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医

王彦伯善医术 药到病除

作者:天星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14
【字号】    
   标签: tags:

有一位叫王彦伯的道士是荆州人氏,天生就擅长医术,尤其在诊脉方面更是有过人之处。他断人的生死寿命,不差毫厘,非常灵验。

尚书裴胄的儿子,忽然得了一种急病,请来的医生在看过病人后,无人能治。有的建议去请王彦伯来,或许有一救。裴胄听后,马上请来了王彦伯。王彦伯给病人号脉良久,终于下了诊断:“他没有病。”王彦伯煮了几味药,裴胄的儿子服下后就痊愈了。

裴尚书见状,就询问儿子的病情,王彦伯说:“他中了无鳃鲤鱼的毒。”起初,裴胄还不相信王彦伯所说,就又切了一些无鳃鲤鱼肉,让手下的人吃下。这些人吃了鱼肉后,全都患了和他儿子一样的疾病,裴尚书这才大感惊异。

据《唐.国史补》记载,有一天,王彦伯自言自语地说:“医道将行。”于是他在庭院中架起了四个炉灶,煮了四大锅药。男女老少挤破了门槛,上门讨药。

王彦伯指着四大锅药说:“患热病的饮这锅药,患寒病的喝那锅药,患风病的饮第三锅药,患气病的人服用第四锅药。”人们服了他的药后,都药到病除。

资料来源:《酉阳杂俎》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广为民间所传颂。他任左拾遗时,写了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
  •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年轻时在医学上就有名望了,但他仍勤奋好学,四处查访名医,登门求教。
  • 叶天士因为虚心好学,他的医术十分高明,可惜一生未留下著作。叶天士流传于世的《临症指南》医案十卷,都是他的徒弟根据他治病的药方、治法和效验,分门别类汇集而成,所加的论断并不是叶天士的本意。
  • 宰相宋璟的孙子宋沇对音律学很有造诣,唐德宗贞元年间,宋沇进献乐书二卷,唐德宗读后十分赞赏,又得知宋沇即是宋璟的孙子,于是诏见宋沇进宫。德宗与宋沇两人对面而坐,谈论音律谈得非常高兴。
  • 清代名医叶天士医术精湛,他以奇术济世,因人而治,享有盛名。
  • 本章对比了政刑之治与德礼之治。大意是说:以政令来诱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若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整饬,百姓有廉耻之心,而且归服,走上正途。
  • 说起修炼,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不论是远古时期黄帝的乘龙飞升,还是秦始皇、汉武帝对神仙的笃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与各朝各代的修炼者所留下的事迹息息相关。就连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与修炼人有关的地名。
  • 为政篇,首章以“为政以德”定基,次章则讲“思无邪”。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之道在于去邪归正,故举《诗》要当一句以言之。孔门立学,无论学什么,都在人心上下功夫,归于己心之德。为政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载物,坦坦荡荡。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