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日記(121)

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1944年12月5日

赫爾利把蔣介石所不能接受的協定草案帶到了重慶。對蔣介石來說,同意這個協定就意味著主動放棄政權。赫爾利同蔣介石會談以後,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但是,毛澤東和羅斯福已經互致賀電。赫爾利想擺脫這個難於應付的局面。他會把中共仍在一邊嗎?不會,美國人被使用共產黨的軍事基地的想法迷住了。

華盛頓急於要趁蘇聯被西方戰爭拖住的時候,來解決遠東問題。所有這一切攪成一團,成為最嚴重的利害之爭,雙方都想來解開,卻無濟於事。

1944年12月6日

日本人正調動大批軍事力量,繼續勝利進軍。許多軍車奔忙於津浦和平漢兩線。中共領導一直密切關注著這類運輸。軍車從北向南開。

日本人顯然要對中央政府的軍隊增加壓力。

普羅先科帶來了一冊俄文版的魯迅著作。這是戰前的版本,由王明作序。序言很清楚,很有力。
———-

在談到必須建立抗日統一戰線時,魯迅說:“讓我們調轉槍口,對準外來的敵人—這是當前所要考慮的。…”魯迅就是首先把這場鬥爭看作是中國人民生死存亡的鬥爭。

魯迅對於中國語文必須進行改革的見解是很有意思的。

我從王明的文章中知道,魯迅是“大眾語”運動的熱情擁護者。大眾語運動主張應該在新的、比較簡單的字母的基礎上,來運用中國豐富的方言。

魯迅寫道:“方塊漢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按照魯迅的說法,“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因為甚至富裕階層的人們學習掌握漢字,也需要十五年,即使這樣還不見得就有學問了。

照我看來,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中國的落後應歸咎儒家學說和文字的複雜。

必須會讀會寫一定數目的方塊字,才能為文化打下基礎,這妨礙了各方面知識的傳播,使知識成了特權集團的特權。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為什麼工作人員只受過初步的教育。此外,中國閉關自守,千年不變的規範教條化,顯然也是原因之一。我這是撇開了決定歷史發展的社會經濟因素而說的。

王明與魯迅通過信,並對文化問題進行了專門的研究。魯迅的文章《1935年上海之一瞥》,給人們以深刻印象。(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