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淳深雅書印雙絕篆刻家--曾紹杰

font print 人氣: 207
【字號】    
   標籤: tags:


茶陵譚氏


伯羽印信長壽


容與書林

1988年1月19日下午,曾紹杰應邀至台北市立美術館評審台灣區學生書法展作品,評審結束時,他與王北岳搭乘計程車回家,才剛上車,就倒在王北岳肩上,驟然逝去,結束了他墨香醇厚、堅如金石的一生。

渡海來台的篆刻名家中,曾紹杰不僅作品有個人風貌,對台灣篆刻教育的推動,更是厥功甚偉。

曾紹杰,生於民國前一年,是湖南湘鄉望族,清代名臣曾國藩是他的伯曾祖父。曾紹杰自幼受學於家塾,因此奠定經、史、古、文的深厚基礎。八歲時,開筆學歐陽詢楷書,十歲起習隸書,臨北魏〈張猛龍碑〉。根據他在《曾紹杰篆刻選輯》的自序:「余十齡習篆,十四始學篆刻。」學篆刻的原因是「從書樓上找到道光年間顧湘昆仲所集拓的《小石山房印譜》,每天讀經閱史之餘,則以朱筆薄紙照樣摹寫,不到三個月,即全部摹畢。」(〈從買印譜到編印印譜〉)。當時也在家中找到多方印石,因此定製刻刀,一面刻印、一面習篆,藝術人生便以從此開展。

身為一位才氣縱橫的藝術家,曾紹杰的成就不僅僅是個人的,他的篆刻以精緻為主,奠定了台灣以工整為刻印基礎的觀念,而他選印的印譜,嚴謹精到,成為初學者仿效的對象,對台灣篆刻教育的推動,可說是影響深遠。

曾紹杰將刻印的精緻精神,發揮成為治事的態度,為其他書畫篆刻家遠遠不及。曾紹杰自資出版收藏、整理印譜,讓諸家的作品因此能重刊於世,使青年篆刻家有所依歸;王北岳認為,這些印譜提高了印譜印刷的本質,是台灣最好的印譜,「此治印至治事如一之精神,亦值得年輕學者倣效。」書法家李猷也推崇曾紹杰「他做的播種工作,非常偉大,提倡鼓勵,不惜精神財力,所以稱他『耕耘三十年,大布印人風』。並不是一種虛譽,他是當之無愧的。」

藝術史學者傅申分析曾紹杰的篆刻作品指出:「雖然工細圓潤,但古雅雍容,具有自己所推崇的品質」;畫家張大千也評述曾紹杰的印藝風格:「雍容大雅,佩玉垂紳,想見漢官威儀,有趨蹌廟堂之致。」以此來形容曾紹杰的書風,傅申認為相當貼切,他指出,曾紹杰的用筆總是不疾不徐,不慍不火,緩緩款款,即使寫行書、草書也是一樣,頗得雍容、溫文、含蓄,絕不浮滑輕佻或急促刻露。他的結字總是工穩妥貼,雖不明麗鋒芒或風采逼人,但是極為耐看,工整而絕不板滯,「韻味有餘不盡,味之愈出。」◇


摘錄自《台灣藝術經典大系──篆印堂奧》藝術家出版社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每一件事情的背後,大抵都有一個故事,呂旭立基金會的成立也不例外。22年前,呂旭亞和我──也是當時呂旭立基金會最初的發起人──在短短一年之內分別失去生命中最摯愛的人。
  • 那年她才33歲,高瘦、秀氣、害羞、安靜,絕頂聰明,從小到大都以資優生的光環名列前茅,求學路上就讀的是第一志願的學校和科系。和她相比,我簡直像個一無是處的笨蛋。長大後,我們常一起旅行、爬山和健行,從事極耗體力的活動。綠島之後,原本下一個行程是要赴峇里島的,沒想到她在綠島就跟我分手說再見。
  • 直到現在始終記得的是,書裡頭那幾個老師和父母的「樣子」──那種以理解的態度和自然流露的愛去對待孩子(包括「壞」孩子)的樣子。
  • 但是,李老師卻不發一語,然後轉身背對著我們輕輕啜泣,可以清楚看到她的雙肩輕輕聳動著。所有對於我們的責難似乎都隱藏在老師一頭飄逸的長髮裡,時間也彷彿停止在老師的「啜泣」。一切的自怨自艾,一切的藉口都不知影蹤,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懊悔,流下的只是懊悔的眼淚!
  • 我們常常說,一位好醫師不但要具備優良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外,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並且要處處站在病人的立場設想,才能了解病人的需求,更要說服整個醫療團隊,包括醫護、行政人員與他密切合作,以提供給病人周延而完善的照護。
  • 這兩次的經驗都發生在偏遠而簡陋的達仁衛生所,讓一向自認為具有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資歷的我,也不得不感歎人體神奇的運作與生命的奧妙,即使是身為醫師,也是難以測度。
  • 正當眾人放棄了救火的工作,眼睜睜地看著大火將要徹底毀掉愛迪生努力了一輩子的成果時。愛迪生彷彿從大夢中初醒一般,急促地要他的兒子回去叫家裡所有的人,馬上趕到火災現場來。
  • 莊子穿著一身補了又補的破衣服,鞋子也是破得套不住腳,只有想辦法用一股麻草將鞋子繫在腳上。一身破衣服,一雙破鞋子,就這副樣子,莊子去拜訪魏王。
  • 建安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光輝時代,而曹植則是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對後世文學具有深遠的影響。
  • 很多時候,在與寶春師傅的聊天當中,除了專業知識範疇之外,我們聊的最多的應該就是人生成長的心路歷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