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古桥之二

世界首座启闭式桥梁─广济桥

意文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广济桥座落在广东省潮州市东部,横跨于滚滚韩江之上,东傍笔架山,南眺凤凰洲,西临东门闹市,北仰金山,直对广济门,故名。另因有韩湘子书“洪水止此”的石碑立于桥畔的传说,又俗称”湘子桥”。该桥以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同时是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

桥全长517.95米,分为东、中、西三段。西段始建于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潮州太守曾汪,以架舟为梁,置大船86只,用以连接东西两岸,拴以大绳,成为一座浮桥。名曰“康济桥”。这便是最早的广济桥雏型。

康济桥历经3年,于淳熙元年时毁于洪水。继任的太守常重修筑之,将浮舟增加至106只,十分壮观。桥成后尚有余资,遂建“杰阁”于西岸,就成为西岸的第一个桥墩。由于此桥墩的创建,开启了自两岸向江心筑墩架梁的工程。

西岸桥墩的兴建,自淳熙元年至绍定二年,历时54年,其间由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诸位太守,相继完成10座桥墩。因丁允元筑墩最多,为纪其功绩,西岸为此而称“丁侯桥”。

东段建于宋绍熙五年(公元1195年),太守沈宗禹为始,经陈宏规、林会等太守的筑建,直至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共筑成13座桥墩,历经16年完工。遂命桥名为“济川桥”。

据记载,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太守林光世“造新舟二十四,铁缆七十丈,从旁翼而贯之。”至此,整个广济桥的全格局才完全定下。

此后,该桥时毁时修,又经历了二百多年风雨,直至明代中叶,才开始辉煌灿烂的时期。

据史料记载,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桥又被洪水冲毁。于是,叠石重修,凡墩颓者补之,石梁中断者易之。所以又增建 5 个桥墩。完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49丈5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三洞,计长86丈。中空工17丈,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 更名为“广济桥”。

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成后,原来桥面上立“亭屋”126间为市场,酒肆茶亭,问卦占卜,摩肩擦踵,车水马龙,各色迎风招展的旗旛,十分热闹。因此。很快便成为交通、贸易的中心。又在桥墩上修筑“广济桥廿四楼”,俨然成一条街市,使广济桥的繁华美丽远近驰名。故有“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美称。

明正德六年 (公元1506年)又增建 1个桥墩,合24墩。

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广济桥遭遇台风损坏,又增筑一墩一楼,而减去浮舟6只,成为桥墩24座,其中,东段13座,西段11座。遂成“十八梭船廿十四洲”的格局。

梁舟结合,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其东、西段是联芳济美的梁桥,中间是浮桥。这真是一绝妙的建筑设计。每日定时解开浮船,木筏等船只便可由中间通行。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舟摆渡。

从结构上说,启闭式桥梁的启闭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同时还有关卡的作用,由东西岸知府分管桥务,东岸属运放引盐,西岸属潮州府稽查关税。可说是一举数得。

桥两边以花岗石砌成的石墩固定,桥墩、桥梁均以花岗石块卯榫垒筑。桥墩长度由11~22米,宽度为 6~13米不等。桥墩总长度 207米,约占全桥长度的百分之四十。桥面亦以大小两种石板铺架,小石板长12米,宽0.8米,厚1米,大石板长 18米,宽 1米,厚1.2米。

广济桥草创阶段,便筑有亭阁,桥墩上有廿四对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明宣德年间,知府王源除了在500多米长的桥上,建造百二十六间“亭屋”之外,还在各个桥墩上修筑楼台,并分别名之,桥楼的设计至此乃造其极。规模之大,形式之多,装饰之美,确实是罕见。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 又以生铁铸二牛,置于两端石桥墩上,桥头有“镇桥御水”字样。历经400多年风雨后,桥上的亭台楼阁已不复在,2只铁牛亦只剩下1只。铁牛1980年重铸,于1982年已复原。

历经八百多年风雨沧桑的广济桥,此间,广济桥屡遭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又遭战乱的摧残,有史可考的就有数十次。广济桥虽已失去往日华丽风姿,但至今风骨犹存。

广济桥的奇特结构,形式殊异,华彩夺目,集石梁桥、拱桥和浮桥于一体,不但是中国桥梁史上的特例,别具一格,更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同时,此独特的建筑,亦为世界首座的启闭式桥梁开创先锋。

(本文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震央距赵州桥40公里,附近建筑物毁损严重,石桥却安然无恙,强烈的抗震性令专家惊叹不已..
  • 泸定桥是由清朝康熙皇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是四川通往西康 、 西藏的要道之一。在没有建桥之前,人们主要依靠竹索、藤索或附近的三个渡口渡过大渡河。由于水流湍急,无论官民,商旅,还是藩地使臣过河都很艰难。
  • 古燕国的都邑、元以后历代中国的京城:现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设计始于元世祖忽必烈之时,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过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设计与布局,后世子孙不但能一窥中华文化中许多精微奥妙的神髓,更可以发现许多现代西方文化与古中华文化之间颇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处。
  • 新疆的坎儿井鼎盛时期曾多达一千多条,全长5,000公里,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齐名,开辟了沙漠绿洲文明,展现中国古代地下水利工程的成就。
  • 中国古代杰出的大工程建筑涉及军事防御、水利堰渠水道、皇宫帝陵、交通桥梁和宗教建筑与艺术等等的范畴。其中的万里长城是非常出类拔萃的一个,被视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着录的灼灼星曜,闪烁着中华建筑工程傲世的光彩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 在公元前的中土秦国境内蜀郡,李冰父子营造了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的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实证了神传文化科学文明的卓越性!
  • 中国苏州重元寺。(shutterstock)
    房屋塌陷,宝塔倾斜,若想扶正,免不了劳师动众,敲敲打打。中国古代,有不少奇人异士,以精湛高超的技艺,扶正殿阁、房宅。也有人使用神通,扶正了倾斜的石桥。更奇异的是,有木匠刻意造了一座斜塔,凭着西北劲风吹正塔身,可谓神乎其技。
  •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福建泉州洛阳江入海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海大桥。它气魄雄伟、工艺高超,拥有“海内第一桥”、“天下第一桥”之美誉,与河北赵州桥齐名。
  • 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和潮州湘子桥被列为中国四大古桥。这些桥梁是世界建筑杰作。
  • 中国的紫禁城(故宫)藏着很多秘密,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建于明朝的紫禁城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逾200次破坏性的地震,包括二十世纪最致命的地震,那么紫禁城是如何在如此多的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