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100个为什么】

为什么竹马又称为“跑竹马”?

心语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6月2日讯】唐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遶床弄青梅。郎骑竹马来,遶床弄青梅。”成语“青梅竹马”就是由此诗而来,其中“竹马”指的是一种童玩,多以竹竿制成,小孩夹在胯下充作马骑。

不过,后来又逐渐融入一些传统戏曲、民谣小调、服饰、舞蹈等表演艺术,“竹马”又发展成另一种民间歌舞,就是在民俗文艺活动或节庆游行中常见的一种表演节目。那么,为什么又把竹马称为“跑竹马”呢?

“竹马”是用竹篾和布扎成马(或驴)型骨架,分马头马尾两截,中间是空的,表演的舞者套进竹马中作骑马状,再与搭档演出的舞者,穿插各式技艺表演,随着乐器伴奏,表演者边歌边舞,洋溢着热闹欢乐的气氛。竹马又有“跑马灯”、“马灯调”、“竹马灯”等俗称。

“竹马”流传久远,演出生动活泼有趣,更融合了各地方的风俗民情,是极具地方乡土特色的民俗文艺活动。据载唐代皇宫就有竹马舞的娱乐表演,如唐杜牧《杜秋娘》诗︰“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宋《东京梦华录》则记载了元宵佳节的“社火”活动中,也有竹马儿、小儿竹马、踏跷竹马等节目演出。元代杂剧《追韩信》中也穿插了竹马,到了明代“竹马”就更盛行了,《双金榜》剧本里就安排了跑竹马的演出。至清代,《平和县志》上载:“岁时元日,诸少年装束狮猊、八仙、竹马等戏,踵门呼舞,呜金击鼓,喧闹异常。”

“竹马”的特点是,舞者上半身要表演骑马者在马上的各种姿态表情,下半身要模仿马的各种神态动作,要舞出人、马完全不同的旋律、特点及性格。马上的人作催马驰骋姿态,而跑马姿势有前踢、后蹬、失蹄和蹲步,时而急驰,时而缓行,细腻的舞姿,唯妙唯肖,变化无穷。其内容大都以历史故事或地方戏曲为主,常见的剧目有《昭君出塞》、《状元游街》、《三打祝家庄》等。“竹马”的表演讲究趣味,人数可多可少,还有各种不同的阵法,如“十字阵”、“文武葫芦”、“长蛇阵”、“龙摆尾”等。

整个“竹马”多采多姿的演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跑”马,所以才又称为“跑竹马”。@*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列子.说符》上载︰“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是说在春秋时代,宋国有个叫兰子的艺人,擅于杂技表演,把一对长木棍绑在脚上,能跑能跳,手上还同时轮流抛耍七把剑,技艺高超。一般都认为这是最早的有关踩高跷的记载。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