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沉陷

華風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3日訊】高高矗立在廟裡的煙囪,把父親的軀體燒成了濃黃的煙霧,一股股在空中慢慢飄散。

林非凝視著靈堂橫扁上的「思源」兩個大字,漸漸陷入了一個糾纏不清的問題。

思源意味著什麼?是表示對上蒼賜予生命的感恩;還是警醒世人迷途思返?如果「感恩」表示滿足、輕鬆和留戀,「思返」象徵著磨難、沉重和解脫,那麼這對立的兩極最終是如何神秘地消解的?便真的由這無情的煙囪統統化成塵煙了嗎?

父親的一生,榮辱參半,悲歡膠和,在靈魂出竅的一剎那,是感恩呢還是思返?

他發覺自己在體驗一種難以置信的感覺,並因此而喪失了全部情緒。肉體在煙筒裡燒為灰燼,這景況已不再使他動容。天空早已乾乾淨淨,曾經發生的一切就像根本沒有發生。

幾年來,鬧市街頭的華文報上必有他的氣味,他的文章已由此深入了千家萬戶,而同時,他卻時感囊袋羞澀、在妻子面前抬不起頭。這樣去聯想似乎有些滑稽,但竭盡思慮,他也無法將自己的生活歸入「感恩」抑或「思返」。

如果說這兩者之間並不存在真實的界限,那麼這種對立感最初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林非不知為何會一再糾纏於此。困擾他的是,這種問題隱含著一個視角,它將所有的現象變得似是而非,在感覺非常熟悉的時候,卻又使人因無法定論而惶惑不安。

其實,生活不早已像一塊翻來覆去煎了幾遍的面餅,所有的感覺都因驚人的相似性被預先沖淡了嗎?也許問題並不在於扮演了何種角色,而在於對該類選擇的無解,在於他不論如何努力,仍然能在毫無設防之時遭到致命的嘲笑,就像眼下這個冷冷的大煙囪,這生命深處的嘲笑狠狠地破壞著精心建構的表面。

一直以來,他自詡的瀟洒原來是那麼含混,原來是沉陷在一種根本不可思究分析的曖昧情界。

殘存的煙跡越來越淡,剩下的只有恍恍惚惚的空間。

還有什麼是真實的呢?死者被奪去生命,生者被空其心靈。即使他允許自己妥協在一種兩可之間的灰色地帶,但從今以後,他還能像以往那樣衣衫飄飄,面色沉靜地眺望遠方的夕陽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生活中有一類人的聲音,雖因普通和相去年代的久遠,變得模糊不清,但卻不時潛入腦際,叫人忘記不得。

  • 散文是心靈的寫照。
  • 長安,十三朝古都,勝跡星羅棋布,繁華似錦,人傑地靈。中唐大才子白居易有《登觀音臺望城》詩為證:百千家似圍棊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時值宋仁宗慶曆年間,位於長安的一個里坊,生出一件轟動一時的神仙眷侶的故事。
  • 街邊的一家糕餅店,門面很小,裝修老式,昏暗的環境似乎與陽光隔絕。但糕點的味道不錯,量瓷實,價格也實惠,過去我常常光顧。
  • 大牆國甄虛大學母語係高才生修業期滿,以優異成績拿到學位證書,被分配到一所重點中學擔任初中畢業班的語文課。他志得意滿,登上講台。掃視了全班一眼後便非常自信地向他的弟子們介紹自己,述說他在大學如何受領導器重,老師稱讚,同學們羨慕的經歷和榮光。
  • 上海疫情封控快兩個月,因為中共極端清零政策,上海很多小區處於開封的拉鋸戰,民眾譏諷稱上海變「開封」,上海新聞發佈會變成造詞大會,連漢字發明者倉頡都要為之點贊。((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凌亂的房間,每走一步都可以感覺到消殺的痕跡。光正不住地在廳裡踱步,恐懼是他唯一留存的感覺。恐懼一些不該恐懼的事,說話、放音樂、上網留言、吃飯…
  • 一個居委會的通告在手機上顯示:「本樓洞昨日新增一例確診陽性個案,現按上海衛健委新規定,本樓洞所有居民需統一隔離。另需把各家鑰匙留在門上,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消殺人員將對各單位進行入戶消殺
  • 時間並沒有像居委會說的那麽晚,十點多一點,大白配合著醫護人員便來敲門,說是做核酸,三個人都要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