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article
  • 中國人是一個愛詩、詞的民族。詩人所具備豐富的情感與對事物敏銳的感知能力,讓詩、詞之美悠游於中國文壇,留下了無數精采絕倫的美麗篇章。世界沒有第二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對詩、詞接受的普遍性及深廣度,這與倉頡造字創造了形、音、意兼具的漢字文化,有別於以拼音字為主的世界其他文字,有著絕對的關係。
  • 民國28年,對日抗戰烽火正燃之際,重慶文藝界抗敵協會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議定每年端午節屈原逝世之日為詩人節。談起中國的文學創作,唐朝的詩、宋朝的詞與元朝的曲,都自成一代表性文體,為中華文化注入繽紛亮麗的色彩,更在世界文學舞台上散發出璀璨的光芒。值此詩人節前夕,就讓我們以愛國這個主題,擷選幾位人物為代表,來緬懷與重溫他們愛國的事蹟和詩詞精選,也讓我們懂得更加珍惜,中國人第一個能真正實施自由民主政治的國度 ─ 寶島台灣。
  •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周刊》第21期【世界地理】欄目
  • 一直很喜歡蔣捷的這首《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喜歡他聽雨就能聽出人生的味道,更有感於悲歡離合無所依憑的人生底蘊。
  • 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尤其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早自周代的時候,五月五日就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以艾草配掛在身上,或者以香蒲葉燒熱水洗澡,來達到避邪和防止疫病纏身的作用。
  • 一年過半,如日當中,又到了端午節。除了品嚐各式粽子的美味之餘,對於這個屬於古老中國的仲夏盛典,還讓人想起些什麼?若不是韓國人在2005年將「江陵端午祭」成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刺激了沉睡百年的「東亞睡獅」,會不會連端午節這樣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也隨著時間流逝,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慢慢退出記憶,最終演變成不可考的傳說?
  • 因為痛所以哭泣,因為還懂得感同身受所以流淚!山西「黑磚窯」奴工事件又一次重擊每個良知尚存的中國人的心。至於那些參與此事或說為利益而履次殘害中國人者,他們的思想與血液裡早已充斥著共產邪靈的毒素,那就是暴力與謊言,這種人已經不配稱為中國人了,他們祇是邪靈的走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