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章翠英繪畫畫解–《半山寺圖》

武漢仁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8日訊】《半山寺圖》/法輪功學員章翠英作

《半山寺圖》畫的是黃山半山寺風景:“古木槎(cha)枒(ya)藤滿枝,半山腰里半山寺。老僧不念佛彌陀,浪說山中瑣屑事。”“姑娘生于大城市,接触名山巨川机會不多,《半山寺圖》中几株古樹寫來老柯交臂,運線韌(ren)健而有頓挫,出自激情,不見做作痕跡,透過云霧,更見生机蓬勃。片片黃葉,秋色撩人,冷中有暖,使得眉黛般遠山幽冷而不荒蕭。對話的兩個人物,造型古拙(zuo)、表情傳神。”(柯文輝《序二》)“……近年來我自費跑了些名山大川,開拓了胸襟,……”(章翠英《苦戀丹青心中甜》)

More paintings: www.zhangcuiying.org(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五月二十一日起,來自澳洲悉尼的杰出畫家,又是法輪功修煉者的章翠英女士在波士頓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個人畫展。
  • 1986年《書与畫》雜志社舉辦全國以詩征畫比賽,題目是唐詩“已涼天气未寒時”。唐末代詩人韓翃(hong)翎(ling)(公元842-914?年)以寫香奩(lian)詩著名,他的感時述怀之作,在唐末詩壇上頗具光彩。韓翃還善于借助環境,以含蓄之筆寫閨閣情緒,不言情而自然蘊情其中。如他的七絕《已涼》:“碧闌(lan)干外繡帘垂,猩色屏風畫折枝。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气未寒時。”
  •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宋晏几道詞《臨江仙》)這幅畫畫的是一位古裝美女,她簡直太美了。
  • 孔子認為婦女應有“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就是說那個時代的婦女應該在品德、言語、容儀、女功等四個方面加強修養,這個女功是其一。那個時代的女功是指紡織、縫紉、刺繡、喂雞、養蚕、烹調等适合于婦女特點的工作,不象現在要婦女去下水田,讓女孩子去爬高壓電線杆。
  • 胡旋舞、骨鹿舞是唐朝從西域(——泛指蔥岭以西中亞諸國,就是現在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一帶)傳入,都是在一塊圓圓的小毛毯上跳舞,縱橫騰踏,舞姿百變,但兩只腳始終在這塊小毛毯上跳。這類舞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和我國新疆地區還在跳。唐明皇李隆基酷愛的霓(ni)裳羽衣舞和胡旋舞都傳自西域。畫面上的女舞蹈家她不是普通的舞蹈愛好者,而是宮廷的職業舞蹈家。你看,她的舞姿動感很強,旋轉速度很快,我認為跳的就是中亞的舞蹈。畫是不動的,而舞蹈是動的。畫家選擇了舞蹈中最有意義的一瞬畫下來,其他讓觀眾自己去想。
  • “《惜春常怕花開早》畫的是古代宮廷的宮人,除地上三點嫣(yan)紅之外,別無襯景,就把宮人們年華水逝的自惜之情和好花易落的傷春思緒合而為一。那些錦衣玉帶、朱欄玉砌的氛圍雖在畫外,卻似玉籠困住彩鳳。如果沒有消化唐人元稹(tian)、王建的宮詞,斷然畫不出這种境地來。”(柯文輝《序二》)“惜春常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宋辛棄疾詞《摸魚儿》)因為珍惜春天,常常害怕鮮花過早地盛開。鮮花早開不就早謝嗎?春天早來不就早去嗎?但令人遺憾和傷心的是,滿地都早已是凋零的落花了。
  • “《尋幽》畫中人具有東方女性之美,古趣盎(ang)然,巨大的假山墨气修洁,比較透明,層次井然,舉重若輕;几株修竹,用宋徽(hui)宗瘦金書體筆法寫出,勁節多姿,有凌云之意。畫家的修養情操,也就和盤托出。”(柯文輝《序二》)宋徽宗趙佶(ji)(公元1082-1135年)在位二十六年,他只會當畫家,卻不會當皇帝。他是個很好的書畫家,善畫花鳥,書法創“瘦金體”,結體修長,筆姿瘦硬挺拔。但作為皇帝而言,他是個著名的混賬皇帝,他在東京開封筑什么“艮(gen)岳”(又稱“万壽山”),搞什么“花石綱”,搜刮江南奇花异石,任用蔡京、童貫等橫征暴斂,不把個北宋玩垮決不罷休。《水汻傳》中宋江等就是被他“逼上梁山”,才造反起義的。章翠英畫竹子,就是用的宋徽宗這位皇帝老倌瘦金體的筆法,因為瘦金體“結體修長,筆姿瘦硬挺拔”,可以造成“勁節多姿,有凌云之意”的藝術效果。
  • 作者說:“當我一踏上工作崗位后,接触社會,接触各界、各層的人士,看到了社會上的一些問題,心里很難受。我曾畫了一幅《睡美人》:‘世事紛紜一夢中,是非成敗轉形空,狸奴也解清閑好,伴我睡到夕陽紅。’”(章翠英《我的藝術之路》)狸奴者,貓也。
  • “樂”在中國古代占有崇高的地位。《周禮》中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樂”指周朝保存下來的黃帝、堯、舜、禹、湯、武王等六個朝代的皇家音樂。孔子教學生有“六經”,《詩經》、《書經》、《禮記》、《樂經》、《易經》和《春秋》。研究古漢語的學者分為古文家和今文家。今文家認為沒有專門的《樂經》,“樂”不過是附記在《詩經》中的一种樂譜;而古文家認為有專門的《樂經》,因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燒掉了,《樂經》就失傳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