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黑夜,凝成土,變化滿園芬芳

整理/吳若女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那年她才33歲,高瘦、秀氣、害羞、安靜,絕頂聰明,從小到大都以資優生的光環名列前茅,求學路上就讀的是第一志願的學校和科系。和她相比,我簡直像個一無是處的笨蛋。長大後,我們常一起旅行、爬山和健行,從事極耗體力的活動。綠島之後,原本下一個行程是要赴峇里島的,沒想到她在綠島就跟我分手說再見。

再走一遍姊姊最後走過的路

我父親當時長居南美洲,我不敢在越洋電話裡告訴他這個不幸的消息,怕他一個人承受不住,我只能直接飛往巴拉圭,當面把這個惡耗帶給他。我在南美洲陪在父親身旁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看得到對方的人,卻都緊閉著心扉,各自悲傷,沒有人想打開那傷痛的話題,各自處在自己封閉的世界。那段日子,我雖陪在父親身旁,其實更像在自我放逐,我從巴拉圭到了阿根廷,又到了美國,一路流浪,我沒辦法回台灣,面對那個讓我傷心的地方。

事過一年後,我受邀再返台東馬偕醫院,為東部醫療網的成員上課,課後我請事故當時在場的一位同事陪我,再走一遍姊姊最後走過的路。她領著我從救護車進來的地方開始,先從急診室,再搭電梯,走過醫院長長的走道,最後來到加護病房。我默默地跟在她身邊,她娓娓道來,我禁不住淚如雨下。那是姊姊最後經過的一段路程,我循著記憶的軌跡再走一遍,像是在悼念,也像是個儀式。自此有20年之久,我未曾再回到台東。

在悲傷的土裡,掘穴

姊姊過世之後,我辭去了醫院專員的工作,因為我沒辦法再按原本的人生劇本走下去,我得停下來。

哥哥知道我沒工作,也沒了收入,跟我說回來吧,住到他家頂樓加蓋的房間。於是我蜷伏在那個閣樓,開始陷入我深深的黑暗裡。

在那個貼著水塔加蓋的鐵皮房間裡,能清楚聽到馬達啟動水流的聲音,特別是在深夜萬籟俱寂,突然水聲嘩啦嘩啦的響起,好像置身在某個水岸或船艙,一種絕對的孤獨,在那絕境裡,只有我一個人。

沒有任何事能把我從那個絕對的孤寂中拉出來,有人找我做事,我會在心裡自問:「為什麼要做?一定要我嗎?如果別人能,為什麼要我去做?」我還問:「做這件事是為了未來嗎?」如果是,那就不必了,因為有個人曾經這一刻在你面前活蹦亂跳,和你一起計劃今年在綠島看珊瑚,明年到澳洲和巨大的熱帶魚共游,結果下一秒她二話不說就死在你面前。我如何再能說服自己:做某些事是為了累積什麼,是布局未來的必要?

很少有像死亡這麼殘忍又偉大的老師,它使我們知道什麼是值得我們真正付出、什麼又是可有可無的。那是黑暗裡清楚的意識之光,迫使我不斷去辨識所有事情的價值。

結果是所有的事都被我否決了,我提不起興趣做任何事,我花很長的時間躺在床上睡覺,偶爾家人喊我下樓吃飯,我就去扒幾口,再回到床上昏睡。那時我最常看米蘭.昆德拉的《笑忘書》,米蘭.昆德拉的文字濃度很高,可以直接進到我心裡,我拿起來看幾行或一頁,就會昏睡過去,在半睡半醒的狀態跟他對話,醒了再看,看幾句再昏過去。

現在的我是一個心理學家,我可以確定,那時的我完全符合悲慟與創傷後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我具備全部的憂鬱症狀,不過現在來看,我很慶幸當時沒立刻去找精神科醫師開藥,對付我的憂鬱(這不代表我反對用藥,有些人的確需要藥物協助)。我也很感謝我的家人和朋友可以容忍我,讓我停滯在這樣的狀態,那真是一種奢侈,能完全停下來,像一隻受傷的動物,蜷曲在黑暗的洞穴裡,一動也不動,度過最深沉的寒冬黑夜。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從事諮商工作,當有案主告訴我他過得像行屍走肉時,我能完全理解,因為我也曾這樣行屍走肉地活著。當他們憂慮且痛苦不已,急於想逃離那樣的狀態時,我會告訴他們:「留在那兒一會兒吧,不要急於逃開。」因為當年的我沒有逃開,留在那裡,誠實面對因死亡所帶來的創痛,從而獲得了重生的力量。

在黑洞裡,瞥見死亡的禮物

經過相當漫長的時間,我才有一點力氣稍稍轉動,但還是十分艱難有限。朋友會來看我,也會邀我去赴他們的聚會。有一次,在他們不斷的催促下,我勉強答應,起身換好衣服走下樓,不過,走到巷口看到電線桿又折回來,我的能量極低,活動範圍無法離小閣樓太遠,最多就是三百公尺吧。我打電話跟朋友說,我出去了,不過又回家了,他們了解地嘆了口氣說:「好吧。」

我記得那時曾看了一部澳洲電影,叫《仙人掌》,講一個人要漸漸失去視力的故事。電影的故事性很淡,但是我看了很感動,因為它說的是一步一步走入黑暗,恐懼無助,旁人無法理解的狀況。我還記得那晚看完電影,坐計程車回家,外面在下雨,雨水打在計程車的玻璃窗上。我看著窗上的水反射出來的霓虹燈,繽紛雜亂,我覺得我的心情就像那個女主角,一點一點失去光亮,一步步走向黑暗的世界。我活在黑暗裡,是一種無可言喻的孤絕,那孤絕是生命的真相,而且沒辦法對抗。這些都是死亡給我的禮物,讓我在那麼年輕時碰到。之前的我只是個單純而努力的人,突然間要直接面對殘酷的死亡,和它所展露赤裸裸的真相和智慧。

摘自《心靈祕徑──11個生命蛻變的故事》 心靈工坊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聞記者出身的美國作家瑪夏.漢彌頓2007年3月出版了一本小說《駱駝移動圖書館》,這本書以東非肯亞用駱駝運送圖書,當作偏遠地區民眾的精神食糧或教育工具的實況為背景,虛構出一篇長篇小說,敘述文化差異下,所謂的國外救助活動所帶來的困擾。
  • 我們的人生有時候也難免會發生這樣的事,花了好大的力氣、好多的時間之後,竟然發現一切不但白忙一場,而且要回到原點還不容易呢!欲哭無淚啊!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幽默。
  • 黃老師說其實創作就是一種挑戰,不只是對自己的挑戰,而是賦予作品生命,同時不斷的挑戰作品的生命。隨時都不要忘記當初創作的初衷,不要因為外在的誘惑而迷失。唯有秉持單純的初衷才能創作出最好的作品。
  • 我想這樣的經驗多多少少烙印在一般人的心中,以致於當談到有關「死亡」的議題時,便唯恐避之不及。「死亡」似乎有種神秘力量,需要面對它,卻又想逃開它,最好還是不要提起它。
  • 有位學弟曾對我說,台大醫院安寧病房的工作伙伴對我的印象是:「會跟病友一起看NBA(美國職業棒球),且我在病房的時候,大家都很快樂。」
  • 歐茲國是個充滿明亮色彩的豐饒國度。這些顏色會刺激想像力,創造一種好玩的氛圍。彩虹的每一個顏色都帶著它特有的頻率,可以啟動不同的情緒與反應。
  • 我們生活的世界目前正快速地在轉變,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就像《綠野仙蹤》裡的桃樂絲一樣,感到自己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是好,彷彿我們被拋擲到怪異的國度 上,放眼望去全是一片陌生。
  • (shown)六十年前一場近乎千人的海難,幾乎為世界遺忘。倖存了三十六位生還者,在多年後,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哪個角落;但是對生存者而言,他們一生也不能忘記,六十年前的那個晚上…
  • (shown)從小喪父、苦讀出身的李昌鈺,在大陸出生、在台灣長大、在美國發光發熱。他創下了許多第一:美國首位州級華裔警政長官、美國歷史上官職最高的亞裔執法官員、參與調查各類案件高達八千多件…
  • 太平輪沉沒,讓許多家庭頓失依靠,有些善心人士發起募捐、義賣,希望能讓頓失經濟來源的家庭,有能力再站起來。除了捐款,事發後,一位來自杭州的貿易商朱雍泉,甚至買下了一家百貨行,更名為「安平百貨」,為太平輪受難家屬提供工作機會,讓他們得以有生存能力並照顧家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