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的人文情结

容欣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 , ,

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当华夏祖先在河母的一声哨音吹响后,箫也开始了它漫长的时空之旅。从简单、粗制的吹管到制作精巧,发音准确的乐器,箫历经千年,见证着华夏文化的历史悠悠。

笙管笛箫琵琶筝,江南丝竹中,箫的形制最简单,一根细长斑驳、暗绿泛紫的竹子,外表朴实,本色自然,通节钻孔后,成了一件简约的乐器。

在中国古代,道家讲“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认为“最丰富的就是最简单的,最有内涵也是最简单的”,这一点用来形容箫,最恰当不过了。萧的构造简单,但是音色醇厚深沉,柔润和顺,乐音体系完整,可谓“大繁若简”。更妙的是,当演奏者十指轻扣、朱唇微启,“天籁”般音韵飘然而出,闻者烦心顿消,万虑尽释,肃然危坐,默然相赏,如醍醐灌顶一般。难怪诗人感叹“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

箫又有“凤箫”的美誉,李白在诗作中赞誉“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将笛和箫与象征华夏文明的图腾“龙”和“凤”联系了起来。动人的音色和高雅的神韵,以及独特的文化蕴味,萧深为文人墨客喜爱和讴歌吟咏。自古至今,箫与文人就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箫声也被喻为“文人的歌喉”。

“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奉行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是道家的宇宙观,儒道文化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也缔造了华夏文人的修为准则,而箫所体现的内涵与其非常契和。箫材乃竹,竹乃君子,贤才也,意喻气节高亮,这一点是中国古人所推崇的;箫音温润含蓄、高低适中,与人声相仿,适合吟诗伴和;同时,吹箫所需之“外松内紧、中庸平和”的气息控制,“含蓄蕴藉”的分寸把握,与儒家修身养性的原则相吻合。

正是因为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乐声、“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的气质,“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的理念成就了箫和中国文人的“知己”情怀。无怪乎中国古人们希望通过“敬香吹箫”达到“天人感应、理气和中”的修为境界。

箫音悠悠,涤荡情怀。愿箫这个古老的乐器拥有更多的知己、知音。愿我们能从博大、深邃的儒、道文化中汲取灵感、返本归真、追求超越。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历朝历代有许许多多的祭祀,祭祀天地日月、风雨雷电、江山社稷、太岁土地、三皇五帝、祖先等,但最重视祭天。
  • 文品如人品,只有忧国忧民的人才能写出千古流芳的文字,文品之渊源在于道德学养之纯正,诗文必承载至道,才能达到最佳的弘道效果。做人要高标立世,在任何环境中意志超然,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维护天理、正义和良知。
  • 从黄帝向广成子求道开始,就呈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修炼的文化。
  • 箫,又称洞箫,指的是一种单管竖吹的竹制乐器,所以,它与笛、排箫在古代“八音”的乐器分类法中,同被列为竹类乐器。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政理念是为政以德,包括“敬天、敬德、保民”等,也就是维护天理、伦理,洁己爱民,认为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盛衰、兴亡。
  • 莲文化品位高洁,含义隽永,源远流长,在儒家君子人格、佛家佛性与修行、道家修真养性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花中君子”和美的化身。
  • 皇的境界有道而无德,有万物的种类,而没有人为的区别,人们则天之道而行,大道平夷,处处可通,没有任何扰动,美大而难言。
  •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是有着博大精深艺术内涵的神传文化,那蕴涵在诗词中的崇高品格、美德与气节,代代传承,铸造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
  • 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
  • 中国艺术既以抒情为主而又不浪漫的特征延续了千年之久,并成为中华艺术的智慧的体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