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千萬人口大世界設計(一)

文|YS范
font print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 ,

因爲我生於香港,雖然受教育在中國大陸,但我希望在有生之年,爲香港所有市民做出一件最大的貢獻,我更非常希望我的名字能夠寫下在中國現代建築設計歷史冊中,留下萬世英名。

我為什麼要設計千萬人口香港大世界?

目前的香港自治區有七百多萬人口居住,但香港地區四周是山及海灣,人口每天從中國大陸來這裡定居及生下孩子,再加上本土地出生率,不到20-30年後,香港人口必定會突破1,000萬之多。1947年我離閣香港時,人口似乎在360萬上下,45年後的今天是760萬,如果30年後增到1,000萬,如此的推算應當合理。

沒有人不知道,香港最頭痛的事情是人口多,房子空間非常小,租屋及買屋非常昂貴。近日我在報上閱到某位香港議員更提及香港商業辦公大樓也不夠。從以上兩點需求,住宅價錢也不斷貴下去。如果一個大城市毫無生產力,怎麼可能出現這種情形。如果香港不是很好找的話,何須再多辦公大樓,又爲何會使住宅樓價不停高漲?

單在目前的香港及九龍一些地區上興建辦公大廈及高層住宅大廈,根本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實際上來說,拆下舊樓再建新高樓,我也不會喜歡住在香港或九龍,如果以美國水準及法例來作準則,香港地區完全不適宜居住700多萬人口。

最可惡及最可笑的香港政府居然在絕大部分香港市民的反對下,居然把維多利桑灣進行破壞性堪海工程來解決一些頭痛問題。如果那裡是一個海洋,我則不會反對,但那裡只是相距本來就不是很寬的兩岸九龍及香港交通航道。

為什麼我要花掉前後四年時間來作這本大香港千萬人口設計書籍,因爲我生於香港,雖然受教育在共產主義的中國大陸內,但我的工作事業開始都在香港,我非常熱愛香港,包括我們的方言、食物、天氣、香港的海島、海灣、起伏的高低山……香港一切事物。雖然我已經是美國人,但我還是在懷念香港,有生之年,我決心為香港及香港每一個市民作出貢獻。我的才幹是在大形建築設計計劃,因此我就把我這種能力用在當今香港人民最需要的。

我更希望大香港設計及這些文章及所有建築設計項目能得到香港的回應,我更希望看到我寫出來的這部書能夠成爲香港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業,大建設。◇

責任編輯:李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香港審計署發現,建築署在03-04年度,有65%建議進行的新翻修工程項目沒有如期進行。
  • 互聯網專業協會於27日推出網上互動建築資訊平台build.hk網站,讓公眾可以欣賞本地優秀的建築設計,以及了解本地建築藝術與歷史發展,建築業界亦可藉此平台分享他們的專業作品和最新意念,以及培育本地行業的新秀。
  • (大紀元訊)近期多幅大型住宅地皮包括天水圍輕鐵天榮站、大埔白石角等項目流標成為焦點,究其原因之一,建築成本高企,發展商計過條數後所賺無幾,故未出高價競投。日前長實執行董事鍾慎強向媒體透露,過去5年本港建築費上升逾倍,未來數年看不到下跌因素。
  • 城市的歷史記憶,旅行者的回憶,建築表現了各國的風貌與文化內涵,一窺香港的歷史痕跡外,印象中的未來建築,香港建築師學會在台北松菸展出唯一的香港「築‧跡」。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奧本海默》這部電影也締造了一項影史上最弔詭的紀錄,那就是:「每一個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個人看到的內容深度其實大不相同。」電影散場後,尾隨一群觀眾默默離開戲院,我其實很想攔住他們、大聲告訴他們我看到的電影內容,包括那些電影中已經說出來的,還有那些沒有、或沒時間說出來的故事。
  • 《奧本海默》這部電影還締造了一項影史上最弔詭的紀錄,那就是:「每一個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個人看到的內容深度其實大不相同。」電影散場後,尾隨一群觀眾默默離開戲院,我其實很想攔住他們、大聲告訴他們我看到的電影內容,包括那些電影中已經說出來的,還有那些沒有、或沒時間說出來的故事。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