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普安堂

普安堂
【字號】    
   標籤: tags:

小兒出生後,因我們夫妻倆都需上班,內人就情商她的遠房表姐,白天來家中幫忙照顧。

表姐的父親早年在萬華經營繡莊,精於佛像和山水畫。表姐也有繪畫天份,常常教小兒塗鴉。

表姐的父親在50歲時結束了繡莊生意,隱居土城山中,在一座廟堂當居士住持。幾年之後,等小兒上了小學,表姐就到山中照顧她年長的父親。

曾經幾回到山中拜訪老居士,看他一副仙風道骨、神采爍爍,衷情於書畫之中,因而與之相談甚歡。

老居士於86歲往生。36年的山中歲月,他在荒郊野外、雜草叢生的山中台地,一點一滴地經營,逐一完成了佛堂大殿、大佛坐像、立像、涼亭、步道、禪房,並種植各色奇花異草。來到此地,彷彿到了世外桃源。

周日午後,舊地重遊。時值秋末冬初,樹木逐漸由綠翻紅,野雁南飛,萬物靜寂。我和老居士擔任大學美術系主任的公子坐在廟前台階,一面品茗,一面論世,悠悠然不知暮之將至。

(臺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手機為人們帶來了方便,幾乎已成為每個人出門必備的物品,也因此很容易遺失,尤其被遺忘在計程車上。

  • 台南市是台灣開發最早的城市,古蹟保留也特別多。這些古蹟,大多集中在民族路赤崁樓附近。每回到台南各處古蹟尋幽訪勝,總會有令人驚嘆的發現,而覺得不虛此行。此外,古蹟周圍有許多道地的台南小吃,在尋幽訪勝之餘,走累了的時候,到小吃店歇歇腳,品嚐可口的美味,可說是一舉兩得。
  • 二十年前,我辭去在大企業所擔任的職務,與內人和一位小妹組成三人公司。由一個大公司的高級幹部轉變為老板兼夥計,自行創業,心裡十分明白只有低調、謙虛、謹慎、勤快,加上對神明的敬畏,才能從頭開始,一步一步地向上發展。
  • 認識施家阿嬤,是十多年前在鹿港中山路偶然間經過的一家香舖裡。
  • 台北市立美術館旁的一大片空地闢建為公園後,經過幾年來栽種培植,樹木逐漸長大成林。
  • 住家附近本來有一片眷村,後來改建成高樓。在這美輪美奐的社區,巷口臨近大馬路的公寓一樓是家餐廳,店名為阿德的店。
  • 在一次晚宴中,友人談及友蚋溪上游是一世外桃源,因此一群朋友相約在週末聚集前往。
  • 晚飯後,在住家附近走一走。隨性地散步於不同的路徑,不僅是運動,也往往有意外的發現。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