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十四)七字之七(五)

陳彥玲說書:《七俠五義》──烏盆冤案

作者:陳彥玲

倉頡像。(素惠/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352
【字號】    
   標籤: tags: , ,

前篇說到包青天的出生與成長,真是祥異與多難並存,磨的是真性情,練的是真善良。也唯有真正無私的善良才能洞察秋毫,才能正氣凜然。小說《七俠五義》回回的精彩案例,其中透露的精神也都圍繞著包整的無私善良,如能運用這些故事作為教育孩子品行的教材,肯定能解決當今父母的許多難為。

因為行為來自於思想,唯有正確的思想才是糾正孩子偏差行為的根本之道。孩子是愛聽故事的,我們能善用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美好品行故事,必定能為孩子建穩希望人生的基石。

《七俠五義》第五回說的是包拯心細在命案的現場寺廟裡發現了一隻墨斗與六個手指的血印。一場命案讓包青天解了冤主,裁了真兇。靠的是無私的勇氣和細心的觀察。只是兇手吳良與苦主和尚原是好友,沒想到因和尚好酒,與吳良酒醉相談,一時竟讓見財起歹念的心,將一個木匠吳良變成了殺害好友的兇手。

筆者曾經聽過一位從台灣法院退休的朋友說過一些法界的故事,大意是說:執法人員如果是因公外出,必須嚴肅的穿戴制服。在命案現場心存不敬,或平時做些傷風敗俗的事情,損了陰德或正氣,那麼很容易招到不好的下場。所以,台灣民間的生活與神明的指引是非常緊密的。從敬奉各行各業的祖師爺到生產育兒,都有嚴謹的規矩。

但,如只是守著這些規矩的表面形式也起不到被神明護祐的作用。所以如果我們靜下心想想,為何台灣民間慣用「神明」二字來代表無量無計的各層宇宙中的覺者呢?依筆者的體悟,這「神明」二字對人類來說有那麼一層「以神奇的力量來引導人心去暗轉明」的意思。因此,儀式規矩的意義應該是在於幫助人可以反思自己的心是否歸正於天道地德,而非只圖形式表面。

《七俠五義》第五回裡還有著名的烏盆冤案。包公的斷案如神名聲早已如春風遍及大地,這溫暖也傳到了一名打柴老朽耳中。這老者張三素來為人梗直,行俠尚義,所以被人以「別古」名之。意思是說他的心思與行為與眾有「別」,並有不合時宜之「古」。當時貪官汙吏不少,奪財敗德之事也多,所以「別古」之名既是暱稱也暗指人心尚有歸古之意。

這別古老人攤上了一個被殘害致死的烏盆冤案。原來是一名蘇州綢緞商人劉世昌被趙大夫婦謀奪錢財還害了性命。趙大夫婦為湮滅證據,竟將劉世昌的血肉和泥焚化,做成烏盆。可巧被忠直不怕鬼邪的別古老人給遇上了,並答應為其伸冤。當然在包青天的公正明辨之下,冤案不日可破,自不在話下。

但《七俠五義》裡面有許多醒世的句子,若能跟孩子多多琢磨這些故事情節中人物的優劣品行,與因果有報,對孩子的為人處世確實有個標準依歸,才不會讓孩子被許多不良訊息所左右,導致是非不分,善惡不明。

在烏盆的故事中,梗直的老別古張三就說了欠他柴火錢的兇手趙大,「趙大這小子,長處掐,短處捏,那一種行為,連柴火錢都不想著還。他怎麼配發財呢?」說的不正是德得配位之理嗎?連老朽的柴火錢都要賴著的這等不仁之人,如何能一夜致富呢?原來幹的是謀財害命勾當。當第一次張三老者抱著烏盆進入包拯公堂,卻百叫劉世昌冤魂而不得應,讓張三被誤以為是老兒昏聵,攆了他出堂去。

再看這書裡寫著:「張老道:『你隨我訴冤,你為何不進去呢?』烏盆說道:『只因門上門神攔阻,冤魂不敢進去,求伯伯替我說明。』」答案水落石出了,青天大老爺的堂門口自有門神守護著呢!怎麼辦呢?

「包公聞聽,提筆寫字一張,叫該值的拿去門前焚化,仍將老頭子帶進來,再訊二次。」可第二次烏盆還是不見作聲。害的這老者被打責了十板,以為警戒。鬧得張三老頭兒毗牙又咧嘴,一拐一拐的,出衙去了。原來烏盆是:「只困我赤身露體,難見星主。沒奈何,再求伯伯替我申訴明白。」

真是行俠尚義的張老兒,不計較自己被打的冤屈,也無須顧及自己皮肉的疼痛,又再一次的到包拯面前說了原委,還叩頭懇求道:「懇求太爺賞件衣服遮蓋遮蓋,他才敢進來。」包公聞聽,叫家僮包興給拿了件衣服。旁人對張老多有說詞,有的可憐他年老發昏,也的暗笑他來弄渾的。卻沒想到:「只見包公座上呼喚:『烏盆!』不想衣內答應說:『有呀,星主。』眾人無不詫異。只見張老聽見烏盆答應了,他便忽的跳將起來,恨不能要上公案桌子。」

這《七俠五義》第五回展現了仁義風範,也讓孩子們知道天理昭彰,人一作惡心就虛。父母們藉由這些故事肯定是能教養出踏踏實實的孩子。@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 這八句詩,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韋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隨著大親,在紹興府開個傾銀鋪兒。那老兒做人公道,利心頗輕,為此主顧甚多,生意盡好。不幾年,攢上好些家私。韋德年長,娶了鄰近單裁縫的女兒為媳。那單氏到有八九分顏色,本地大戶,情願出百十貫錢討他做偏房,單裁縫不肯,因見韋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婦,遂就了這頭親事。
  • 話說宋朝汴梁有個王從事,同了夫人到臨安調官,賃一民房。居住數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尋得一所宅子,寬敞潔淨,甚是像意。當把房錢賃下了。歸來與夫人說:「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東西去,臨完,我雇轎來接你。」
  • 話說浙江嘉興府長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鐘,家財萬貫,世代都稱員外。性至慳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 話說殺人償命,是人世間最大的事,非同小可。所以是真難假,是假難真。真的時節,縱然有錢可以通神,目下脫逃憲網,到底天理不容,無心之中自然敗露;假的時節,縱然嚴刑拷掠,誣伏莫伸,到底有個辯白的日子。假饒誤出誤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無罪的卻命絕於囹圄、刀鋸之間,難道頭頂上這個老翁是沒有眼睛的麼?
  • 且說徐言弟兄等阿寄轉身後,都笑道:「可笑那三娘子好沒見識,有銀子做生意,卻不與你我商量,倒聽阿寄這老奴才的說話。我想他生長已來,何曾做慣生意?哄騙孤孀婦人的東西,自去快活。這本錢可不白白送落。」徐召道:「便是當初闔家時,卻不把出來營運,如今才分得,即教阿寄做客經商。我想三娘子又沒甚妝奩,這銀兩定然是老官兒存日,三兄弟克剝下的,今日方才出豁。總之,三娘子瞞著你我做事,若說他不該如此,反道我們妒忌了。且待阿寄折本回來,那時去笑他!」正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