媽媽一壟田還沒走完。天邊的彎鉤月又明晰起來,媽媽在月光下背著一個大包袱回家來,再也沒有力氣唱喪歌,也沒有力氣編派爸爸了。
  • 天來了,早上才拉開門閂,霧氣涼浸浸地漫進屋來。太陽一照,就散了。天變得高了,藍了,棉花般的雲朵飄著。秋天的到來令孩子們的心頭充滿了神奇的恬靜。台上的女人們卻變得幽怨起來,見了面就喋喋不休地相互打聽:「你家的男人甚麼時候回來過年?」其實,年不就是守在臘月的盡頭嗎?能甚麼時候回來呢?問的真叫沒道理!
  • 女孩小馨走在他們的中間,她穿著一件粉紅色的燈芯絨長背心,罩著白色繡花小襯衣,青鴉鴉的頭髮落到肩頭,早晨梳好的辮子,此時散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