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易》大道:能解易卦名 可使易道明

作者:空玄居士
“生生《易》大道”从何来?对人生起什么作用?(图:作者空玄居士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04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生生之谓《易》,所以,《易》之道,生生之道也,
生生不息之道也,生存与生发的维续之道也,
换言之,大众维续生存与发展之道也,大道也,
大同世界之道也,公天下之道也,天下为公之道也。

可知,《易》道,大道也,大同之道也。

《系辞传‧上》的第五章给《易》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生生之谓《易》”。

其中的“生生”乃“生生不息”之意,“生生”两字是“生存、生发(发展)”的意思;而《礼记‧礼运》篇的大同章节所言“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内容,说的不就是“大众维续生存与发展”吗?再对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那么,上述的一段等价叙述大致上是没问题的。

反而最大的问题是:《易》究竟应是何指?是指《周易》?《归藏易》?《连山易》?《易经》?或者全是?或者是其中部分内容?以下将作探讨。

《三易》的《易》是“通称”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大卜”或作“太卜”)

由这段记载可看出如下几点:
一者、《连山》、《归藏》、《周易》的内容必定有相当差异,所以才作区分。
二者、《连山》与《归藏》皆不称《易》,仅《周易》称《易》。
三者、“一,二,三”之序可能表示其出现的先后次序。
四者、由大卜所掌,所以可能皆被当怍卜筮用途。
五者、此《三易》的说词,隐然给《易》作了“通称”的定义:即对于八经卦与六十四别卦的一套说法。

因此,《易》的狭义“通称”仅限于《三易》;而在《三易》之后,世人对于《易》的广义“通称”则不论是《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卜筮《易》、象数《易》、道家《易》、儒家《易》、术家《易》、大道《易》等等《易》,皆可视为是对于八经卦与六十四别卦这个套集的一家或一派说法。

此八经卦即一般所谓八(单)卦,六十四别卦即一般所谓六十四重卦(易卦)。而“卦”字的独特意义毫无疑问是指由阴阳爻所构成的三爻单卦或六爻重卦,如此则必然《三易》的八经卦三爻卦画与六十四别卦六爻卦画皆完全一样。

那么,卦名呢?卦名并不像卦画的阴阳爻那般有排列局限,所以很难确定《三易》的卦名皆一样或者有所不同。不过如果卦画与卦名是依循“易之三名”为原则的推理关系〔注〕,那就不会是问题了。

周世之时,世间仅有《三易》。如此则“生生之谓《易》”的《易》必然仅与《三易》有关系,也就是应该并非指《易传‧十翼》,而可能与《三易》共通的八经卦(单卦)及六十四别卦(重卦)之关系更大,以下继续探讨。

《周易》的“易”有“改易”之意

《三易》出现的时间有明显的先后差异,《连山》最早出现,次之为《归藏》,而这两者的出现时间皆不确定。只有最晚出现的《周易》时间比较确定,约略在西周初期。

《三易》的内容在字数方面的差异颇大,东汉桓谭《新论‧正经》:“《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而今本《周易》则有四千九百多字,稍多于《归藏》,但皆远少于《连山》。

《三易》的内容在字辞与占卜方面的差别如下: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
《周易正义》:“唯皇甫谧云:文王在羑里演六十四卦,着七八九六之爻,谓之《周易》,以此文王安周字其系辞之文,《连山》《归藏》无以言也。”
(此“系辞之文”乃指爻辞,并非指《易传‧十翼》的《系辞传‧上、下》。)

宋代《古周易》:“《淮南书》曰:伏羲六十四变,周室增以六爻。”、“张汝明《易索》云:六画成卦,重卦也。六画成章,变卦也。重卦指虙羲,变卦指文王。”(张汝明:北宋人。虙羲:伏羲。文王:周文王。)

宋代吴仁杰《易图说》:“《连山》《归藏》以不变者占,其占不出于本卦;《周易》以变者占,其占必通于两卦。”

今之传本《周易》的六十四卦内容分为卦辞与爻辞,依各家所言可知,爻辞是《周易》所独特创有,先前的《归藏》《连山》皆没有。

这算是《周易》的独创成就,有了爻辞作为媒介,因此有通于两卦的变化形式,使得其占卜更为神奇变化,增进了在对应人事物上揣测的裕度与弹性,而大大提高了《周易》在卜筮功能的地位与魅力。这特质吸引了各个阶层人士投入学习与研究,也使得《周易》能够大为广传,反而《归藏》《连山》似乎被封存般少有流传。

今本《周易》每一卦的爻辞字数皆多于卦辞字数,六十四卦总计爻辞四千二百多字远多于卦辞七百多字。而且有的卦辞与卦名似乎没关系,例如<大壮>、<兑>这两卦除了卦名以外的卦辞分别仅“利贞”、“亨利贞”,看不出与卦名有什么意义关联。

也就是说,《周易》对于各卦的内容作了许多更改,有的几乎是全面更改,所以《周易》的“易”可说还有“改易”的意思。而既然其内容几乎与《连山》《归藏》不同,那就可以用周代的“周”冠为典籍之名,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并无侵犯其著作权,正如《周易正义》的“唯皇甫谧云”之言。

其实《周易》还是与《连山》《归藏》有相同而没更改的部分,那就是卦画与卦名,这可能是《周易》为何用“易”字为其名的原因。

“易之三名”或“易含三义”是指“不易、变易、简易”,这是论及《周易》的重要意涵。如前所述,《周易》的内容几乎别异于《连山》《归藏》,若是此“不易、变易、简易”仅限于《周易》,则必然仅有关于爻辞。而若是此“不易、变易、简易”是承继《连山》《归藏》而来,则必然有关于卦画与卦名;如此再加上第四个“易”——改易,比之《连山》《归藏》的“易含三义”,则《周易》为“易含四义”,更多一“易”,即更胜一“义”,取名《周易》,更具意义。

那么,说《周易》的“易”有“改易”之意妥切吗?而《周易》是否承继《连山》《归藏》的“不易、变易、简易”意涵呢?以下继续探讨。

此《周易》非彼《周易》,《易传‧十翼》过誉《周易》?

《左传‧昭公元年》:“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这是多么有法则的说词啊,竟然只见于《左传》,而不见于今之传本《周易》或《易传‧十翼》,太怪异了,真是令人费解!

<蛊>卦:山风蛊,下卦为巽、风、长女;上卦为艮、山、少男。

以先下卦而后上卦作关联推理〔注〕,可合宜对应:
“女惑男”,一般有“蛊惑”用词,这映对到人情。
“风落山”,可能成为焚风毒害人畜与作物,一般有“蛊毒”用词,这映对到自然。

这说词将卦画与卦名映照到人情与自然的系统与法则展现,胜比于今本《周易》内容。
今之传本《周易》<蛊>卦:
〔卦辞〕“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象传〕“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而且如《左传》<蛊>卦这样的方式也可以类同应用在其它许多的卦画与卦名〔注〕,为什么这样具有系统与法则的内容却完全不见于今本《周易》与《易传‧十翼》?难道有另外一套不同的《周易》吗?

这个问题是可以有合理解答的,那就是“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这段说词可能并非出自《周易》,而是出自《归藏》或《连山》。可能曾经有人看过或听过《归藏》或《连山》对于<蛊>卦的说词,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却被误传成《周易》了,况且三者合名《三易》,那就更难避免可能的误植了。

既然那并非《周易》的内容,所以诠释《周易》的《易传‧十翼》也没必要去特别收录或解释,这似乎也勉强说得过去。如此,从《周易》的卦辞与爻辞之文字表面描述已经看不到属于《归藏》或《连山》的系统与法则,《周易》的内容被完全更改为适用于卜筮占卦的奇典。故此,南宋朱熹认为《周易》就是一本卜筮之书并没有错,近代的胡适与梁启超将《周易》的卜筮内容批评为没有哲学价值也不为过,有科学家认为《周易》缺乏推理逻辑也有理据。这些状况皆在证明《周易》实在是被“改易”得太成功了,周文王若能感知,应当会无比自豪吧!

《周易》的内容被有些名士评价得难堪,但是《易经》自古以来却就被视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易传‧十翼》的高度哲学价值。

研读过《易经》的人可能皆多少有些疑惑,《周易》的内容到底基于什么道理,值得《易传‧十翼》所言那些神圣至高的赞誉?例如“《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就因为是一部占筮奇典吗?会不会过誉了?还是因为《周易》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易》学门派,就如《四库全书》所赞言“《易》道广大”?或是还有一些古人知晓而后人不知的神妙奥秘?

而若是依照前几段的论述就很好解释了,《易传‧十翼》的内容毫无疑问必然有许多是孔子研读《周易》的心得感想与哲思发微。而孔子好学不倦,想必也有广泛地搜集不少相关资料,其中有些可能就来自于《连山》《归藏》,或者是对于《连山》《归藏》的诠释赞语,可能当时也不好区分所言是针对《三易》的哪一部。而孔子不但研读《周易》,还综杂他的心得哲思与所集资料“作”为教材传授学生,使得《易》学广传。孔子号称“述而不‘作’”,后来孔门学生与儒家弟子将孔子所教授的《易》学内容整理成为《易传‧十翼》,似乎也理所当然。因此若论及《十翼》是否为孔子所作,那就看“作”字是何意思了。

那么,《连山》《归藏》是否值得如《易传·十翼》所言的那些神圣至高赞誉?《周易》是否也有所承继?以下继续探讨。

《连山》有卦序图  《归藏》是精简版

“《连山》八万言”,若平均给六十四卦,则每一卦有一千二百五十字,这么多的卦辞,那得花费多少时间与心力去占一个卦啊?

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乾凿度》云:垂皇策者牺”、“杜子春云:《连山》伏牺,《归藏》黄帝。”(牺:伏羲。杜子春:两汉之际人)

但若《连山》乃伏羲所作,那就是“伏羲《易》”了,则其内容可能包括“八单卦”的介绍、“六十四重卦”的方法、“卦名”的决定、“不易、变易、简易”的意义、“卦序”的依据、“卦辞”的意涵、《连山》此典籍的宗旨……。而长久岁月下来,可能也有很多是因为用字变化而更新积累多个不同文字版本,再加上后人断续增加的补充说明或赞词评语,以至于有八万字之多。

《周易》内容虽然以六十四重卦排序,但是因为“二二相耦,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之类是也。变者,反复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之类是也。),所以三十二耦卦序其实才是真正的卦序。这样的说法不仅有理,可能还有历史佐证,后述。

而要看清楚三十二耦卦序的全貌,仅靠文字叙述显然是不足的,由八单卦所构成的“八横八纵六十四卦表”也不够,得用“立式两仪图”才可能,如下图:

《序卦传》耦卦序之立式两仪图(公有领域)

此图右边为阳仪,左边为阴仪,两仪由外而内有卦名、卦画、卦序。短横线与斜直线表示该耦卦分属两仪,右弧线或左弧线表示该耦卦同属阳仪或阴仪。

例如:右上角短横线为第一耦卦<乾-坤>,其右与左的位置分别为阳仪与阴仪最上面的<乾>卦与<坤>卦。最长的两条斜直线明显为<剥-复>耦卦与<夬-姤>耦卦。最长的两条弧线为阳仪的<无妄-大畜>耦卦与阴仪的<萃-升>耦卦。

审视《序卦传》的耦卦序图会发现一些并不称合的状况,在共构的基础上,以法则可建立一个大致类同而稍有差异的还原版耦卦序图〔注〕。

这样的图形在数万字的典籍中必然相当抢眼,乍看之下像是“如山出云,连绵不绝”,还原版耦卦序图更像,或许这才是《连山》之名的由来。《玉函山房辑佚书》:“孙宜曰:解《连山》者,谓如山出云,连绵不绝,夫出云连绵,奚足尽天下之理?”

“《连山》以纯<艮>为首卦”的说法,可能只是基于《连山》之名所作猜测,并无理由陈述。而因为“《易》与天地准”,且中华传统首敬天地,以<艮>为首卦之说似乎不合情理。

唐代贾公彦《十三经注疏‧周礼正义‧春官‧大卜》〔疏〕:“《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周易》以纯<乾>为首”;《玉函山房辑佚书》:“尤侗曰:《连山》首<艮>,《归藏》首<坤>,序卦略殊,卦名未尝异。”(尤侗:明末清初人)

《连山》从伏羲时代传下,长久的时间必然会发现积累繁复的内容只有少部分经常使用,因此到了黄帝时代另外誊写一部精简版为“《归藏》四千三百言”,也很合情理。当然六十四卦是必有的,是否有修改或增删则未知。

那么为了能明快区分《归藏》与《连山》而不误用,乃将第一耦卦的<乾-坤>互换为<坤-乾>也无不宜,遂有“《归藏》首<坤>”之言。这也回应前面所说,耦卦序才是真卦序。

似乎比任何珍宝更为贵重,《连山》从伏羲时代起就被统合天下的王者承传奉持,如此殊胜,想必是奥妙的道典或经世的圣典。在黄帝时代起又与《归藏》被天下王者继续承传,后经尧、舜而后禹夏、商、周。其中可能有一些圣王们所增留的赞语箴言,如“与天地准”、“‘生生’之道”等。

周世之时,因为《周易》的缘故而有《三易》之称,那些赞语遂被说成“《易》与天地准”、“生生之谓《易》”是相当可能的。前面的《左传》<蛊>卦已经显示《连山》《归藏》应该是非常有法则的体系建构,而且《周易》<蒙>卦的卦辞“再三渎”也算是隐含表示并没那么神准,所以将那些神圣赞誉加于《周易》算是膨胀了。

或许有些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周易》超越《连山》《归藏》,而且三百八十四爻辞的奥秘还未解开呢。以下继续探讨,还有其它论证。

“道”变成了《易》,《周易》历史玄秘大哑谜

老子曾在洛阳担任东周的藏书室官员,遍览各种论道与经世典籍。他在《道德经》有言:“大道废,有仁义。”这“废”字已隐然表示“大道”是人为制定的道则条文,并非人力所不能废的自然界运作之道。所以这两句意指天下的经世原则由“大道”递移到“仁义”的时代大转变,这样的大场景绝无仅有,《礼记‧礼运》篇所记载从“大同”章节到“小康”章节的大势变化正可应合。因为“大道废”行,不再“天下为公”,从“禹”夏起“天下为家”,而“有仁义”兴。

《道德经》亦言:“大道甚夷”(夷:平易),意指此道则条文的内容“非常平易”。《连山》《归藏》正可符合这两种特质:一者、其卦名仅一或二个字,而含意也确实“非常平易”。二者、以八经卦叠成六十四别卦而映照到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方方面面,范围广大,堪称“大道”〔注〕。而且本文前面就等价了《易》道是大同大道,如此可说是完全契合。但是大幅更改过的《周易》实在很不“平易”,明显不符,而《周易》却自古就被视为“大道之源”,这可能是因为承继了与《连山》《归藏》的《三易》关系而来。

一般〔经〕的价值应高于〔传〕,因为〔传〕乃在解〔经〕,但是却有《易传‧十翼》的价值高于《周易》古经的异常现象,此可知其缘由。

《周易》不但承继了这一套卦画与卦名,并且还将卦名大量衍用于爻辞中,再加上通于两卦的占卜变化,大大提高在方方面面的关联概率。人生不就是在生存与发展的许多方面所历经各种境遇的浮沉与流连吗?所以占卜的结果也给人或准确,或有帮助,或具启发等等不同程度的相关感受。所以说《周易》在卜筮方面的成就超越《连山》《归藏》,当然是毋庸置疑。

《连山》的重点在于“道”,“易之三名”是将卦画推演化为卦名而扩展为大道的原则。而“不易、变易、简易”的意含也正好可以与《周易》的占卜特质对应激荡,辉映其不确定性的斑斓,以《易》为名,完全妙应契合。如此《周易》的“周”就具有“周朝”与“周全”的双关意思,周文王于《周易》的成就,当可笑傲古今。

虽然“道”变成了《易》,但是古今许多研究《周易》者的敏锐灵觉总能感受到其隐含着大道意蕴,或因阴阳爻与八卦的变化之道,或因易卦占卜之道的奥妙变化,或因卦画卦象与卦名所具有的深奥哲学意涵,或因《易传‧十翼》的内容所述。只是总难说清,无法道明。而《礼记‧礼运》篇的作者是清楚了解的,所以沿用老子《道德经》的“大道”称名,在大同章节里述说“大同”世界的美好景象。可能也知晓演化“大道”的关键都还在,只是方法被“隐掩”了,所以在小康章节里置言“今大道既隐”。而《连山》《归藏》皆佚失,遂使得《周易》成为历史玄秘大哑谜。

结语:卦画卦名演大道,阳正阴负成体系

本文除了没有直接的考古证据,所述及的各种事证、论证、言证,皆合情合理而不牵强矛盾,或许已经相当接近于事实的真象。

最重要的是,得力于伏羲所设计这套令人惊艳的体系,由《周易》的卦画与易之三名原则,确实能以八卦所象解释卦名,并且复还大道真义。〔注〕

可能会有疑问,有的卦名不一,如<乾>卦在《象传》为<健>,如<坤>卦可能原名为<黄>,是否会有影响?因为“《易》与天地准”,并非与“乾坤”准,所以无此疑虑,了解其体系就可知。

或许还有疑问,《易》是否为二进制?应合科学的阴阳粒子电性,以阳爻为正,阴爻为负,如此更符合阴阳并立且对立的二元特质,且能完善共构体系并圆满解释某些卦辞与卦名,如<损、益>等。

至此,本文的论述算是圆满达成,所以说:“易道大道也,大同之道也。能解易卦名,可使易道明。”既然“隐”能够再显明,是否“废”可以再复兴?那就看人们的抉择了。

注释:参考笔者相关著作,例如:〈《妙解《易》卦名》〉,〈《易》就是大同世界建构之道的“大道”〉,或其它。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转载本文请注明“作者:空玄居士_2022年10月”,请勿抄袭或变改内容。**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