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經典名句──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文心工作室 編著
font print 人氣: 13316
【字號】    
   標籤: tags:

*名句的誕生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1)新詞強(2)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3)。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辛棄疾.〈醜奴兒〉
*完全讀懂名句
1. 賦:吟詠、寫作。
2. 強:勉力、勉強。
3. 休:停歇、終止。

語譯:年輕的時候涉世未深,無法體會人生的艱難,不知什麼叫做愁,所以總喜歡跑上高樓,是為了能刻意找點悲秋愁緒寫進詩詞中,勉強自己說:「那愁呀!那恨啊!」

而如今飽受憂患,遍嘗人世苦痛,那些不如意的事不提也罷。不提也罷,假如真要說,就說:「好一個涼爽肅颯的秋天啊!」

*名句的故事
在辛棄疾四十三歲那年,因再度遭到彈劾,全家搬到帶湖新居,再續閒居生活。辛棄疾有一個小孩叫辛贛,小名鐵柱,又叫作玉雪兒。小鐵柱長得潔白可愛,又十分聰明伶俐,辛棄疾有九個孩子,其中最疼愛的就是鐵柱。但是鐵柱從小多病,容易受驚,辛棄疾夫婦一直小心扶養,細心照料,希望他無災無難,健康成長。小鐵柱活潑好動,在居住帶湖期間,一有空閒就會拉著父親的手,央求父親陪他到湖邊玩。但湖邊風大,一次不小心,小鐵柱感冒了。連續幾天高燒不退,當地的土法也失靈,後來在辛棄疾多方求助下,小鐵柱總算痊癒。然而多災多難的小鐵柱又走過三年的人生旅程,終於一病不起。

辛棄疾不惜重金,四處求醫問卜,最後還是喚不回愛子的性命。官場的失意、抱負的無處施展,已經讓辛棄疾不堪忍受,現在又加上喪子之痛,辛棄疾的內心頓時湧起千愁萬恨,於是便寫下了這闋詞。

*歷久彌新說名句
登高樓、高台,倚危欄,自古以來在文學作品中,就象徵著悲愁。魏晉南北朝的文學家沈約曾寫過一首詩〈臨高台〉,裡頭有這樣的句子:「高台不可望,望遠使人愁。」唐朝的陳子昂在登幽州台後也寫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長久以來生活不如意,於是登上高樓散心;或是想到離別已久的懷人,於是登上高樓,看看能不能瞧見他的身影。沒想到映入眼簾的,卻是草木凋敗、一片枯寂,迎面又吹來蕭瑟的西風。這樣的景象,讓人覺得心情更加沉重了;努力地憑欄眺望,卻又望不到懷人,於是興起身世之感:想到這些年來,都是自己獨自一人,身邊沒有半個了解自己的人,自己受到委曲,也沒有人可以訴苦,可以說是極其悲涼,難怪要說「高台不可望」了。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寫過一首詩〈寄湘靈〉,「湘靈」據說是白居易在結識妻子楊氏前的戀人,兩人相戀八年,已經到了論及婚嫁的地步,但是因為唐朝門第觀念森嚴,而且白居易當時家境貧寒,女方的家境較好,兩人受到各種現實情況的逼迫,後來就中斷交往。在交往期間,白居易曾寫過許多首詩記錄兩人的愛情,分手以後,白居易也以詩歌寫下自己對湘靈的思念之情,其中一首便是〈寄湘靈〉,有這樣的句子:「遙知別後西樓上,應憑欄杆獨自愁。」看得出白居易的內心還是深愛著湘靈,如今湘靈已經不在身邊,只好獨自一人登上西樓,但也只能依憑著欄杆,獨自發愁。獨上高樓,身旁再無他人的陪伴,不只顯出自己的孤單,更是單獨面對自己的傷痛,所以辛詞中寫自己年少時為了體驗悲傷的感受,於是「愛上層樓」,其實是倒果為因,這樣當然不能真的體會「愁」,故也只能勉強說「愁」了。

辛詞中也表現了對「愁」的體悟的經過:剛開始不了解什麼是愁,以為登上高樓就是愁,「高台不可望,望遠使人愁」。自古以來的大詩人不都是這麼說的嗎?這便是「見山是山」的境界;後來,辛棄疾遍嚐了人生各種苦痛亂離、愛恨情愁,對「愁」的體會痛徹心腑,他不願也無力再說「愁」了,「卻道天涼好個秋」。淒涼的景象結合著淒涼的身世,不直說愁,反而道出深刻而綿綿不絕的哀愁。

摘自《中文經典100句–宋詞》 商周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

    八千萬,
    冤鬼赴黃泉。
    苦歎那樁樁件件,
    更憐我大好河山,
    處處是瘡瘢。

    (二)

    危難裡,
    幸大法開傳。
    蕩盡濁污清舊宇,
    斬除紅惡救生還,
    華夏著新篇。

  • 唐詩中不乏豪言壯語。除詩仙李白寫有許多樂觀豪放的詩篇之外,就連王翰所作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也是慷慨壯烈,足以使人豪氣橫出,精神為之一振。然而,隨著時代的遞嬗,精神面貌的不同,宋詩走向議論偏於說理、宋詞多描寫男歡女愛、離恨別情,很少見熱情奔放、振奮精神之作。由此看來,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所作的〈夏日絕句〉就屬於宋詩中少有的珍品了。
  • 中華文化是神傳文化,唐詩、宋詞、元曲等都是其中的一部份。守文的意思是恪守古人留下的寫作原則。因為詩詞曲都是由文字組成的,所以這裡先談談文字。
  •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1)獨徘徊。
                ~ 晏殊.〈浣溪沙〉
  •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1)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 宋祁.〈玉樓春〉
  • 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美國所所長陳毓鈞,最近經常在中共宣傳機器──「中央電視臺」第四台出現,接受訪問並分析台灣海峽兩岸形勢。從他的談話中聽出,他對台灣的當權政黨反感,對美國在亞洲的防共、反共政策不以為然,他的主要論點是:美國不希望兩岸統一,不想中國強大。他認為美國協防台灣是為了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台灣不應該充當美國在亞洲的「看門狗」。甚至認為美國催台灣充實軍備是想賺台灣那筆六千多億的軍費。
  •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1)遊冶(2)處,樓高不見章台路(3)。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4)飛過秋千去。
  • ◇名句的誕生
    昨夜雨疏(1)風驟(2),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3)。
                  ~ 李清照.〈如夢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