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的味道──讀《月下獨酌》有感

敬紙
font print 人氣: 136
【字號】    
   標籤: tags: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作為中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穿越時空,經過千年的歷史,依然散發著耀眼的智慧光芒。唐詩中尤以清代蘅塘退士編撰的《唐詩三百首》最為著名,廣為流傳。從五萬首唐詩中凝練摘選出三百餘首膾炙人口之作,沒有宏大的心胸和氣魄實難完成。

《唐詩三百首》定本後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本,雖然讀起來朗朗上口,卻因為注疏印本較少,讓人讀來不解其意。縱觀多家唐詩注疏,其中以上元陳伯英女史的注疏本最受歡迎。讀了陳伯英的注疏本《唐詩三百首》,才知道作詩不可一字無來歷,讀詩不可一字不考核也。每次讀唐詩,都覺得回味無窮,含義深遠。

李白喜歡喝酒,舉世聞名,「李白斗酒詩百篇。」越喝酒越能寫出好詩來,一般人喝點酒頭腦就不清醒了,李白卻能夠下筆如有神助,真是神奇啊。《唐詩三百首》收錄李白的第一首、第二首都是喝酒的詩,可見,「喝酒」對於李白真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啊。高興的時候喝酒助興,寂寞的時候借酒消愁。這首詩就是他在寂寞的時候寫的。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前四句就把李白的孤獨描寫的淋漓盡致了。月光之下一個人喝著一壺酒,沒有親朋好友,只好把能邀請的都邀請來了,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湊成了三個人在一起喝酒,明明是一人喝酒,卻寫出三人,更顯出作者一個人深深的寂寞情緒。五至八句描寫了李白與明月、身影喝酒時的心態──行樂須及春。這也是李白浪漫主義的地方,孤獨的時候也不忘自娛自樂,調節心情。九、十句寫了李白與明月、身影為樂的情景。「月徘徊」引自曹植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這時的李白已經把自己與天地融為一體,遠在天邊的明月也不過咫尺之遙,觸手可及,共歌共舞。十一、十二句似乎在告訴自己「我還沒醉」,清醒的時候三人共樂,酒醉之後各奔東西。最後兩句把李白的孤獨推向高潮,歡樂過後,與明月結為無情之遊,見面的機會比天上高遠的銀河還要遙遠。自己再度恢復原來的孤獨。「邈」引自〈離騷〉:「神高馳之邈邈。」形容神仙高高飛行於天的樣子。「雲漢」引自《詩.大雅.棫樸》:「倬彼雲漢,為章於天。」注:「雲漢,天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銀河。

當人們讀李白的詩時,最大的驚異就是他豐富的想像力,邀明月對飲,與身影舞蹈。李白是修道人,也許在他的眼裏,這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說不定,真的有月宮仙子下凡與李白對飲,無情之遊後,回返天宮,李白眼看著仙子離開,醉倒花間。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然詩的意境與人的心境是相關的,沒有那麼博大的胸懷,也寫不出這樣的詩…
  • (shown)「韻」是構成詩歌音樂美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古人寫詩、填詞都離不開它,我們今天在欣賞和創作舊體詩詞時也同樣需要掌握有關它的知識。
  • 在正統文化的影響下,歷史上傑出的詩人們以睿智的思想、哲理的思維感悟人生,以美妙、凝練的語言使人們產生心靈的共鳴,啟迪人們追求真理,昇華道德,回歸人的本性和良知。
  • 鐵柔不為劍,木曲不為轅。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門。 甘心謝名利,滅跡歸丘園。 坐臥茅茨中,但對琴與樽。
  • 亦莫戀此身,亦莫厭此身。 此身何足戀,萬劫煩惱根。 此身何足厭,一聚虛空塵。 無戀亦無厭,始是逍遙人。
  • 寓心身體中,寓性方寸內。此身是外物,何足苦憂愛。況有假飾者,華簪及高蓋。 此又疏於身,復在外物外。操之多惴慄,失之又悲悔。乃知名與利,得喪俱為害。頹然環堵客,蘿蕙為巾帶。自得此道來,身窮心甚泰。
  • 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足以令人感傷的景緻,但使人有斷腸之苦的,總是秋天…
  •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 中國古典舞追求意境之美開始於唐朝,盛於唐朝,主要是源於唐詩中對意境的追求。
評論