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 于易水送人

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6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22日訊】于易水送人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西元626-684之後),“初唐四傑”之一。七歲時曾經寫下《詠鵝》詩,成為唐詩中家喻戶曉的名作。

【字句淺釋】
解題:戰國末年,荊軻要為燕國太子報仇,去秦國行刺秦王。他在易水河邊與送行者告別,唱出了千古不泯的悲壯之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駱賓王在易水邊送人時,就自然想起荊軻赴秦的往事來。燕丹:燕國太子,名叫丹。壯士:指荊軻。發衝冠:頭發立起來,把帽子(冠)都衝動了。表示非常憤怒或者慷慨激昂。昔時:那時,當時。

【全詩串講】
就在這裏,勇士荊軻告別了燕國太子丹,
悲壯激昂,他的歌聲使人人頭發直衝冠。
在當年,荊軻已經功敗垂成死于秦王劍,
到今天,我還覺得凜凜寒意籠罩易水邊。

【言外之意】
此詩在送別詩中別開一面。作者對被送者不置一言,也不直吐自己心曲,卻與讀者一同攜手直入歷史。當一頁悲壯的歷史回顧完後,作者心中的千言萬語便已了然於讀者心中。

作者一生命途多舛,對自己的際遇深感不平,對武則天的統治大為不滿,希望有機會為匡複李唐王朝幹出一番事業。此詩借懷古以概今,將今、昔的易水送別融為一體,表達了自己難以遏制的激憤之情,並暗示自己象荊軻一樣有不畏強暴、為正義獻身的精神。“今日水猶寒”則強調了作者對今日艱難險惡環境的感受,更加反襯出作者決心的堅定和人格的偉大。

為著心中的正義和真理,不顧自己的安危和犧牲,這就是人類歷史中最悲壯感人的要素之一。這些人的存在是人類的需要、歷史的需要,因此直到今天也沒有斷絕。他們與歷史同在,對他們的歌頌將成為歷史長河中永難平靜的波濤。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藩市紀念9-11兩周年的活動昨天清晨開始。早上5:46分,即東岸時間8:46分,州議會大樓和三藩市市會堂下半旗。 *感激消防員犧牲精神* 其中一名9-11的生還者在儀式上表示,他自己當時慌忙逃出現場,但消防員反而就衝入危險地方救人,她表示感激消防員犧牲精神。 在三藩市國際機場就另外有一場簡單而肅穆的悼念儀式,紀念在9.11事件中殉職的機組人員,他們靜靜地追悼在9.11中殉職的同事、親人和朋友。現場參加追悼的人士用簡短的詩和散文表達他們的哀思,一個空勤服務員說,跟以前已經不一樣了,我們已經找到新的途徑去適應,對所有的工作人員來說需要的是團結一致。
  • 日本幾乎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織錦、古詩、古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綜觀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將之制度化,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
  • 近年來努力推廣南管音樂的王心心,今天推出她首次嘗試結合南管和唐詩的專輯「靜夜思─王心心唐詩南管吟唱」;王心心表示,會推出這張專輯,主要希望以大家熟悉的唐詩,結合南管樂,讓大家學習以「河洛話」唸唐詩,進而了解南管的曲牌,認識南管音樂。音樂評論者林谷芳對這張專輯也有很高評價,認為王心心這張專輯真正讓南管音樂在當代有了重新詮釋的可能性。
  • 1968年12月10日,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從座上客淪為階下囚的田漢黯然離世。多年以後,他的家人從遺物中發現了他最後的文字:「沿著主席道路走,堅貞何惜拋我頭」、「締造艱難十八年,神州真見堯舜天」。這些詩句分別寫於1967年7月1日和9月25日。儘管他是「主席」欽定的「死人」,但他依然對「主席」忠心耿耿,雖九死而不悔。革命吞噬自己的孩子,孩子甘願被吞噬──田漢的悲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那一代人共同的悲劇。
  • 書七言律詩軸
  • 南管演奏家王心心昨天出版了第一張唐詩南管吟唱專輯《靜夜思》,王心心說,二十出頭時就發現用南管曲牌吟唱唐詩非常動人,「而且天衣無縫。」這次發行這張專輯,也希望讓南管以更為親近的面貌與世人相見。
  • 經過十四日“牢獄”之苦的關秀媚,已經接近崩潰邊緣,昨日她一踏入家門,即傷心得失控痛哭,一直陪著她的好姊妹上山詩鈉與江欣燕見她情緒激動,在忍不住陪著她痛哭之餘,更堅持伴她度過出獄後第一個晚上。
  • 第十屆女性影展今天晚間在台北縣政府演藝廳揭幕,女性影像學會理事長陳麗貴以美國女詩人艾蜜莉.狄金蓀的詩作見證美麗時刻。行政院文建會主委陳郁秀肯定女性影展十年有成。新聞局長黃輝珍支持女性電影。出席的德國導演賀瑪以及韓籍邊永妵成為會場焦點。
  • 以文學藝術及生活情調著稱的巴黎拉丁區,就是俗稱的「左岸」因位於塞納河左岸而得名,幾世紀來是法國文人雅士放懷抒情聚首風流的場所,在這裡出了多少統領時代風騷的哲學家、詩人、文學家、藝術家,可是隨著現代化的腳步,曾幾何時,商業取向已改變了原有的風貌。儘管過去的萬種風情已在流光中逐漸褪色,有心的遊客還是喜歡在參觀羅浮宮博物館之餘,信步過橋到河的對岸,在仍富有浪漫情調的聖米榭或聖日耳曼大道上的咖啡廳啜飲濃郁的咖啡,細聽老巴黎數說幾世紀來前人留下的風流韻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