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連載】望南春與冬(78)

朱執中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日訊】玉亭也在望南村過了一輩子,可他有不同於普通農民的歷練,在學齡期間,因爺爺、父親兩代已打下頗為殷實的家底,他有幾會一口氣唸了六年私塾,作文、算術成績優異,因而到城裡深造的要求接二連三提了出來。父親看好他的志氣,家中也有具備供他繼續上學的錢糧,也就讓他到城中新式學堂讀書。玉亭爭氣,不但各科學習效果好,一有空,還主動到學館小圖書室看課外書,天天閱覽報紙,或者看期刊,有時還作點摘要。讀了一年多,他的基礎知識明顯增加,對國事與民生現狀亦有所瞭解,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日見增強,同原來農民的文化素質已大大不同了。

那學期寒假回望南村過黃曆新年,他把幾篇用毛筆抄得整潔美觀的作文送給父親看,上面還有老師批閱後打的「乙」「甲」分數。他說:「爹,如果家中經濟許可,我讀罷中級班,還想上高級班研究國家的政治、經濟問題。」父親說:「你的作文我只能看明白一半,確實不錯。到時家中像如今光景,我還想讓你上大學堂呢。」還舉出本村那農家孩子已考上了省城高級學堂的新例,說「這可是我們世代務農人家光宗耀祖一條康莊大路。」

可惜,天不從人願,玉亭讀到第四學期,父親不幸患了傷寒病,托賴神靈病是治癒了,可元氣大傷難以復原,百般無奈中只好要長子玉亭回家主持家計。這樣,一個聰穎勤學的農家子,便由於一時家運的逆轉,本來可能走上仕途、走上專業成就的大好機會便喪失了。像這樣子的農村英才,在中國歷史上或現實中,可說比比皆是﹗另外,孫中山先生在他淵博而有現實性的民主革命與建設論述中,曾寄望共和政府要致力於「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這堪稱為檢驗政府施政優劣的一條圭臬。而有些昏官空口說白(謊)話,有百害而無一利。

當年,李玉亭年紀輕輕突然遭受如此重大挫折,頓然陷入痛苦、憂慮、失望的漩渦。內心的正與負思緒較量好幾天,終於,知識給予他以理智,視野賦予他以希望,能力鼓起他的信心,中國優秀道德倫理傳統的薰陶,喚醒他負起家庭重任的自覺,便漸漸從苦澀的漩渦中擺脫出來,乍時眼前一片光明。他立即辦好停學手續,打點行裝,告別了兩年相處的師長與同窗,並帶上幾本剛買的政治歷史書籍回村落閱讀,便朝美麗的故鄉望南村回轉。(未完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