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陶瓷碗类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平底碗

平底碗又称实足碗,碗式之一,东汉至唐均可见到。其平底是在制坯过程中对碗足部采用平切工艺制成。东汉时平底碗的平底微向内凹,碗形有半球形和口沿内敛两种,腹上部鼓,下部内收。三国时期的平底碗内有叠烧支钉痕。西晋碗口较大,腹浅,小平底。东晋碗底出现足台,平底宽大。南朝时足台明显,此式一直沿用到唐。
  
玉璧底碗

碗式之一,流行于唐代中,晚期。碗足部为璧形,中心内凹,足圈较宽。足中心内凹处有不施釉和施釉之分。烧造玉璧底碗的瓷窑有邢窑、定窑、巩县窑、越窑、长沙窑、浑源窑、柏井村窑等。
  
四出碗

碗式之一,唐代比较流行。四出是指碗口部有四处下凹而形成四瓣花边状。通常下凹处的腹内壁都有凸起的竖向线纹,好似花叶的茎脉。
  
笠式碗

碗式之一,又称斗笠式、凉帽式、草帽式碗,五代、宋以来流行的一种器形。大敞口、斜直腹、小圈足,似倒置尖顶斗笠,清康熙时期为宽口沿外撇,圆腹,圈足较大。
  
葵口碗

碗式之一,北宋以来较为常见,因碗口沿为四、六、八瓣葵花式而得名。宋代葵口一般作六瓣,如宋官窑烧制的粉青釉碗,敞口,腹部略有弧度,小圈足。明永乐甜白釉印花碗,口作六瓣式,敞口,小足。清乾隆仿官葵花碗作八瓣形。
  
卧足碗

碗式之一。金代开始流行。1980年北京丰台金墓出土有耀州窑刻花卧足碗,形式为唇沿直口,平底中心内凹,底足无釉。

折腹碗

俗称折腰碗,元代流行的碗式。器形为敞口,腹内削,腹底向内平折,小足。景德镇元枢府釉器较为常见。除此之外亦有青白釉、青花等品种。

(资料来源: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湾工艺产业要推向国际,自创品牌特色是当务之急。因此,文建会带头,以“台湾品牌--惊艳陶瓷”,开发全新的精致陶瓷餐具,作为促进陶瓷品牌形象的指标。
  • 天气越来越冷,煮锅热腾腾火锅来暖暖身最恰当不过了,但是利用电磁炉煮火锅却要担心电磁波!飞利浦最近推出一款黑晶炉,不同于一般石英灯管加热技术,利用“卤素光热烹调技术”,在高科技卤素灯管加热穿透陶瓷玻璃,转换成热能来烹调食物,几乎不产生电磁波,让消费吃的更健康。
  • 景德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瓷产地,并且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制瓷名家。
  • 景德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瓷产地,并且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制瓷名家。
  • 景德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瓷产地,并且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制瓷名家。
  • 中国大陆文物修复人才不足五百人,以每人每月修复一件文物计算,目前两千万件破损文物就需至少两千年。针对文物修复人手紧缺现象,中国在瓷都景德镇培训古陶瓷专门人才。新华社报导,中国国家文物局、江西省文物局、景德镇市文物局、景德镇陶瓷馆联合举办“全国古陶瓷修复培训班”日前在景德镇结业。文物局表示,这是中国本世纪首次大量培训修复古陶瓷人才。
  • 景德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瓷产地,并且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制瓷名家。
  • 台北县莺歌陶瓷博物馆的陶瓷骨牌创意冠军赛,由台北大学与辅大同学组成的蝴蝶队,在长达六个小时漫长的比赛后,评审以“凤凰展翅”创意图案拔得头筹,获得一万元奖金;亚军由新庄高中学生组成的中港大牌队所完成的“快乐的儿时记忆”(H‧M‧S;Happy Memory Space)获得。
  • 磁州窑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陶瓷窑系,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彭城和磁县等地,是北方陶瓷的代表. 这些地区宋代属河南漳德府磁州,故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