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100个为什么】

为什么对事情的反复考虑叫作“推敲”?

心语
font print 人气: 40
【字号】    
   标签: tags:

我们开会商讨事情时,如果有人针对某项问题说︰“关于这件事情,我还要再仔细的推敲才能下决定。”那就表示他对这件事情存有疑虑,还要考虑斟酌一番。所以“推敲”常用来比喻对事情的思虑斟酌。

其实,类似用法古书上也有,如清朝孔尚任《桃花扇.投轩》:“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又《红楼梦˙第三十回》:“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着推敲,也未可知。”那么,为什么对事情的反复考虑叫作“推敲”呢?

“推敲”一词是有典故的,原指写作文章时对遣辞用句的字字斟酌。

据《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录》一书所载,唐朝时,贾岛初次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子上吟得一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起初贾岛想用“推”字,后来又想用“敲”字,他很认真的思索琢磨字字句句,但一直未能确定使用哪个字会更传神,于是就在驴子上反复吟咏,还不停的伸手做推、敲的动作。

这时候,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好路过,贾岛不知不觉就冲撞了护卫兵队的第三列。随从的士兵便将贾岛围着带到韩愈面前,贾岛向韩愈陈述自己吟得诗句的经过。韩愈停下马后久久不走,之后对贾岛说︰“用‘敲’字较好。”于是就和贾岛并排骑马回到官府。

韩愈和贾岛一起讨论诗歌辞赋,相处很长时间都舍不得分开。韩愈虽为大官,却与平民诗人贾岛结为好友。后来,凡对事情一再考虑斟酌,就叫作“推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龙袍是古代帝王专属的服饰,绣在龙袍上的图纹及其位置都有规定,甚至有的图纹或颜色只有帝王的服饰才可以使用,因为这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 常见人们家有婚嫁喜庆时,总喜欢在门窗上、房间内、嫁妆上贴个大红“囍”字,并且也渐渐成为布置婚礼的标帜。不过,为什么结婚时要贴“囍”字呢?
  • 不管是古代或现代的瓷制器物,我们最常见的纹饰就是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描绘或吟咏松、竹、梅的诗画,也是多的不胜枚举。如元朝白朴《朝中措》:“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另明朝无名氏《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但为什么要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
  • “连中三元”一语是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古代主要施实过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种选官制度。
  • 我们如果阅览古文词赋,经常看到古人谈到年龄时,除了用数字表示外,还会使用一些有趣的代称。如《淮南子˙氾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 我们知道是凡出版机构支付给作者的报酬,便称为“稿费”或“稿酬”。当然,支付的种类除了文章外,还有摄影、绘画等作品都是。其实,文人为人作诗文书画而获取酬劳,古代早就有了,但古代不叫稿费而叫作“润笔”或“润资”。如《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那么,为什么古代要称稿费为“润笔”呢?
  • 在古书典籍中有时我们会看到,文笔极佳的人代人写文章,就被称为代人“捉刀”。
  • 古代的人对于自己妻子的父亲有许多种称呼。如敬称有冰翁、令岳…等;通称有岳丈、泰山、丈人、岳公、岳翁、外舅…等;各地方言俗称有丈老、岳老子、丈人佬…等等。但这么多称呼中,泰山似乎比较特别,因为泰山原是山名,是指中国五岳中的东岳。泰山又被称为太山、岱岳、岱宗、岱山、顶上、泰岱。
  • 我们经常看到上演古代帝王事迹的电视剧,如唐太宗、康熙皇帝、雍正皇帝…等等,而皇帝常常一开口就是“朕”…如何如何,也都知道“朕”说的就是皇帝自己。但是,皇帝为什么要自称为“朕”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