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石吉:心念=永恆成功的核心思維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從中國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故事開始,我們展開了對「心念成功學」理論的闡述:

  劉邦與項羽,是秦朝末年角逐中原的兩位英雄。在他們年輕時,都各自見過秦始皇出巡的壯觀場面,劉邦感慨說:「大丈夫就該這樣!」項羽感慨說:「此人可以取而代之!」從兩人說話的氣派,多少就能感覺其心力的不凡,也預告了其後來的不凡經歷。

  後來兩人都拉起反秦隊伍。劉邦是個隨時間推移,不斷提升志向的人,乃至最後真有奪取天下的抱負。所以,盡管他率先入秦,接受秦王子嬰投降,卻聽從忠諫,不在秦朝的皇宮中停留享受,對秦人採取寬大政策,讓其安居樂業。對人才,不惜一切代價重用。

  而項羽就絕然不同了: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奪取秦宮室財寶和婦女,向東而去。有人建議:「關中憑借山河和四面的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以成霸業。」而項羽的回答是:「富貴而不回故鄉,就好像身穿錦繡衣服,夜間出行,雖然漂亮又有誰能看得到?」在人才上,只呈個人英雄主義,對韓信、張良、陳平等人才,捨不得重用,導致他們從自己陣營投奔劉邦。於是,垓下一役,項羽全軍覆沒,被逼自刎烏江。

  「其實,僅聽項羽富貴不歸家鄉的高論」,就知此後敗給劉邦無疑。因為一個人生追求就是要在家鄉人面前風光一番的人,怎麼難以避免那一系列不計後果的衝動?從兩人的區別,我們看到的正是心力的區別──這就是「心念」對人主宰的君主性。

  古今中外,關於心靈對人生的主宰作用,都有不少闡述,在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大思想派別儒家、道家、佛家,無一不強調「心」的「至高點」作用。如「運隨心轉」、「一切唯心造」,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但「心」是一個籠統概念。它對人影響最大的核心是什麼呢?應該是心念。即通過情感、思想、意志、感覺、知覺等多種主觀因素的整合,所產生的一種應對各種挑戰、實現人生價值的心靈之力。

  我將人分為三種心念成功層次:

  第一種:心情層次。即一切的行為決斷,都由心情決定。由於總是屈服於變化無常的情緒,就體現了人全面的被動。這是人生最低的層次,也是大多數人的命運。

  第二種:精神層次。即以理性來指導自己的感受和行為。這比第一種人強,但純粹理智的作用是有限的。儘管平時人們提倡「以理智戰勝感情」,但對一些人而言,既使道理懂得再多,也還是屈服於自己的情感與情緒。

精神層面則屬於強力意志的追求,追求心靈視野的昇華,尋求精神層次的不斷提升,那才是心靈成長的真正追求,求一個「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道法自然,人生尋求自此,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偉大精神心靈層次。

  第三種:心念靈魂層次。這是最高境界,最優秀的人,往往也是心念靈魂最強大的人。心念的核心作用,宛如靜止沉默,卻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其力量之大,足以左右善惡。

每一次蛻變,總帶來相對等的付出代價;每一次的靈化,總帶來更形而上的無窮力量。我們稱之為「無盡藏」,到了這種扇念心念的靈魂層次,方才真正明確了解永恆「生命的學問」追求的真諦。

它像老子所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道法自然,卻更簡簡單單,天真浪漫,單純如一的形而上智慧哲學思維,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靈魂心念,卻是一位「有價值的人就是統一的人」。

我的心念靈魂如是說!@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聽過一則故事,這是一個記者接近兩名工人的故事。記者問第一位工人:「你在做什麼?」他的回答抱怨自己根本等於是一個奴隸,一個工資超低的砌磚工,浪費生命堆砌一塊又一塊的磚塊。

  • 我們常不滿足我們的現況,一直在追求無窮盡的虛擬幸福,去說服自己「總有一天」會比今天更好,不幸的是,告訴我們期待未來的相同心理機制只會一再重覆,結果「總有一天」從未真正到來。
  • 密西根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無形的財富比有形的財富更重要。專家教授說:「快樂並不是擁有更多,而是懂得享受你已經擁有的。」跟金錢一樣,年齡、性别、種族和教育都不是快樂幸福的關鍵。
  • 有一種保險桿貼紙已經問世一段時間了。全世界都看得到貼了這種貼紙的汽車。它說:「練習毫無目的的善行以及無意義的美行。」我發現到,將自己的優點寫下來,貼在每天都看得到的地方,一段時間後,這些優點的貼紙將越來越多,最後會形成像棵大樹一樣的「優點成長樹」!
  • 證明自己有很強的能力是一個危險的陷阱。它需要大量的精力,不斷指出自己的成就、吹噓或是說服别人你的價值。吹噓會稀釋你從成就中得到的美好感覺,或是你引以為傲的事情。更糟的是,你越嘗試證明自己,他人就越會回避你,在你背後談論你需要吹噓的不安,甚至會憎惡你。

  •   「心念學」是一套超越情商理論的學問。比起「情商」來說,心念更接近成功的核心,也更全面把握成功的整體,因為成功主要依靠的是一種内在的力量,而不只是一種對情感的把握。心念學也是超越「心理學」的學問。因為一個人要内在有力量,並不是僅僅懂得「理」就足够,他還特别需要體驗,更要實踐。這樣,外在「理」才會變成内在的「力量」。
  • 我們發現已自成一格、名聞遐邇的師傅,不論是從事何種餐飲,竟都有其共通的特色,工作態度都是嚴謹到一絲不苟的地步,他們是用全副精神在煮麵、捏壽司,對這一碗幾分鐘就吃完的麵,一口就下肚的壽司,其用心專注的程度就如藝術家在從事一件藝術品,對學徒的要求也是如此,一絲細節都不馬虎放過。
  • 「心念」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心裡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感覺、每一個信念,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我們生老病死的過程。
  • 生命長短有限,你無法控制,但「生命寬度」無限,你可掌握。天氣陰晴有別,你無法控制,但「心情」你可改變。容貌美醜天生,你無法改變,但「笑容」你可隨時出現。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能掌握自己心念思想的方向。
  • 跟著感覺走,請抓住我的手…,這是以前民歌手蘇芮的名歌曲【跟著感覺走】的部份詞句,而這也是我們需要轉化心靈,改變態度,從中學習到生活智慧的形而上感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