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之苦 有路似無路

作者:纖纖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14
【字號】    
   標籤: tags: , ,

清代詩人袁枚的這首《山行雜詠》是非常有意思的,寫山行之苦,卻蘊含修行之苦。全詩共二十八個字:「十里崎嶇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繭將人裹,不信前頭有路行。」

「十里崎嶇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這兩句寫走山路時好走的路少,難走的路多,「十里」和「半里」的關係就是二十比一,這裡當然是個比喻。而「一峰才送一峰迎」有沒有盡頭之意。對於走山路的人確實是這樣的,剛剛走過一座山,前面又看見一座,走山路有個特點就是前面最多也就幾座,不會太多,都被眼前的山擋住了。這兩句確實與修煉很相似,修煉也是這樣,往往好日子不多,過關的時間卻很長,剛剛過去一關沒有多長時間,另一關又來了。修煉就是這樣看不到盡頭,考驗的就是人的那種恆心和對神的堅定信念。

「青山似繭將人裹,不信前頭有路行。」表面的含義是指人在青山中,四周都是山,又有高樹,人似乎是陷在裡面一樣,不知道前面是否還有路。這正是修煉的一種狀態,被魔難所圍繞,沒有辦法擺脫,不知道前面還有沒有路可以通過。那種對未來的迷茫感,就是修行人的一種切實感受。

我們平時爬一座山,往往沒有這種感受。而要走山路到達某一個地方時,就會有一種沒有盡頭的感覺,特別是第一次走山路更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感受。不知道還有多遠,才是最難受和痛苦的。

修煉人,要考驗其耐心和恆心,持之以恆才會有結果,那種無望中的苦,是修煉人必須要走過的路。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代預言家邵雍的詩大都是帶有禪意的,一般的詩人寫詩是寫心情,而邵雍的詩卻是寫禪意,一直很難用語言說清的意境。
  • 蘇軾的這首《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既然是題在西林寺的牆壁上,那自然是與禪道有關了,蘊含高深的道理。
  •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朝詩人的這首《滁州西澗》被認為是非常有意境的一首風景詩。讀起來確實有與眾不同的地方。
  • 或許是生活的艱辛和仕途的坎坷,宋代詩人張耒的詩詞,也不乏對人生的感悟之詞。這首《夜坐》僅僅二十八個字:「半消爐火夜三更,欲滅青燈暗又明。閉戶無人瞑目坐,此時一念悟浮生。」
  • 草木凋落之時,最是耐人思味。莊稼已經收走,空曠的田野,留下一片落寞。而大田四周以及河畔路邊,原來蔥蘢的綠,也變得黯淡而零亂,在秋霜下顯得不堪。這時節,在山裡走走,總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和意想不到的收穫。
  • 唐代詩人王維晚年曾過著半隱居的生活,說他是一位隱士也是不為過的。王維曾在陝西山上隱居。還寫了這首被後人傳頌的詩《鹿柴》。
  • 老人對子女的關心,往往是非常特別的。過年過節老人都希望孩子在身邊,但又擔心孩子著急,因此說話的語氣是矛盾的。明代詩人袁凱的這首《京師得家書》全文僅僅二十個字:「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 唐代詩人司空圖,是一位看淡名利的隱士。他的這首《山中》活潑有趣。全詩僅僅二十八個字:「凡鳥愛喧人靜處,閒雲似妒月明時。 世間萬事非吾事,只愧秋來未有詩。」 風,時小時大,時緩時急。
  • 一首好詩總會讓人感到真實自然,耐人尋味。晏殊的這首《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寓意深遠,全詩僅四十二個字:「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 世界原來美麗 後來被名利占據 久遠以來人類生活幸福 不知災難已成鄰居 讓內心覺醒 找回純樸善良 重返美麗新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