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朵朵喚人回:楊萬里之《南溪弄水,回望山園梅花》

作者:纖纖
梅花朵朵喚人回。(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27
【字號】    
   標籤: tags: , ,

宋代詩人楊萬里童心十足,他的詩詞更是有趣,這首《南溪弄水,回望山園梅花》足見其寫作功底。全詩共二十八個字:

「梅從山上過溪來,近愛清溪遠愛梅。溪水聲聲留我住,梅花朵朵喚人回。」

「梅從山上過溪來,近愛清溪遠愛梅。」此句中「梅從山上過溪來」並非是梅花過溪,而是指梅花的香味穿過小溪。從後面的「近愛清溪遠愛梅。」就可以知道,梅花在遠處。詩人喜歡玩水,在小溪邊玩耍,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其中一個「過」字,形象生動,尤為特別。

「溪水聲聲留我住,梅花朵朵喚人回。」溪水留我住,梅花換人回。詩人留戀這世間最美好的情景,說自己喜歡留下來也是有道理的,反說是溪水和梅花留人,更像是小孩子的心理活動。小孩子吃蛋糕吃一半,想吃另一半又不想直說,就會說是擔心蛋糕壞掉才吃它。心態是一樣的,這是詩人童心的一面。

從另一面看問題,中國人常說萬物有靈,溪水聲自然是清脆好聽的,它的那種叮咚聲在詩人的眼裡確實是有靈氣的。人與自然其實是有交流的,人是萬物之主,人的存在會讓泉水更加的活潑、梅花更加的清香濃郁,這也不是迷信。很多的科學實例也是可以解釋的。因此說溪水和梅花留人,也是可信的。

人與大自然其實是可以和諧共處的,可是今天在中共的治理下、在無神論的驅使下,人成了毀滅大自然的生靈,水被污染、山被砍伐、樹木被無情的嫁接(嫁接後看似果大了紅了,味道卻變差了),大自然如果真有靈的話,他們對人會是恐懼和憎恨的。

或許有一天,一切都會改變吧。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語天然萬古新」,得渾成自然之趣,非雕琢、苦吟可比。這兩首詩的妙處,要靠自身的經驗、體悟,不易解說。
  • 元 夏永〈黃鶴樓圖〉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 藏。(公有領域)
    崔顥《黃鶴樓》被推為「唐人七律第一」,「詩仙」李白也心悅誠服。其實李白詩也有寫及黃鶴樓的名篇,但崔詩一出,時人和後人就難以比擬了。崔詩獨步千古,為何?
  • 俠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特有產物,貫穿始終。至今海內外華人,「俠」意識、武俠小說、武俠電影仍廣為流行。為什麼呢?中國人講「仁義禮智信」,尤重「義」
  • 唐詩中,於桃花流傳最廣的一首詩,當屬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這首詩是為了唱和元稹的「霓裳羽衣」詩寫的,但元稹的這首詩已失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最著名的宮廷舞之一,它融詩歌、音樂、舞蹈於一體。
  • 宋代預言家邵雍的詩大都是帶有禪意的,一般的詩人寫詩是寫心情,而邵雍的詩卻是寫禪意,一直很難用語言說清的意境。
  • 蘇軾的這首《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既然是題在西林寺的牆壁上,那自然是與禪道有關了,蘊含高深的道理。
  •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朝詩人的這首《滁州西澗》被認為是非常有意境的一首風景詩。讀起來確實有與眾不同的地方。
  • 五台山乃中國佛教名山,康熙大帝是印象中自秦統一中國後,繼唐太宗之後的又一千古一帝。歷史上康熙曾五次巡遊五台山,給後人留下了太多的遐想。有天,看到康熙寫的《菩薩頂》,應該是康熙遊覽五台山所作(康熙遊覽五台山都在菩薩頂入住),頗感驚訝,直接刷新了對康熙的認識。
  • 她是清代奇女子,恰似史上的李清照、書中的林黛玉。她秉絕代姿容,具稀世才情,憑藉詞、書、畫三大才藝穩居滿清第一才女的地位,更因詞作成就,被譽為女中納蘭、大清「詞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