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緬北征戰紀實(12)

孫克剛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3日訊】

第十三節﹕ 攻取加邁﹐掃蕩庫芒山

印度的阿薩密省﹐和緬北的孟拱河谷﹐以及中印緬未定界的胡康河谷﹐都是世界上最多雨的地方﹐在緬北作戰的國軍最擔憂的就是雨季﹐然而雨季終究是要來的。在一一二團開始迂迴奇襲西通的時候﹐雨季就已經開始﹐部隊整天在雨中活動﹐上下山坡﹐儘管是手足並用﹐連拉帶扯﹐有時還會被腳底下的草和泥土滑跌一跤﹐要是不留神的話﹐更可能變成斷了線的風箏﹐不知道將會被跌到什麼地方去。偶然間走上了平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恐懼是減小了﹐但那與膝俱齊的爛泥﹐堅拖著兩條腿﹐教你舉步維艱﹐雨把乾糧袋裡的餅乾之類的給化為漿糊﹐雨弄濕了裝備﹐增加了負荷的重量﹐雨使吸血的螞蟥和傳播痢疾的蚊子活躍起來﹐雨又把沼澤變成大湖﹐把小溪變成河流﹐把河流變成波濤洶湧不能航渡的滔滔大水。

從五月二十九日起﹐奉命側擊加邁的一一三團由西瓦拉向南一連攻佔青道康﹐納昌康等處據點﹐六月八日﹐他們開始攻擊支遵。支遵是南高江東岸的一個重鎮﹐和加邁只是一水之隔﹐形勢有如黃河南北岸的潼關和風陵渡﹐風陵渡失守之後﹐潼關就時時受到威脅﹔同樣的﹐如果敵人守得住支遵﹐我軍便無法採取捷徑打從加邁對岸去直接進攻加邁。在支遵的敵軍是五五聯隊第一大隊和一一四聯隊第一大隊的各一部﹐還配屬一個工兵中隊﹐兵力大約有六百人。連天接地的大雨﹐把支遵附近變成一片澤國﹐南高江的幅寬加到一千尺以上﹐雨成了比敵人更兇頑的障礙﹐我軍就在積水過膝的泥濘地區裡和敵人反復搏鬥﹐九日上午﹐借著優勢砲火的協助﹐衝入敵陣﹐戰領支遵和通達加邁的渡河口。以當時我軍士氣的旺盛和態勢的有利﹐本可一鼓渡江直取加邁﹐只是在對岸敵軍猛烈砲火的封鎖下﹐強渡過這樣一條幅寬流急的大江﹐是一件極端冒險的事﹐攻擊部隊眼看著隔河對岸就是渴望已久的加邁﹐恨不得脅生雙翅飛過江去﹐他們詛咒雨助紂為虐﹐胸膛裡的熱血和南高江的波濤一樣奔騰澎湃起來。雖然﹐部隊長已經打了急電請求指揮部趕快派飛機來投送渡河工具﹐但是﹐一天﹐兩天﹐三天﹐老是看不到飛機的蹤影﹐大家都等的不耐煩﹐趙狄團長看到有這樣好的士氣﹐他到肯俯順興情﹐下令給各部隊﹐儘量就地征集渡河材料﹐編製木排竹筏﹐並利用平時所受的渡河訓練﹐就個人的隨身裝備﹐做成各式各樣的漂浮器﹐把迫擊砲和機關槍架在行軍鍋裡﹐從上游選好了渡河點﹐利用水流的速度﹐向對岸強游過去﹐這樣一連強渡了三次﹐都是因為江流太急和敵人砲火過於猛烈不能成功。十六日早晨﹐飛機到底來了﹐有了橡皮艇﹐渡河便有了把握。九點正﹐掩護強度的山炮﹐迫擊砲﹐輕重機關槍開始亂叫了起來﹐每支小艇都象脫弦之箭﹐朝著對岸飛駛過去。九點三十分﹐渡河的部隊便紛紛爬上了陸地﹐很快就佔領了加邁東南側的高地﹐加邁市區敵軍遺棄下大批屍體﹐橫七豎八的躺在街道上﹐水溝裡﹐和砲彈穴的旁邊﹐向西南方潰敗下去﹐這一久攻不下的重要據點﹐到正午十二點﹐已經完全落入我軍掌握。下午三時﹐從馬拉關南下的新二十二師六十五團先頭部隊﹐也到了加邁西面﹐和一一三團第三營會師。

加邁是孟拱河谷第二大鎮﹐在南高江西岸﹐北距傑布班山隘北口約一百五十裡﹐南距孟拱六十五裡﹐其西北的龍京為著名的寶石產地﹐戰前國人常到這裡來採購﹐市面很好﹐但經過砲火洗禮之後﹐只留下一片淒涼景象了。

在一一三團攻擊加邁進行途中﹐一一四團即以錐形戰法從大班﹐青道康中間的間隙﹐不分晝夜﹐潛行突進﹐時而爬上突入青天的高峰﹐時而踏入深不見底的溝涸﹐沿途艱難困苦情形﹐和一一二團奇襲西通所經歷的差不多。六月一日﹐這一批人馬﹐突然在瓦鹿山出現﹐出敵不意﹐一舉攻佔拉芒卡道﹐然後席捲東西瓦拉﹐斬斷潛伏在庫芒山中的殘敵歸路﹐一路勢如破竹﹐連克丹邦卡﹐大利﹐馬塘﹐登浦陽許多據點。十五日﹐又擊破五十三師團一二八聯隊第一大隊的陣地﹐佔領巴陵杜。巴陵杜在孟拱密支那公路的交叉口上﹐距離孟關城十二裡﹐地勢很高﹐可以南至孟拱﹐西北和西通的一一二團互相呼應﹐東斷密支那到孟拱公路和鐵道的交通﹐使敵人對密支那方面無法增援﹐減少密支那我軍對側背安全的顧慮。整個緬北戰局﹐發展到此﹐我軍實已掌握了決定性的有利態勢﹐可算是大事已定了。

敵軍在孟拱河谷的主要防務陣地﹐大都是利用庫芒山系的天險﹐這一帶山勢起伏﹐地形十分複雜﹐包括高山﹐深涸﹐密林﹐荊棘﹐河川和大雨積成的暫時湖沼﹐敵人在這裡面構築許多堅強而有縱深寬廣的據點式工事﹐各因地形做成奇巧﹐獨特和頑強的防禦陣地﹐大小不一﹐星羅棋布﹐形成一個大網狀的陣地帶。我軍如果只從正面攻打﹐逐點擊破﹐縱使能步步勝利﹐至少也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把這一座庫芒山肅清。孫立人將軍這一次的作戰計劃﹐是以一一二團為奇兵﹐採用果敢的深遠迂迴戰術﹐先截斷加邁至孟拱的主要公路補給線﹐迫使我新二十二師當面之敵迅速崩潰﹐以一一四團為伏兵﹐由高山深谷中﹐伏道而出﹐襲佔丹邦卡﹐直搗巴陵杜﹐突刺敵陣心臟﹐截斷被困在庫芒山中敵軍的後路﹐以一一三團為正兵﹐從正面及右側掃蕩﹐三路並舉﹐步步得法﹐正合乎蘇老泉的“兵有正兵奇兵伏兵”的原則。

自四月初到六月中旬﹐不過兩個半月的光景﹐新三十八師的戰勣是﹕攻佔南高江南岸的西通﹐加邁﹐南高江東岸庫芒山脈中巴杜揚﹐東西中丁克林﹐的克老緬﹐玉麻山﹐東西瓦拉﹐馬諾卡塘﹐拉吉﹐下老﹐大龍陽﹐博甘﹐蠻賓﹐杜卡﹐母泡卡﹐高南卡﹐山于陽﹐潘卡﹐高利﹐奧溪﹐瓦蘭﹐大班﹐青道康﹐那張家﹐納昌康﹐拉芒道﹐支遵﹐拉高﹐拉溪﹐胡路﹐大高﹐大利﹐丹邦卡﹐卡當﹐卡華康﹐棉毛陽﹐亞馬樓﹐巴陵杜等重要市鎮堅固據點及大小村鎮兩百餘處﹐戰鬥三百餘次﹐斃敵七千七百餘人。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新三十八師到達印度的消息﹐傳到了英國東方警備軍軍團長艾爾文將軍的司令部裡時﹐
    使艾爾文將軍大為驚異﹐他眼見由緬甸退回印度的英軍三五成群﹐衣衫爛爛﹐裝械
    俱失﹐狼狽不堪﹐以為新三十八師擔任掩護撤退的任務﹐孤軍殿後﹐經過艱辛的苦
    斗和長途跋涉﹐一定要比英軍狼狽十分﹐甚或竟已成了無紀律的潰軍。的確﹐新三
    十八師遭遇的艱苦﹐恐怕還不是愛爾文將軍所能想象得到的﹐從仁安
    羌之役起﹐一直到轉進到印度﹐這一個月當中﹐新三十八師﹐無日無夜不在緊張危
    險的局勢中﹐苦撐惡闖﹐尤其是從刊帝到旁濱的一段﹐自古即為印緬隔絕地帶﹐無
    路可通﹐官兵都從河裡涉水行走﹐不但忍飢挨餓﹐並且還不能有片刻睡眠的時間﹔
    但這一切的艱辛﹐都沒有減弱官兵們的精神﹐他們都明白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到印
    度﹐他們被“軍隊代表國家權威”的觀念鼓勵着﹐所以身體雖然疲憊不堪﹐但精神
    卻是格外的煥發。隨身裝備﹐除一部分衣褲和鞋襪﹐因為碾轉作戰的關係﹐似乎稍
    嫌破舊外﹐其他軍服﹑軍帽﹑武器都是整潔齊全﹐軍容壯肅﹐紀律森嚴﹐這是出乎
    艾爾文將軍意料之外的事情。
  • 第七節﹕藍迦二三事

    藍迦是比爾哈省得一個小鎮﹐普通地圖上很難找出這個地名。這一帶土地﹐並不富
    庶﹐但風景卻很優美﹐有青碧的遠山和曲折的小河﹐窗前大蓉樹把熱帶的陽光染得
    綠蔭蔭的﹐減少了瞳孔所感受的刺激。中國駐印軍選定了這裡作為軍區﹐便開始埋
    頭訓練起來。

  • 從一九四二年七月至一九四三年一月﹐駐印軍在藍迦埋頭苦練了整整的六個月。他們
    訓練的科目﹐有爬山﹐上樹﹐武裝渡河﹐戰鬥射擊。。。等等﹐更特別注重森林戰
    術的運用。官長們盡心的教導﹐士兵們用心的學習﹐他們絲毫沒有虛度了這寶貴的
    時光。


  • 胡康河谷﹐是大洛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的總稱﹐又叫胡康盆地。大洛盆地的面積有一百二十個平方英里﹐新平洋盆地的面積有九百六十個平方英里﹐都是一片原始森林﹐中間縱橫着大龍﹑大奈﹑大苑﹑大比四大河流﹐和許多小支流﹐一到雨季﹐山洪暴漲﹐成為一片汪洋﹐簡直是快絕地﹐漢季河水很淺﹐可以徒涉而過。大 龍河以北﹐有人行小路﹐太柏家以南﹐道路寬闊﹐可以通行汽車﹐只是密林中又夾生着茂草﹐交通阻塞﹐從用兵方面來說﹐無論是搜索﹑觀測﹑通信﹑聯絡﹑救護﹑方向判別和諸兵種協同﹐在這都很困難。在飛機上俯瞰﹐只見一片林海﹐極目凝視﹐也只是能約略辨出幾條河流來﹐其他的就無法偵察﹐更無法去轟炸了。敵人便利用這些河川之險﹐和密林茂草的隱蔽﹐建築起許多地下的防禦工事﹐和樹上的作戰碉堡。


  • 胡康河谷既是一個盆地﹐所以他的天險全在河川﹐尤其是大龍﹐大奈兩河﹐中印公路和胡康區僅有的公路﹐都必須通過這兩道大河。于邦﹐太柏家﹐孟關和瓦魯班是胡康河谷公路上的四大村鎮﹐也是整個胡康河谷最重要的四個據點。
  • 第十一節﹕ 破天險踏入孟拱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