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散文:一對金手鐲

琦君
font print 人氣: 11959
【字號】    
   標籤: tags:

我心中一直有一對手鐲,是軟軟的赤金色,一隻套在我自己手腕上,另一隻套在一位異姓姊姊卻親如同胞的手腕上。

她是我乳娘的女兒阿月,和我同年同月生,她是月半,我是月底,所以他就取名阿月。母親告訴我說:週歲前後,這一對「雙胞胎」救被擁抱在同一位慈母懷中,揮舞著四隻小拳頭,對踢著兩雙小胖腿,吮吸豐富的乳汁。是因為母親沒有奶水,把我託付給三十里外鄉村的乳娘,吃奶以外,每天一人半個鹹鴨蛋,一大碗厚粥,長得又黑又胖,一歲半以後,伯母堅持把我抱回來,不久就隨母親被接到杭州。這一對「雙胞姊妹」就此分了手。臨行時,母親把舅母送我的一對金手鐲取出來,一隻套在阿月的手上,一隻套在我手上,母親說:「兩姐妹都長命百歲。」

到了杭州,大伯看我像黑炭團,塌鼻梁加上鬥雞眼,問伯母是不是錯把乳娘的女兒抱回來了。伯母生氣地說:「她親娘隔半個月都去看她一次,怎麼會錯?誰捨得把親生女兒給了別人?」母親解釋說:「小東西天天坐在泥地裡吹風晒太陽,怎麼不黑?鬥雞眼嘛,一定是兩個對坐著,白天看公雞打架,晚上看菜油燈花,把眼睛看鬥了,阿月也是鬥的呀。」說得大家都笑了。我漸漸長大,皮膚不那麼黑了,眼睛也不鬥了,伯母得意地說:「女大十八變,說不定將來還會變觀音面哩。」可是我就究竟是我還是阿月,仍常常被伯母和母親當笑話談論著。每回一說起,我就吵著要回家鄉看雙胞姊姊阿月。

七月時,母親帶我回家鄉,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阿月,把我們兩個人誰是誰搞個清楚。乳娘一見我,眼淚撲漱漱直掉,我心裡納悶,你為什麼哭,難道我真是你的女兒嗎?我和阿月各自依在母親懷中,遠遠地對望著,彼此都完全不認識了。我把她從頭看到腳,覺得她沒我穿得漂亮,皮膚比我黑,鼻子比我還扁,只是一雙眼睛比我大,直瞪著我看。乳娘過來抱我,問我記不記得吃奶的事,還絮絮叨叨說了好多話,我都記不得了。那時心裡只有一個疑團,一定要直接跟阿月講。吃了雞蛋粉絲,兩個人不再那麼陌生了,阿月拉著我到後門外矮牆頭坐下來。她摸摸我的粗辦子說:「你的頭髮好烏啊。」我也摸摸她細細黃黃的辮子說:「你的辮子像泥鰍。」她啜了下嘴說:「我沒有生髮油抹呀。」我連忙從口袋裡摸出個小小瓶子遞給她說:「呶,給你,香水精。」她問:「是抹頭髮的嗎?」我說「頭髮、臉上、手上都抹,好香啊。」她笑了,她的門牙也掉了兩顆,跟我一樣。我頓時高興起來,拉著她的手說:「阿月,媽媽常說我們兩個換錯了,你是我,我是你。」她楞楞地說:「你說什麼我不懂。」我說:「我們一對不是像雙胞胎嗎?大媽和乳娘都搞不清楚是誰了,也許你應當到我家去。」她呆了好半天,忽然大聲地喊:「你胡說,你胡說,我不跟你玩了。」就掉頭飛奔而去,把我丟在後門外,我駭得哭起來了。母親跑來帶我進去,怪我做客人怎麼跟姊姊吵架,我愈想愈傷心,哭得抽抽噎噎的說不出話來。乳娘也怪阿月,並說:「你看小春如今是官家小姐了多斯文呀。」聽她這麼說,我心裡好急,我不要做官家小姐,我只要跟阿月好。阿月鼓著腮,還是好生氣的樣子。母親把她和我都拉到懷裡,捏捏阿月的胖手,她手上戴的是一隻銀鐲子,我戴的是一雙金手鐲,母親從我手上脫下一隻,套在阿月手上說:「你們是親姊妹,這對金手鐲,還是一人一隻。」我當然已經不記得第一對金手鐲了。乳娘說:「以前那隻金手鐲,我收起來等她出嫁時給她戴。」阿月低下頭,摸摸金手鐲,它撞著銀手鐲叮叮作響,乳娘從藍衫裡掏了半天,掏出一個黑布包,打開取出一塊亮晃晃的銀元,遞給我說:「小春,乳娘給你買糖吃。」我接在手心裡,還是暖烘烘的,眼睛看著阿月,阿月忽然笑了。我好開心。兩個人再手牽手出去玩,我再也不敢提「兩個人搞錯」那句話了。

我在家呆到十二歲才再去杭州,但和阿月卻不能時常在一起玩。一來因為路遠,二來她要幫媽媽種田、砍材、挑水、餵豬,做好多好多的事,而我天天要背古文、論語、孟子,不能自由自在地跑去找阿月玩。不過逢年過節,不是她來就是我去。我們兩個肚子都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彼此互贈了好多禮物:她送我用花布包著樹枝的坑姑娘(鄉下女孩子自製的玩偶)、小溪裡撿來均勻的圓卵石、細竹枝編的戒子與項圈;我送她大英牌香煙盒、水鑽髮夾、印花手帕;她教我用指甲花搗出汁來染指甲。兩個人難得在一起,真是玩不厭的玩,說不玩的說。可是我一回到杭州以後,彼此就斷了音信。她不認得字,不會寫信。我有了新同學也就很少想到她。有一次聽英文老師講馬克.吐溫的雙胞弟弟在水裡淹死了,馬克.吐溫說:「淹死的不知是我還是弟弟。」全課堂都笑了。我忽然想起阿月來,寫封信給她也沒有回音。分開太久,是不容易一直記掛著一個人的。但每當整理抽屜,看見阿月送我的那些小玩意時,心裡就有點悵悵惘惘的。年紀一天天長大,尤其自己沒有年齡接近的姊妹,就不由得時時想起她來。母親雙鬢已斑,乳娘更顯得白髮蒼顏。乳娘緊握我雙手,她的手是那麼的粗糙,那麼的溫暖。她眼中淚水又滾落,只是喃喃地說:「回來了好,回來了好,總算我還能看到你。」我鼻子一酸,也忍不住哭了。阿月早已遠嫁,正值農忙,不能馬上來看我。十多天後,我才見到渴望中的阿月。她背上背著一個孩子,懷中抱著一個孩子,一襲花布衫褲,像泥鰍似的辮子已經翹翹的盤在後腦,。原來十八歲的女孩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我一眼看見她左手腕戴著那隻金手鐲。而我卻嫌土氣沒有戴,心裡很慚愧。她竟喊了我一聲:「大小姐,多年不見了」。我連忙說:「我們是姊妹,你怎麼喊我大小姐?」乳娘說:「長大了要有規矩。」我說:「我們不一樣,我們是吃您奶長大的。」乳娘說:「阿月的命沒你好,她十四歲就做了養媳婦,如今都是兩個女兒的娘了。只巴望她肚子爭氣,快快生個兒子。」我聽了心裡好難過,不知怎麼回答才好,只得說請她們隨我母親一同去杭州玩。乳娘連連搖頭說:「種田人家那裡走得開?也沒這筆盤纏呀。」我回頭看看母親,母親嘆口氣,也搖了下頭,原來連母親自己也不想再去杭州,我感到一陣茫然。

當晚我和阿月並肩躺在大床上,把兩個孩子放在當中,我們一面拍著孩子,一面瑣瑣屑屑地聊著別後的情形。她講起婆婆嫌她只會生女兒就掉眼淚,講起丈夫,倒露出一臉含情脈脈的嬌羞,真祝望她婚姻美滿。我也講學校裡一些有趣頑皮的故事給她聽,她有時咯咯的笑,有時眨著一雙大眼睛出神,好像沒聽進去。我忽然覺得我們雖然靠得那麼近,卻完全生活在兩個世界裡,我們不可能再像第一次回家鄉時那樣一同玩樂了。我跟她說話的時候,都得想一些比較普通,不那麼文謅謅的字眼來說,不能像跟同學一樣,嘻嘻哈哈,說什麼馬上就懂。我呆呆地看著她的金手鐲,在橙黃的菜油燈光裡微微閃著亮光。她愛惜地摸了下手鐲,自言自語著:「這隻手鐲,是你小時回來那次,太太給我的。週歲給的那隻已經賣掉了。因為爸爸生病,沒錢買藥。」她說的太太指的是我母親。我聽她這樣稱呼,覺得我們之間的距離又遠了,只是呆呆地望著她沒作聲。她又說:「爸爸還是救不活,那時你已去了杭州,只想告訴你卻不會寫信。」她爸爸什麼樣子,一點印象都沒有,只是替阿月難過。我問她:「你為什麼這麼早就出嫁?」她笑了笑說:「不是出嫁,是我媽叫我過去的。公公婆婆借錢給媽做墳,婆婆看著我還會幫著做事,就要了我。」說這些話的時候,她的眼睛一直半開半閉的,好像在講一個故事。過了一會兒,她睜開眼來,看看我的手說:「你的那隻金手鐲呢?為什麼不戴?」我有點愧赧,訕訕地說:「收著呢,因為上學不能戴,也就不戴了。」她嘆了口氣說:「你真命好去上學,我是個鄉下女人。媽說的一點不錯,一個人註下的命,就像釘下的秤,一點沒得翻悔。」我說:「命好不好是由自己爭的。」她說:「怎麼跟命爭呢?」她神情有點黯淡,卻仍舊笑嘻嘻的。我想如果不是自己一同吃她母親的奶,她也不會有這種比較的心理,所以還是別把這一類的話跟她說得太多,免得她知道太多了,以後心裡會不快樂的。人生的際遇各自不同,我們雖同在一個懷抱中吃奶,我卻因家庭背景不同,有機會受教育。她呢?能安安分分,快快樂樂地做個孝順媳婦,勤勞妻子,生兒育女的慈愛母親,就是她一生的幸福了。我雖然知道和她生活環境距離將日益遙遠,但我們的心還是緊緊靠在一起,彼此相通的。因為我們是「雙胞姊妹」,我很吮吸過同一位母親的乳汁,我們的身體裡流著相同成分的血液,我們承受的是同等的愛。想著這些,我忽然止不住淚水紛紛地滾落。因為我即將當杭州續學,雖然有許多同學,卻沒有一個曾經拳頭碰拳頭,腳碰腳的同胞姊妹。可是我又有什麼能力接阿月母女到杭州同住呢?

嬰兒哭啼了,阿月把她抱在懷裡,解開大襟給她餵奶。一手輕輕拍著,眼睛全心全意地注視著嬰兒,一臉滿足的眼神。我真難以相信,眼前這個比我只大半個月的少女,曾幾何時,已經是一位完完全全成熟的母親。而我呢?除了啃書本,就只會跟母親彆扭,跟自己生氣,我感到滿心的慚愧。

阿月已很疲倦,拍著孩子睡著了。鄉下沒有電燈,屋子裡暗洞洞的。只有床邊菜油燈微弱的燈花搖曳著。照著阿月手腕上黃澄澄的金手鐲。我想起母親常常說,兩個孩子對著燈花把眼睛看鬥了的笑話,也想起小時回故鄉,母親把我手上一隻金手鐲脫下,套在阿月手上時慈祥的眼神,真覺得我和阿月是緊緊扣在一起的。我望著菜油燈燈盞裡兩根燈草心,緊緊靠在一起,一同吸著油,燃出一朵燈花,無論多麼微小,也是一朵完整的燈花。我覺得和阿月正是那朵燈花,持久地散發著溫和的光和熱。

阿月第二天就帶著孩子匆匆回去了。仍舊背上背著大的,懷裡摟著小的,一個小小的婦人,顯得那麼堅強那麼能負重任。我摸摸兩個孩子的臉,大的向我咧嘴一笑,嬰兒睡得好甜,我把臉頰親過去,一股子奶香,陡然使我感到自己也長大了。我說:「阿月,等我大學畢業,做事掙了錢,一定接妳去杭州玩一趟。」阿月笑笑,大眼睛潤濕了。母親忽然想起一件事來,急急跑上樓,取來一樣東西,原來是一個小小的銀質鈴鐺,她用一段紅頭繩把它繫在嬰兒手膀上。說:「這是小春小時候戴的,給她吧。等你生了兒子,再給你打個金鎖片。」母親永遠是那般仁慈、細心。

我再回到杭州以後,就不時取出金手鐲,套在手臂上對著鏡子看一回,又取下來收在盒子裡。這時候,金手鐲對我來說,已不僅僅是一件紀念物,而是緊緊扣住我和阿月這一對「雙胞姊妹」的一樣麼得著、看得見的東西。我怎麼能不寶愛它呢?

可是戰時肄業大學,學費無著,以及畢業後轉徙流離,為了生活,萬不得已中,金手鐲竟被我一分分、一錢錢地剪去變賣,化作金錢救急。到台灣之初,我化去了金手鐲的最後一錢,記得當我拿到銀樓去換現款的時候,竟是一點感觸也沒有,難道是離亂喪亡,已使此心麻木不仁了?

與阿月一別已將半世紀,母親去世已三十五年,乳娘想亦不在人間,金手鐲也化為烏有了。可是年光老去,忘不掉的是點滴舊事,忘不掉的是夢寐中的親人。阿月,他現在究竟在那裡?她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呢?她的孩子又怎樣了呢?她那隻金手鐲還能戴在手上嗎?
但是,無論如何,我心中總有一對金手鐲,一隻套在我自己手上,一隻套在阿月手上,那是母親為我們套上的。

轉載自《桂花雨》/ 琦君著,
台北市:爾雅出版社,89/10/10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女作家琦君的散文平實易讀,廣受民眾喜愛,作品「橘子紅了」也曾被改編成電視偶像劇,風靡一時;國立中央大學經過一年籌劃,成立全球唯一的琦君研究中心,近九十高齡的琦君將於十五日參與開幕酒會。
  • 【大紀元12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四日電)作家琦君和同輩女作家在台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由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琦君研究中心主辦、國家台灣文學館贊助的「永恆的溫柔|琦君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將於十五、十六日在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國際會議廳展開,會中發表十六篇論文,對這些女作家作品和貢獻有深入探討。
  • 【大紀元12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十五日電)年近九十高齡的女作家琦君今天出席國立中央大學琦君研究中心開幕茶會時指出,閱讀、寫作是最快樂的事,她現在的願望是可以回學校作旁聽生,三年後再寫一篇論文給各界指教。
  • 【大紀元12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十五日電)琦君自一九四九年在台灣發表散文「金盒子」後,作品不斷,多篇散文作品被收入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國文教科書,不少評論家認為,琦君散文細膩雅緻,文字漂亮,以懷舊為出發點,創作出一篇篇有關故土風情的篇章。
  • 【大紀元4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二十五日電)「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將於周日 (三十日)舉辦「向資深作家琦君女士致敬」活動,已自美返台定居的琦君,將由夫婿陪同出席接受贈獎。
  • 【大紀元4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三十日電)向老作家致敬,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今天上午頒獎給作家琦君。琦君的夫婿李唐基代表致詞,希望能有更多人持續華文寫作,發揚華文文學。
  • 作品陪伴許多人度過童年的作家琦君今年已經90歲了,「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今天舉辦了「向資深作家琦君女士致敬」活動,表彰琦君多年來在文學上的成就。(張德厚 報導)
  • 【大紀元6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七日電)曾出版「橘子紅了」、「三更有夢書當枕」等多本散文和小說的作家琦君今天凌晨四時四十五分病逝於和信醫院,家屬隨侍在側,享年九十歲;琦君家屬和朋友決定於十九日上午八時三十分於第二殯儀館懷恩廳舉行公祭,送這位在台灣文學上有重要貢獻的作家最後一程。
  •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彿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台灣好像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牆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才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後兩大片曠場,沿著圍牆,種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著兩株木樨、兩株繡球。還有父親書房的廊簷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 莎士比亞書店
    那些年,我們沒錢買書,都是從莎士比亞書店的租書圖書館借書看的。那是希微亞.畢奇在歐德翁街(rue de l’Odéon)十二號開的一家書店兼圖書館。在一條寒風凜冽的街道上,有那麼一個溫暖、愉悅的所在,冬天還有一個大壁爐,桌上、書架上,滿坑滿谷的書,櫥窗裡則陳列新書,牆上掛著名作家的照片,有些已過世,有些還健在。照片都像是隨手拍的快照,即使是已過世的,看起來也覺得他們曾認真活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