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明 徐霞客:遊天台山日記

徐霞客
font print 人氣: 2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7日訊】 癸丑之三月晦
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梁隍山。 聞此於菟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
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馬首西向台山,天色漸霽。又十里,抵松門嶺,山峻路滑,舍騎步行。自奉化來,雖越嶺數重,皆循山麓;至此迂迴臨陟(音:至),俱在山脊。而雨後新,泉聲山色,往復創變,翠叢中山鵑映發,令人攀歷忘苦。又十五里,飯於筋竹庵。山頂隨處種麥。從筋竹嶺南行,則向國清大路。適有國清僧雲峰同飯,言此抵石梁,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擔向國清相待。余然之,令擔夫隨雲峰往國清,余與蓮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過筋竹嶺。嶺旁多短松,老幹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閶(音:昌)門盆中物也。又三十餘里,抵彌陀庵。上下高嶺,深山荒寂。泉轟風動,路絕旅人。庵在萬山坳(音:凹) 中,路荒且長,適當其半,可飯可宿。

初二日
飯後,雨始止。遂越潦(音:老)攀嶺,溪石漸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臥念晨上峰頂,以朗霽為緣,蓋連日晚霽,並無曉晴。及五更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燁燁(音:葉),決策向頂。上數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白堂,俱無可觀。聞堂左下有黃經洞,乃從小徑。二里,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髮僧結庵於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音:宙)塞其門,大為嘆惋。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音:列),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耳。

仍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溪迴山合,木石森麗,一轉一奇,殊慊(音:切)所望。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梁,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梁飛瀑,忽在天際。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後行猶及往返,遂由仙筏橋向山後。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迸石間,匯轉入潭;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音:玉),水從坳中斜下。三級俱高數丈,各級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又里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音:古)。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蓮舟不能從。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梁臥虹,飛瀑噴雪,幾不欲臥。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曇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闊尺餘,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以下墜,雷轟河隤(音:頹),百丈不止。余從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盡,即為大石所隔,不能達前山,乃還。過曇花,入上方廣寺。循寺前溪,復至隔山大石上,坐觀石梁。為下寺僧促飯,乃去。飯後,十五里,抵萬年寺,登藏經閣。閣兩重,有南北經兩藏。寺前後多古杉,悉三人圍,鶴巢於上,傳聲嘹嚦(音:力),亦山中一清響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宮,覓瓊台、雙闕,路多迷津,遂謀向國清。國清去萬年四十里,中過龍王堂。每下一嶺,余謂已在平地,及下數重,勢猶未止,始悟華頂之高,去天非遠!日暮,入國清,與雲峰相見,如遇故知,與商探奇次第。雲峰言:「名勝無如兩岩,雖遠,可以騎行。先兩岩而後步至桃源,抵桐柏,則翠壁、赤城,可一覽收矣。」

初五日
有雨色,不顧,取寒、明兩岩道,由寺向西門覓騎。騎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頭,雨止,騎去。二里,入山,峰縈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一溪從東陽來,勢甚急,大若曹娥。四顧無筏,負奴背而涉。深過於膝,移渡一澗,幾一時。三里,至明岩。明岩為寒山、拾得隱身地,兩山迴曲,《志》所謂八寸關也。入關,則四周峭壁如城。最後,洞深數丈,廣容數百人。洞外,左有兩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筍突聳,上齊石壁,相去一線,青松紫蕊,蓊蓯(音:匆)於上,恰與左岩相對,可稱奇絕。出八寸關,復上一岩,亦左向。來時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數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淺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數丈,上岐立如兩人,僧指為寒山、拾得云。入寺。飯後雲陰潰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頂上,對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視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闊八十步,深百餘步,平展明朗。循岩石行,從石隘仰登。岩坳有兩石對聳,下分上連,為鵲橋,亦可與方廣石梁爭奇,但少飛瀑直下耳。還飯僧舍,覓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帶峭壁巉崖,草木盤垂其上,內多海棠紫荊,映蔭溪色,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壁上鑿孔以行,孔中僅容半趾腳,逼身而過,神魄為動,自寒岩十五里至步頭,從小路向桃源。桃源在護國寺旁,寺已廢,土人茫無知者。隨雲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墮,竟無宿處,乃復問至坪頭潭。潭去步頭僅二十里,今從小路,反迂迴三十餘里宿。信桃源誤人也。

初七日
自坪頭潭行曲路中三十餘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漸夾狹窄,有館曰桃花塢。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飛泉自上來注,為鳴玉澗。澗隨山轉,人隨澗行。兩旁山皆石骨,攢簇擁巒夾翠,涉目成賞,大抵勝在寒、明兩岩間。澗窮路絕,一瀑從山坳瀉下,勢甚縱橫。出飯館中,循塢東南行,越兩嶺,尋所謂「瓊台」、「雙闕」,竟無知者。去數里,訪知在山頂。與雲峰循路攀援,始達其巔。下視峭削環轉,一如桃源,而翠壁萬丈過之。峰頭中斷,即為雙闕;雙闕所夾而環者,即為瓊台。台三面絕壁,後轉即連雙闕。余在對闕,日暮不及復登,然勝風景已一日盡矣。遂下山,從赤城後還國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
離國清,從山後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為僧舍凌雜,盡掩天趣。所謂玉京洞、金錢池、洗腸井,俱無甚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

癸丑:公元1613年。
晦:每月最末一天為晦。
寧海:今浙江省海寧縣。
菟:春秋時楚人稱虎為「於菟」。
台山:天台山。
陟:登高、爬上。
霽:雨後或霜雪過後轉晴。
國清:國清寺。
閶:皇宮正門。
坳:低窪的地方。
潦:積水。
臥念晨上峰頂,以朗霽為緣:睡臥時,還惦念 著明晨登頂的事,希望有緣則盼到雨停天晴。
蓋連日晚霽,並無曉晴:幾天還來都是晚上才雨後轉晴,早上都沒有晴天。
燁燁:光鮮明亮的樣子。
決策向頂:決定攻頂。
甃:磚。
塞:填塞。
靡靡:草隨風倒伏相依的樣子。
冽:寒冷。
琪花:琪花指仙境中的花草,或比喻珍奇的花草。
玲瓏:明亮的樣子。
勒:限制。
慊:感到滿足、快適。
旋轉三曲:經過三道灣溪。
斷橋:斷橋瀑布。
閾:門檻。
三級:三層瀑布。
汩汩:狀聲詞。形容波浪聲。
揉:使彎曲。
緣崖:意指攀住樹枝爬上高岩。
蓮舟:蓮舟上人。
暝色:夜色。
臥虹:如彩虹般的石橋。
幾不欲臥:美景幾乎使人不欲就眠。
天山:天空與山巒。
仙筏:仙筏橋。
梁:橋。
河隤:隤,崩墜、墜落。原意為垮塌,此處指河水奔流迅猛。
梁盡:橋的盡頭。
嘹嚦:鴻、雁、鶴等的鳴聲。此形容其聲音響亮而清遠。
瓊台、雙闕:景點名。
雲峰:雲峰和尚。
次第:順序。
兩岩:寒岩、明岩。
桃源:桃源洞。
桐柏:桐柏宮。
翠壁、赤城:兩處勝景名。
取:前往。
東陽:今浙江省東陽縣。
曹娥:曹蛾江;注入杭州灣。
寒山:人名。唐代高僧,喜好吟詩唱偈,與國清寺僧拾得交友。詩風不拘格律,自然通俗。有詩三百餘首,後人輯為寒山子詩集。亦稱為「寒山子」。
拾得: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約西元七世紀末至八世紀初在世,生卒年不詳。相傳天台山國清寺僧豐干行至赤城,於道傍拾獲,遂攜入寺中為僧,故稱為 拾得 。
《志》:大明一統志。
蓊蓯:草木茂盛。
隘:狹道。
方廣:上方廣寺
旁無餘地:沒有可行走的空間。
桃源:桃源洞。
土人:當地人。
坪頭潭:地名,在天台山西境。
反迂迴三十餘里宿:反而走了三十餘里才找到住宿地方。
信桃源誤人也:確實是被桃源洞給耽誤了。
勝:景致。
澗窮路絕:澗水窮處,失去路跡。
塢:泛指四周高而中央低的地方。
赤城:天台山系的另一山峰,高339公尺。
岩穴為僧舍凌雜:岩洞被僧舍佔據而雜亂。

【作者簡介】

徐霞客(1587年~1641年),生於江蘇江陰馬鎮南暘岐,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

高祖父徐經是江陰巨富,弘治十二年因「會試舞弊案」,與唐寅一起涉案下獄。至徐霞客時,家道中落。徐霞客縱游舉國南北,跋涉了許多前人未到的荒野地區,往往露宿於荒野。足跡遍歷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等16省,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徐霞客尤其對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記錄,包括溶洞分佈,石鐘乳、石筍、溶溝、石芽、石樑成因都有詳細的考釋,是舉世第一人。同時對長江源頭作了考察,糾正了古代文獻對「岷山導江」的錯誤論斷。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在雲南得病,雙足不能行走,由當地知府用轎送返,去世前託其外甥季夢良(字會明)整理原稿,季夢良、王忠紉將遊記手稿編輯成書。他去世後,清軍進攻江陰時,季夢良幫助守城,全家被殺,《遊記》手稿大部分被焚於兵火,季會明、徐李寄收集殘存的抄本編輯成《徐霞客遊記》。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音:甚路),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音:吮),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 論者以竊符為信陵君之罪,余以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強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臨趙,趙必亡。趙,魏之障也;趙亡,則魏且為之後。趙、魏,又楚、燕、齊諸國之障也,趙、魏亡,則楚、燕、齊諸國為之後。天下之勢,未有岌岌於此者也。故救趙者,亦以救魏;救一國者,亦以救六國也。竊魏之符,以紓魏之患;借一國之師,以分六國之災,夫奚不可者?
  • 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詐趙而脅其璧,是時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窺趙也。趙得其情則弗予,不得其情則予;得其情而畏之則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則弗予;此兩言決耳,奈之何既畏而復挑其怒也?
  •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長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稱位」語不才,則不才有深感焉。
  • 徐渭,字文長,為山陰諸生,聲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時,奇其才,有國士之目;然數奇(音:機),屢試輒蹶。中丞胡公宗憲聞之,客諸幕。文長每見,則葛衣烏巾,縱談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 邊兵,威鎮東南,介冑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議者方之劉真長、杜少陵云。會得白鹿,屬文長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計,皆出其手。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 談兵多中,視一世事無可當意者;然竟不偶。
  •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俶(音:觸)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音:照)小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纔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遊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淨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音:愧)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音:拿)一小舟擁毳(音:翠)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音:松) 沆碭(音:行蕩),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 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午後喧傳曰:「今年暗漲潮,歲歲如之。」
  •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傒(音:西),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音:巒),笑啼雜之,環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閒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音:則),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音:恍),淨几暖爐,茶鐺旋煮,素瓷淨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裡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 五人者,蓋當蓼(音:瞭)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獨五人之皦皦(音:腳),何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