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韋應物《幽居》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1023
【字號】    
   標籤: tags: , , ,

韋應物《幽居》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
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
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
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

【作者簡介】

韋應物 (公元737 ─約792),人稱韋江州或韋蘇州,唐代大曆時期大詩人。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而著名,語言簡淡而意蘊深遠。有《韋蘇州集》。

【字句淺釋】

解題:此詩寫作者辭官閒居後,自得自安、悠然閒適的心境。
營:經營,謀生。
遂:成功,滿足。
偶:成雙,這裡指結伴。
蹇劣:笨拙愚劣。
薄:鄙視,鄙薄。

【全詩串講】

高低貴賤等級雖然有不同,都為著生活出門各自經營。
唯獨我沒有身外之物牽掛,辭官清閒滿足了幽居之情。
細雨如絲夜裡已悄然來過,不知不覺便又見春草叢生。
青翠山巒突忽間沐浴曙光,鳥兒雀兒環繞著房舍飛鳴。
有時與修道之人相遇結伴,或者和打柴樵夫一路同行。
我本愚拙自應當安於現狀,並非鄙薄世間榮華以自鳴。

【言外之意】

後人對作者的五言詩評價極高,此詩就是白居易所說的「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的那種詩的典範之一。

混跡官場多年,雖然想依山傍水、居幽處靜,但身不由己、心為形役,其苦境可想而知。現在得以辭官居閒,脫出塵凡、溶入幽境,以旁觀者的眼光再回頭看人和人的生活,又有一番不同的感受。

人無論貴賤貧富,都要奔走營生,被世間的生活牽著走。現在自己卻能擺脫籠頭、除去羈絆,無牽無掛,實現自己幽居的宿願,其心境的喜悅輕鬆自不待言。心閒而又身處自然,得以親近和觀察自然,就能獲得許多新鮮的感覺。

春雨輕柔,潤物無聲,晚間悄然而來、悄然而去,不易察覺。但作者卻從春草萌生中看出端倪,悟出微雨的蹤跡。此兩句看似平淡、漫不經心,實則含蓄蘊藉、以景抒情,使人感到春意盎然、身處自然的欣慰,成為受人讚賞的佳句。

心中喜悅時間就過得快,突忽間旭日已把曙光遍灑山巒,為美麗的春景抹上春光的色調,鳥雀呼晴而繞屋,更以悅耳的春的音樂湊成一幅有色有聲、有動有靜的春的畫面。

不僅環境自然,就是此間的人也是塵世中少有的:接近修道人和樵夫等塵網外之人,其所思所言,迥然異於常人,作者自然樂於與之為伍,或者隨之而行了。自然之景、自然之人,身居其中,何其自然!

身處塵世為官時,誰敢說作者是笨拙愚劣呢?一入此自然之中,作者勢必覺察到自己顯得笨拙愚劣了!而這正是此境高於塵世的明證之一。難怪作者寧願讓自己顯得愚拙,也要安守不移。作者心地坦誠,不自視清高,只以獨善其身示人,故尾句聲言自己並不鄙視世人對榮華富貴的追求,其廓大胸懷更使人肅然起敬。

──轉自正見網 #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朝文學的主流是詞。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而盛於兩宋。詞在宋代文壇上佔據著主導地位,與唐詩前後相輝映,有“唐詩宋詞”之稱,對後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詩人報國無門,便登上幽州台慷慨悲歌,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是歷來許多有才能的知識分子的共同經歷,所以此詩能廣泛的引起共鳴,經久傳誦不衰。
  • 華府詩友社十一月七日例會請由前社長現編委,劉平和博士主講。題目是「元曲淺談」。劉博士的專業係電機工程,但對中國韻文學唐詩宋詞及元曲造詣極深,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他說中國韻文學發展到元朝時,元曲把文學和音樂作了最密切的結合,影響所及,引發中國後來在戲劇上由崑劇而各種地方戲劇以至京劇等等的全面輝煌發展。故談元曲應分音樂和文學兩部份來敘述:
  • 李師道是當時藩鎮割據中的平盧淄青節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頭銜。當時藩鎮割據者用各種手段拉攏、勾結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擴張自己的勢力,這首詩實際上是作者為拒絕李師道的拉攏而寫的,只不過用了比興手法,說得比較委婉、客氣。
  • 第五句用一個「枕」字把黃河、華山人格化了,再用一個雙關的 「險」字,不但有「河山、秦關壯美險要」的字面內涵,而且隱含「北上京都求名逐利之仕途充滿風險」之意;第六句除了字面意義外,「平」字雙關,托出「西去事神的大路是平坦的」這一層含義。
  • 對於飽經離亂之苦的詩人來講,浣花溪旁村居生活的環境處處事事都給人幽雅閑適的感覺。要在幾句詩中寫盡所有事物是不可能的,因此詩人精心剪裁,只選取了燕子、白鷗、老妻和稚子作為描寫的對象。
  • 此詩簡淡自然、空靈無跡,頗有隨筆的味道。而在隨意揮寫間,不但勾畫了江山風景,而且抒發了傾慕高僧慧遠、嚮往隱居勝地的隱逸情懷。後代詩人和詩評家們對此詩推崇備至,認為是「一片空靈」的「天籟」。
  • 中國千年古剎蘇州寒山寺的鐘聲因唐詩而聲名大噪,在講求經濟效益的二十一世紀,寺方以拍賣鐘聲創造營收;才開始出售,就引起競拍大戰,二00五新年的祈福鐘聲目前已半數被買斷。
  • 反映著一個“歸”字,以此反襯作者唯獨自己無所歸,後悔自己歸隱太遲、受盡混跡官場的孤單和苦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