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是最差的禮物 不如給他祝福吧!

文/張德芬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若菱今天依約來到老人的小屋中,臉色凝重,不太好看。老人若無其事地問她:「怎麼樣,拜訪我的學生們還順利嗎?」

若菱如實相告。然後她又忍不住問道:「怎麼他們倆都是名人呢?」

老人一笑,「為什麼不能是呢?」

「我就不是啊……」若菱自卑的反應。

「哈哈!我的學生好多呢!讓你去拜訪名人,只是想加深你的印象而已。他們兩人也的確是很有代表性的啦!」

「哦!」若菱沒怎麼答腔。

老人又在地上的那個圓圈圈上面加了兩個字。「現在你知道啦,要破解身體障礙的方式,就是去和你的身體連結。」

看若菱不答腔,老人終於問了:「怎麼啦?心情不好?」

「嗯,我……又和志明吵架了。」

原來若菱學了一番養生之道以後,看看志明的生活習慣,真的很不對勁。志明從來不吃早飯,有時還錯過午餐,晚上又胃口大開地大吃大喝。而且志明很少運動,最多就是和同事打打球,玩樂多於鍛鍊。若菱愈想愈擔心,忍不住向志明傳教。志明哪裡聽得進去這些東西,還說「從哪裡聽來這些邪門歪道的怪道理!」若菱覺得自己的一片關愛完全不被感激,而且還被嚴重地侮辱,又是一次的奪門而出。

若菱花了一些時間,讓眼淚傾洩,悲傷委屈流盡,然後才平復了一些。

老人帶著理解的眼光看著若菱,等她發洩完了,才清了清喉嚨,嚴肅地問若菱:「你為什麼去干涉他的事?」

若菱不解,回道:「因為我關心他啊。」

「你愛他是嗎?」

「當然啦,要不然我管他幹嘛!」

「很好,你知道嗎?天底下只有三種事……」

「……」若菱覺得老人有點莫名其妙,靜默地等待他的解釋。

「老天的事,」老人伸手指指上面,「你的事,他人的事。」

「你是說志明的事是『他人的事』?我可不同意。」若菱反駁說,「他病了,他老了,倒楣的還不是我!」

「所以你管他的事是為了你自己?還是為了你愛他、需要他?」老人平靜地問。

若菱啞口無言。關心志明,當然有一些成分是真心為他好,但何嘗不是因為自己的恐懼,恐懼失去伴侶、恐懼造成麻煩呢?

「愛呀愛,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老人搖頭嘆息。

「我關心他,反倒成了罪過?」若菱心裡很不平衡!

「你看,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規矩、用功念書,有多少成分是摻雜了怕小孩出去丟自己的臉(怕人家說你教的孩子怎麼這麼沒教養!),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為他們的ego帶來光榮,甚或是將自己對未來無名未知的恐懼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們的負擔?」

若菱不語,她知道老人說的有道理。可是論到夫妻之間呢?

「夫妻之間,也要捫心自問:你真正的出發點是什麼?是為了對方的人生,或更多是為了自己?」

「自己最親近的人的事,真的可以不管嗎?」

「對最親近的人,更要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為了自己,而且還自以為有權利管對方,認為我們可以介入他人的領域、促使別人改變,這種做法不但白費力氣,而且還會造成兩人關係的緊張。」

「可我的確也是為了他好啊。」

「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認為對的、正確的東西和他們分享,但是背後不要設定一個預期的結果。(比方說:你一定要聽我的,要不然……)這樣的話,對方比較能夠接受。伴侶之間、親子之間都是這樣。」

「很難哪!」若菱搖頭。

「是呀,所以你一天到晚介入他人的領域,管他人的事,自己這兒卻沒有人在家,關心自己的事。」老人指著若菱的腦袋調侃道。

「我怎麼可以看著我的伴侶慢性自殺呢?」

「你覺得志明生活習慣不好,而你自己最近有了一些體會,想改變生活、飲食的習慣。你就自己努力、盡心地去做,讓你的伴侶感到好奇,讓他看到效果,然後他可能會願意聽聽看你為什麼這麼做的理由,同時,他也許會試著做一些你在做的事。但是如果你強加這些觀念在他身上,他的『小我』第一個會做的事就是反抗。」

「嗯……」若菱覺得很有道理。

「所以呀,記住,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老人提醒她。「為我們的親人擔心,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什麼?」若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聽我說,」老人胸有成竹地解釋:「比方一個母親,她的孩子要和朋友去遠足、郊遊,他決定要去的時候,母親擔心年輕人出遠門會發生危險而試圖阻止,但是孩子大了阻止不了,所以他出門的時候,母親就耳提面命他要注意這個、注意那個……在後面一直嘮叨……」老人看看若菱,「你知道能量世界的定律的,這個母親在孩子出門的時候,給了他什麼能量?」

「當然是不好的負面能量。」若菱回答。

「是的,」老人點頭,「而且母親之所以會這麼做,是由於她無法承擔一絲絲可能會失去兒子的危險,於是把它投射到孩子身上。現在,你明白我說的:『擔心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了吧?』」

若菱思考了一會兒,問:「可是有時候孩子真的不太懂事,你不提醒他真的會出事的。」

「提醒是可以提醒,」老人同意,「但是仍然要看你的出發點。你的本意是出於關心,所以把提醒孩子當成是一種愛的表達,還是出於恐懼地把擔心投射在孩子身上,給他很多壓力。」

「這兩者怎麼劃分呢?」若菱問。

「在表面上也許看不出來,但是在能量的層面上,而且在孩子的心理感受上,可以區分得出。」

若菱似有所悟地點點頭:「就是不執著吧?」

「對!」老人讚道,「就是要放下小我的執著心。」

若菱又問:「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出事了,母親難道不會覺得自己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警告,或是阻止他而感到愧疚嗎?」

老人微笑著問:「我剛才說過天下有幾種事?」

「三種事。」若菱老實地回答,「我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一個人的命活多長,是老天的事,一個母親再怎麼樣努力去保護孩子都是無法與天命違抗的。」

「是呀,誰敢跟老天抗爭……」若菱喃喃地說。

「不一定喔,你有曾經因為交通堵塞誤了約會,而坐在車子裡咬牙切齒的時刻嗎?」

若菱不好意思地點點頭,「當然有!」

「交通堵塞是誰的事?」老人問。

若菱想想,說:「老天的事。」

「所以呀,人們常常跟老天爭辯、抗衡而不自知的,不是嗎?」老人摸著鬍子,娓娓道來,似乎在嘲笑世人的愚癡:「無論你多麼愛他,多餘的擔心就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 方智出版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每個人都不應該因為膚色以及他所無法控制的疾病而遭受到不公平的歧視待遇。可悲的是,這種公平正義的論調,在現實的社會裡,不過是天方夜譚。諾西一出生就面臨膚色以及遺傳疾病──愛滋,而遭受雙重的不平等待遇;悲慘的命運因為遇見了蓋兒媽媽,才譜出可歌可泣的樂章。
  • 「我叫吉姆」,我做了自我介紹,握了他瘦瘦的小手。

    「你可以叫我諾西」,他回答。

  • 許多早期的賞鳥人對目前坊間各式各樣、完善精美的鳥類圖鑑一定都有非常多的感慨:你們現在賞鳥真是幸福啊!想我們當年……唉!年紀到了,就不免想當年。
  • 溫暖多樣化的台灣,不僅涵養了150多種留鳥,每年也吸引了許多遷徙的鳥類來報到。位處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台灣的賞鳥風氣及熱潮一直都維持不墜。
  • 教育是帶動社會進步的力量。社會進步的基礎建立在每一個人民的素質和素養上,而教育則是改變一個人的唯一途徑。所以,不管是政府、家庭或是個人,在教育上的投資永遠是最大的贏家。
  • 到底要不要考試?要不要排名次?要不要公布班上同學們的成績?考試會不會形成孩子的壓力?

    我想,有時候得看孩子周邊環境情境的互動,才能確定考試是壓力還是鼓勵……

  • 本公司雖然是全美最大戶外用品公司,年營業額兩億六千萬美元,但從理念、制度到員工、老闆,甚至顧客都很怪,公司成立50年來,已換過六位CEO。應試前請確認您可以適應並認同以下八大法則。
  • 《數學與蒙娜麗莎》中文版的推出讓我感到十分榮幸,也非常感謝時報出版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原書英文版於2004年4月15日(即達文西誕辰日)由史密森尼出版社(Smithsonian Books)出版,在美國短短14個月內,精裝本便已重印7刷;而在甫出版兩年內,平裝版即於2006年3月面世;此外還出現多種語言譯本。
  • 我不想在此羅列所有例證,好證明自然界和藝術界中普遍存在著規律性的現象。我們的目的是研究對稱性及其形式的基本內涵,繼而為在迥異的條件下、為何相似的形式會出現,提出解釋。本書還將評點美學概念及其蘊涵的數學理念。藉由研究藝術和科學的互動關係,我們將較能理解二者之間的融合統一,並洞悉人類偏愛對稱性的心理因素
  • 有個男子一天下班的時候,經過一條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僅有的路燈下找東西。她非常慌張、著急地在找,讓這個男子不禁停下腳步,想助她一臂之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