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古寺:法门寺

容欣
font print 人气: 52
【字号】    
   标签: tags: ,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据说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尤王寺”)。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宝寺”。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佛教在中原大地的洪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初时,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剃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

唐朝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唐代宗大历三年(786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自贞观年间起,唐王朝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一、初建法门

史载南北朝时,法门尚未建寺,其所在地仅是一座圣塚时,常常涌现瑞气,有时五颜六色的圣光从地下涌出,周流一方,磅礡数里,甚至于通宵更雄,达曙不散,经勘验方知这原是阿育王供养佛舍利之地。

扶风县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塚”,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二、 唐代供奉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 “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平息干戈,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据说唐中宗皇帝曾想开塔迎佛骨,但每欲临行,总是黄尘蔽日,狂风大作,每每作罢。

唐文宗时,塔上祥云缭绕,瑞光流溢,人们以为是瑞兆,一时改法门寺为法云寺。

三、宋明至今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扶风一带暴雨成灾,洪水涛天,毁稼穑、中农舍,而法门寺浴室的各处镌器却安然无恙,点滴未沾。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 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四、近代法门寺地宫的发现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无论在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88年,法门寺正式开放并举办了佛指舍利瞻礼法会。

在佛龛前由监院静一(净一)法师主持举行庄严的祈祷法事,忽然金光闪现,摄影师立即抢拍,冲出胶卷一看,“人”字形红光将法师与其他人隔开,而且一位法师的身体上透出身后地砖的图案,为现代科技所不解。其实修炼有素的人,当其身体被高能量物质替代时,身体往往是透明状的,佛教界称其为琉璃体。

1988年11月9日法门寺博物馆对外正式开放,法门寺举行盛大的释迦牟尼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十万僧众云集法门,参加这一盛典。当天晚上,僧尼两序在新建的仿明真身宝塔内举行盛大的礼佛诵经仪式,突然之间,第三枚佛骨的灵光涌腾而起,霏霏上升,在水晶棺上空的17公分处瞬间放光,持续数秒,摄影师拍下了这一千古奇观。

五、关于佛指舍利的故事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的弟子从其遗体灰烬中拣出1块头顶骨、2块肩胛骨、4颗牙齿、1节中指指骨和众多珠状舍利子。唐代时,这枚指骨舍利曾被6次迎请至皇宫供奉(著名的八帝六迎,每三十年一次,据说在当时三十年是一个时代,三十年一现有送走一个不好的时代迎接一个崭新时代的意思)。公元874年最后一次迎请供奉后,这枚舍利被密封珍藏于扶风法门寺塔下地宫,直到1987年重新面世。

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一个金骨和三个影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法门寺从建立到地宫的发掘都有诸多祥瑞景象,对此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在诸多说法中,其中有一种说法,佛祖指骨示人,是在末世红劫中启迪世人的佛性,唯有正法修炼方可成正果,永得人生,无神论的教化是不可信的,佛祖指骨示人也标志着一个旧时代即将结束,佛法洪传的新的世纪将要开始。世人啊!珍惜吧!真善忍宇宙大法就在你们的面前。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半山之腰建筑寺庙,实乃超凡之作;以其玄妙特点誉满古今建筑史,历经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
  • 少林寺位于五岳之中岳嵩山之腹地,距河南登封市13公里,太室山南麓。寺因在茂密丛林中而建,所以命名:“少林寺”。《说嵩》称:“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少林寺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 恒山为五岳之一,主体部分雄踞山西省的北部。相传远在4000年以前,舜帝北巡到浑源,见此山气势雄伟,若北天之门,遂封为“北岳”,成为北方万山之宗。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绵延五百余里,有“恒山如行”之说。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
  • 观世音菩萨,梵文Bodhisatta,音译“菩提萨捶”、“菩提索多”、“扶萨”等,意译为“大士”、 “胜士”、“大道心众生”、“法王子”等。习惯上多沿用译音的略称——“菩萨”。菩萨是指以慧上求佛道、以悲度化众生、自觉(以佛法觉悟自己)觉他(用佛法觉悟他人)的正果觉者..............
  • 鸡足山位于云南省宾川县牛井镇城西北40公里,屹立在宾川、邓川、永胜、鹤庆、洱源、等县的交界处。群山中以天柱峰为中枢,最高海拔3248米,前列三峰山脚相连,而另一边向三面分开,三座山峰峻起,气势像要与天相连接,又因山势顶耸西北,尾掉东南,形如鸡足所以名为鸡足山。山峰东西长七公里,南北宽六公里........................
  • 据史书记载,东汉永平年间的一个夜晚,汉明帝刘庄梦见一个金色神人,身上放着光芒,飞进了皇宫殿庭,令人心悦。次日,明帝召集大臣询问梦中之事,有大臣傅毅回奏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山川震动,江河泛滥,晚上西方天空现出五色光华。太史苏推测,这当是一位大圣人在西天诞生。这位圣人降临人间是为了救苦救难,他的义理,一千年后就能传入我国。
  • 卧佛殿大殿前檐的大匾上写着“性月恒明”,殿内正面墙上的匾额上写着“得大自在”。殿内释迦牟尼的铜像身长5.3米,呈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体态安祥自如。在其周围三面环立的是其弟子,即十二圆觉菩萨像。这个场景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在婆罗树下涅磐前,向十二名弟子嘱托后事。据元史记载,这尊巨型佛像是“用工七千,冶铜五十万斤”才铸造成功.........
  • 在浙江省的鄞县五乡镇的育王山,坐落着素有“东南佛国”之称的阿育王寺,寺内以珍藏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及宝塔而闻名于世。
  • 宋时禅宗日益昌盛,天童寺也成为禅宗名刹。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赐“天童景德禅寺”匾额。此后,神宗与微宗多次召见天童寺僧人惟白询问佛法,惟白被敕赐号为“佛国禅师”。此后,在正觉禅师任天童寺住持的30年间,天童寺走入中兴时期,当时常住僧人上千。绍兴四年(1134年),建成了“千佛阁”,后扩建成为东南第一大殿。嘉定年间(1208-1224年),天童寺被列为“禅院五山十刹”中的五山之第三山。
  • 法轮寺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下诏,让仁智禅师在崆峒山上建造一所寺院,称为“明慧禅院”。仁智禅师因此被视为崆峒开山祖师。唐武宗灭佛时,寺院遭遇第一次劫难。宋朝时,寺院规模稍有扩大,并更名为“真乘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